B轮资金的注入,如同给高速行驶的列车加挂了火箭推进器。“校园圈”的“百城千校”计划以惊人的速度推进,平台覆盖高校数突破一千五百所,用户活跃度和日均使用时长持续攀升。
然而,林烨和沈知意都清楚,规模的扩张终有尽头,技术的深度才是未来的护城河。新成立的AI实验室,成为了公司新的技术引擎。
在沈知意的带领下,实验室集中攻坚个性化推荐算法。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内容分发,而是致力于构建每个用户的多维兴趣图谱,融合其课程专业、社团活动、内容偏好、社交关系等多重数据,通过自研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精准预测。
三个月后,新版推荐引擎上线。效果立竿见影——用户发现感兴趣内容的效率提升了数倍,信息流变得更加“聪明”和贴心。一个物理系的学生,会更多地看到科研动态和学术讲座;一个动漫社的成员,则会更容易找到同好和漫展信息。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在一个月内增长了35%。
与此同时,“深度校园”战略持续深化。与高校教务系统对接的“电子成绩单”、“空教室查询”等功能陆续上线,平台愈发成为学生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数字伴侣。
面对“校园圈”愈发深厚的壁垒,联众的“同学汇”项目在持续投入巨大资源却收效甚微后,终于迎来了战略调整。
“张总,数据很清楚。单纯模仿和烧钱,无法撼动‘校园圈’的根基。”“同学汇”项目负责人在复盘会议上坦言,“他们的技术和生态结合得太深了。”
张啸天看着报告,沉默良久。他意识到,在校园这个垂直领域,联众的规模优势似乎失灵了。继续硬碰硬,只会陷入无休止的资源消耗战。
“既然打不破,就绕过去。”张啸天做出了一个务实的决定,“‘同学汇’项目战略收缩,停止大规模补贴。同时,启动平台开放战略,向包括‘校园圈’在内的所有开发者开放联众的账号体系和部分社交图谱接口。”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