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应天府,文华殿。
暖风拂过琉璃瓦,新君朱高炽端坐于御座之上。
他看着下方恭敬侍立的于谦和太子朱瞻基,脸上洋溢着一种理想主义的光辉。
“朕思之再三,先帝以武功定天下,而朕,当以文德治天下。
“即日起,遍告天下,凡田赋,减三成。商税,减两成。
“与民休息,此乃仁政之始。
说这话的时候,他面带笑容,可以说真就如同一个仁德之君一般。
但这话却让下面的于谦眉头紧锁。
于谦向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国库……恐难支撑,北方虽然现在不用咱们管了,漕运修缮,京官俸禄,无一不是巨额开销,税赋锐减,国将不国啊!
朱高炽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许,他不喜欢于谦这种不合时宜的实在。
心里暗道一声,你有话私下不能说吗?
非要现在搞到明面上,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于爱卿多虑了,朕施仁政,百姓感念,自会奋力农桑,商贾亦会踊跃行商,此消彼长,国库收入未必会减。
“况且,人心安定,胜过万千甲兵。
他看向自己的儿子朱瞻基,希望得到支持。
朱瞻基垂着眼帘,看不出情绪,只是平静地站在那里。
他没有附和,也没有反驳。
这种沉默,让朱高炽有些不快。
难道连你也觉得朕错了吗?
朱高炽心中闪过一丝恼怒。
朕就是要证明,仁德之道,远胜尔等信奉的刀剑权谋。
他挥了挥手,语气不容置疑:“就这么定了。朕要让天下看看,何为真正的圣君治世!
政令一下,天下哗然。
平民百姓自然是感恩戴德,颂圣之声不绝于耳。
可国库的银子,却如同开了闸的洪水,一泻千里。
更致命的是,那些在地方上盘根错节的藩王与勋贵们。
他们表面上高呼陛下仁德,背地里却阳奉阴违,变本加厉。
江南,某位国公府邸。
管家将一本账簿呈上:“公爷,朝廷减了三成田赋,咱们府上今年的庄子收入,怕是要少一大截。
那位头发花白的国公爷,呷了一口新茶,慢悠悠地把玩着手里的玉器。
“慌什么?陛下体恤万民,我等做臣子的,自然要为陛下分忧。
“去告诉那些佃户,朝廷的恩典是朝廷的,但咱们府上的代缴、火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耗、人头等杂项今年要涨一涨里外里把那三成给我补回来再多收一成。”
管家心领神会:“高!还是公爷高!如此一来咱们不仅没损失还能多赚。外头还得夸咱们响应陛下仁政呢!”
“哼那位爷在龙椅上坐久了怕是忘了这天下不止他朱家一个姓。”
相似的一幕在帝国的各个角落不断上演。
朱高炽的仁政成了地方豪强们中饱私囊的最好借口。
仅仅过去两个月奏报如雪片般飞回应天府上面的数字触目惊心。
国库收入非但没有此消彼长反而断崖式暴跌。
朱高炽看着那些奏折有些无法理解了。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朕给了他们好处他们为什么还要如此贪婪?”
朱瞻基站在一旁看着父亲困惑又愤怒的脸心中一片冰冷。
因为人性本就贪婪父皇。
您想用仁德去感化饿狼饿狼只会觉得您是一块更容易下口的肥肉。
就在整个朝廷都为钱发愁陷入一片死气沉沉的氛围时。
一骑快马自北而来打破了应天府的压抑。
“北疆大捷—”
“北平王麾下周悍将军五千天狼卫三日破敌斩首三万!罗刹那些联军望风而逃边患已平!”
消息在朝堂上炸开
前些日子还让兵部焦头烂额需要调集全国兵力应对的边境危机就这么平了?
而且只用了五千人?三天?
朝臣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一些武将的脸上更是火辣辣的疼。
他们之前还在为了谁去领兵、需要多少粮草争论不休结果人家已经打完了。
这反差太过强烈。
朱高炽坐在龙椅上听着殿下传来的捷报心中五味杂陈。
他当然希望边境安稳可这份功劳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