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枉死后 秀生天

8. 仗藜立芳洲(二)

小说:

枉死后

作者:

秀生天

分类:

古典言情

辛棠声与赵家二郎赵允让两相无话地离开了社稷门,檀扶还没放下车帷,马车边一个不声不响的家僮便假借牵马上前,低声道:“阿郎命小的告知娘子,宁安坊井边的榕树尚在。”

辛棠声捋衫的动作微顿,车帷彻底放了下来。

马车辘辘前行,家僮利落伏辕而上,一边与车夫使个眼色,一边竖起耳朵认真听着车厢内的吩咐。

榕树尚在,那人自然也在了。宏图未竟,纵使群龙无首,时也已过十六年,依旧有人初心未改。

隔着车帷,辛棠声的声音有些飘忽。

“井边住了几户人家?”

家僮道:“四户。”

“主人姓什么?何方人士?”

“姓王,京畿人。”

“阿耶交给你的琉璃串,你可埋下去了?”

“都照着阿郎的吩咐做了。”

平沙一个接一个答了,紧绷的心弦也跟着一点点放松下来。

昨夜辛棠声抄完经书,突发奇想般点了一个人去宁安坊寻一口废弃的井与一株老榕树。

彼时当值的家僮藏在游廊里偷懒,如此难得的机遇就被他一个送饭的捡着了。

夜风冷清清地拍在脸上,平沙的心却变得滚烫烫的。

宵禁后,京畿的主要街道一片静谧,马车晃悠悠地来到了太平坊内。

马儿一声长鸣,急急止住马蹄,车夫粗声粗气道:“谁在前头?”

马蹄前有一个缓慢蠕动的肉块,平沙提起灯定睛一看,扭头隔帷对辛棠声道:“娘子,是个眼盲腿瘸的乞夫。”

夜色漆黑也能看清是否眼盲么?辛棠声心下古怪不已,挑开了车帷。

赵允让也与家僮前来查看,家僮似乎吓了一跳,手中的灯盏剧烈一晃。

平沙走上去与这个行迹怪异的乞夫说了几句话,跑来对下车的辛棠声道:“娘子,他听不见。”

四五盏明灯的照耀中,辛棠声终于看清了地上的人。

他的脸颊瘦如枯竹,眼珠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两个深不见底的窟窿。

他身上的衣物已经难称为衣物,勉强遮羞而已。两条袖管空荡荡的迎风飘着,双腿在地上怪异地蜷缩着,好似两条垂落的柳条,在地上摩擦得伤可见骨,一路匍匐而来,拖出一片星星点点的血迹,在夜色中并不明显。

平山之所以说他是个“乞夫”,是看到了他脖子上用细细的麻绳挂着的破口铁碗。

眼盲,耳聋,口哑,手足俱残。

辛棠声看不出他的年纪。

赵允让眉心蹙成“川”字,道:“他的舌头被人拔掉了。”

辛棠声看了一眼地上的血痕,忽然问道:“太平坊的坊正是谁?”

赵允让想了一下,回答说:“就是昨夜一直给阿耶献酒的那个美髯公,他也姓李,还是侍花郎李必庭的连襟。”

说罢,他便示意家僮将这乞夫带到就近的医馆中去,旁的暂且不管,先把伤治好再说。

乞夫很是抗拒被人触碰,瘦得不成样子的躯干剧烈挣扎起来,家僮眼疾手快在他颈后轻轻一碰,他便失了神智,软绵绵就地一歪。

血迹在地上呈现出浓暗的褐色,待到晨鼓敲响,蔓延的声浪唤醒太平坊,血迹就几乎与地面融为一体了。

辛棠声脑海中飞速飘过一缕思绪,她停顿少顷,喊住了将乞夫背起的家僮:“将他带回府吧。”

赵允让眉心深缩,默了默,对家僮点头道:“带上去。”

“平沙。”辛棠声思忖片刻,再次开口。

娘子竟然记住了他的名字,平沙精神立即一震,“嗳。”

辛棠声意有所指:“你跟上去,看好他,不要泄露半点消息……”

平沙心思飞转,激动的心哐哐直跳,他知道,他领了辛棠声亲口交代的差事,他已经被重用了。

“娘子只管放心,小的知道该怎么做。”

赵允让的马车让给了乞夫,回去便与辛棠声同乘,他的神情有些凝重,檀扶自觉地坐上了车辕。

赵允让努力低了声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京畿形势莫名,乞夫又与我们素不相识,我让人将他送去医馆已经仁至义尽了,殿下何苦突然大发善心?”

辛棠声不答反问:“二兄看到地上那些血迹了吗?”

赵允让不大高兴地点点头,“我观察过了,是从他磨破的腿脚上流出来的。他那两条腿,应当是被人打断的,但已经有些年头了,眼睛……也不是新伤。”

他一句说完,才反应过来辛棠声叫了他一声“二兄”。

这与他所学的“天地君亲师”相悖,顿时让他浑身都不自在,简直如坐针毡。

辛棠声道:“地上的血迹是从太平坊内蜿蜒出来的。”

赵允让心说他又不是瞎子,但转念一想,眼神却陡然变得沉肃起来。

“殿下是说……”

“他一直藏在太平坊内。”辛棠声道,“或者被关在这里。”

“坊内所居多是京官,这……谁竟敢如此苛待人?”

“若他此前也出来过,夜间巡视的左右街使不可能没发现。”

“所以这是一个机会。不管他是被关押在坊内,还是自己藏身于此,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机会。”

“许多官员都是一根绳上的麻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天降的把柄落在我们头上了,为什么不好好把握呢?”

“十之八九是被秘密关在太平坊的吧,毕竟他……”赵允让稍作停顿,仔细斟酌措辞后,才继续道,“此人行迹如此特殊,若光明正大从坊门进入太平坊,坊门监与坊内百姓对他的印象应当极其深刻才对。可昨日收整消息,管家没有提及过此人。”

辛棠声却与他的想法完全相左,“事无绝对,如果他对太平坊十分熟悉呢?”

赵允让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表情空白一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这怎么可能!

辛棠声那双似乎能洞察人心的眼睛平静无波,她只是语调平平地直述其事:“甚至于,他对整个京畿都十分熟悉……”

京畿的主要街道十六年如一日,辛棠声闭上眼睛,都能从京畿城门走到紫微殿。

“天下没有不可能的事。在京畿这种龙潭虎穴里,看起来最不可能的猜想,或许就是真相。”

赵允让听见“咚”的一声闷响,仿佛一颗巨大的石头落入井中,一圈圈的涟漪让他头皮发麻。

是啊,毕竟辛棠声都能借尸还魂,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倘若果真如此……

乞夫必定与坊中某位官员大有关联,他岂不白白错过了天赐良机?

赵允让顿如当头棒喝,错愕过后,耸下眼皮道:“是我狭隘了。”

马车停下后,后面一辆载有乞夫的马车依旧前行。

都督府门前的侍卫眼观鼻、鼻观心,目不斜视,只当自己是被栽入土地的木头桩子。

赵允让甫一下车,便偷偷吸了口尚有冷意的空气,流动的气息让他整日微蹙的额心松快了不少。

秦王府的人正好送来了几盒点心,门房将人引至中堂,辛棠声一看,果然是清商。

清商生了一张笑面,嘴上说着:“四宝珍珠糕可谓有价无市,拢共只有这些,还是王府长史亲自出马抢来的,依殿下的吩咐,全给娘子送来了。”

檀扶在宫宴上听得门儿清,晓得这些点心盒子下面压着盛朝所有官员的名册与籍贯,亲自将点心给每个主子分了,提着盒子中的名册回了后宅。

清商走后,辛棠声与赵允让倒真似一对真兄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春闱的事。

“吏部南院张榜在什么时候?”

自然而然的,二人就聊到了吏部铨选。

诸多同窗翘首以盼,赵允却丝毫不紧张,外放富庶洲郡是许多人的期盼,但他却无意于此。

“三日后。”

不说那篇精才绝艳的《怜桑赋》,只凭他的语气,辛棠声也能摸出几分他的想法。

“二兄想做什么官?”

赵允让道:“只要能留在京畿,九品也是好的。”

“那阿耶……”

文琰多疑,只要赵乾还在京畿,赵允让是不可能做京官的,而他的《怜桑赋》在国子监都广为传颂,此次吏部长名榜,赵允让必定榜上有名。

辛棠声琢磨着,他大抵是无法留在京畿为官的。

外放去扬州等地,已是顶好的安排了。

春闱进士第一名,并不是赵允让。

《怜桑赋》的广为流传是从国子监开始的,它的声名鹊起一方面离不开赵允让的真才实学,另一方面,恐怕也有国子监的推波助澜。

国子监……

孔矾。

赵允让也很哀愁:“我原以为殿……七娘你与秦王殿下的婚事在即,阿耶今年定要留在京畿过年的,但恐怕是不行了。”

“那阿耶能不能等到汝阳王归京?”

辛棠声的脚步缓了一缓,有些不解。有将赵乾这样的大将留在京畿的机会,文琰怎会眼睁睁看着它溜走?

“无望了。”

赵允让摇头,叹了一口气。

辛棠声眸光一沉,没了赵乾这个“心向文琰”的大都督压着,他们的许多打算,都要从头再来了。

赵允让:“今日阿耶随高内侍入宫谢恩,陛下几次三番提醒他幽州乃我朝重地险地,不可无人据守。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想让阿耶与阿兄一起尽快返回幽州。”

与赵允译一起?

辛棠声攥住手心,“那岂不是就在这两日了?”

“是极。”

赵允让颔首,颇有些愁云惨淡。

“所以,此次我若不能留做京官,京畿就只剩五娘与你了。”

赵允让的三弟四弟虽然也已领衔在身,但都是门荫入仕,暂时还不能独当一面。

如果他与长兄都不在京畿,赵樾与辛棠声对上汝阳王府,无异于以卵击石。

辛棠声:“届时……”

赵允让深思熟虑后,越想越担忧。

“届时就算你们遭难,阿耶阿兄与我,也是有心无力,鞭长莫及。”

“……”

辛棠声本是想说“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