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烨的实名声明像一块石头投入湖中,激起了涟漪,但并未能完全驱散笼罩的迷雾。流言依旧在私下里发酵,影响着“易玩”的口碑和“校园圈”的推广。
不能再被动等待。林烨想到了一个人——经济学院的周明教授。周教授学术严谨,德高望重,更重要的是,他前世曾对林烨多有提携,虽然后来联系渐少,但林烨知道他是一位真正关心学生的长者。
他带着整理好的“易玩”平台商业模式分析报告、清晰的财务流水,以及“校园圈”的产品构想,敲开了周教授办公室的门。
“周教授,冒昧打扰您。最近校园里有些关于我的传言,我想,或许您愿意了解一下学生在做的一些尝试。”林烨态度恭敬,不卑不亢。
周教授戴着老花镜,仔细翻阅着林烨带来的材料。他先是看了“易玩”的报告,微微颔首:“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担保模式解决交易信任问题,思路很清晰,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当他看到那清晰的账目时,更是点了点头。
接着,他翻开了“校园圈”的产品构想。看着那关于“实名社交”、“校园关系网络”、“信息流”的描述,他的眉头先是微蹙,随即渐渐舒展开,眼中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这个想法……很有前瞻性。”周教授放下材料,看向林烨,目光锐利,“你找我来,不仅仅是为了澄清谣言吧?”
“是的,周教授。”林烨坦诚道,“谣言需要澄清,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校园圈’这个致力于服务同学、丰富校园生活的平台,能得到一个被公正看待的机会。它需要被更多人知道和使用。”
周教授沉吟片刻,指了指那份“校园圈”的构想书:“下周三的《信息经济概论》课,你准备一下,用十分钟时间,向全班同学讲讲你的这个构想,就当是一次课堂案例分享。”
林烨心中一震,这是绝佳的机会!在周教授的课堂上公开宣讲,本身就是一种权威的背书!
“谢谢周教授!我一定认真准备!”
周三,《信息经济概论》大课。周教授在讲完预定内容后,推了推眼镜,说道:“下面,我们请经管学院的林烨同学,分享一下他正在实践的一个关于校园社交网络的案例。大家欢迎。”
在些许好奇和疑惑的目光中,林烨从容地走上讲台。他没有纠缠于谣言,而是直接切入主题,用精炼的语言阐述了“校园圈”的理念、核心功能以及对校园信息交流模式的创新。他引用了少量国外类似平台的发展数据,并结合了周教授课堂上讲过的网络效应理论。
他的讲述逻辑清晰,自信从容,完全不像一个被流言困扰的学生。台下,沈知意坐在角落,安静地听着,眼神专注。赵凯和吴刚则激动地攥紧了拳头。
演讲结束,周教授做了简要点评:“林烨同学的实践,很好地印证了课堂所讲的理论。创新难免伴随争议,但我们应该鼓励这种基于思考和尝试的探索精神。”
这句话,如同一阵清风,吹散了多日来的阴霾。课后,不少同学围住林烨,询问“校园圈”的注册方式。之前因为谣言而犹豫观望的人,也纷纷加入了进来。“校园圈”的用户数,迎来了上线后的第一次显著增长。
破局的契机,被林烨牢牢抓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