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食为天 松饼pancake

73.一千三百一十四

小说:

食为天

作者:

松饼pancake

分类:

穿越架空

“给我先兑,我先来的!”

“我今天卯时来的!”

“我昨夜就在这儿等着了!”

“别听他们废话小裴,先给我兑。”盛闻道。

东宫银行内吵成一团,盛芃芃迷惑地看向盛阑,眼下只有这个不太熟的弟弟能给她解惑了,“他们在抢什么?”

“钱。”盛阑叹了口气。

“啊?”盛芃芃惊道,“用不用叫京兆尹的人来啊?”

“不用。”盛阑道,他有些紧张,但还是给盛芃芃解释了下去,“前些日子太子在朝堂上因私钱之事向数位大人发难,随后父皇将此事全权交给了太子处理。”

“太子三日前宣布发行银元,规定云来街上超过一百两的交易只能用银元结算。”

“那岂不是所有大商人都要把手里的钱换成银元了吗?”盛芃芃问道。

“不仅如此。”盛阑点头道,“每枚银元上都有各自的编号数字防伪。”

“宣德候府,镇国公府,大长公主,包括太子本人。”盛阑道,“都对外放出风声,想要以高价换购一些特殊编号的银元。”

“高价换钱?特殊编号?”

“比如八号,八十八,八八八。”盛阑道。

“走吧。”见东宫的人终于收拢了秩序,让商人们老老实实地排起队,盛阑才捏了捏袖中的荷包,“我们也去兑一些玩玩。”

排在最前面的商人兑了银元,兴奋地点了起来,他看清了号码,不满道,“为什么没有一到一百号?”

“众所周知,近日有不法商人在钱币之中掺杂铅锡,太子殿下为了防止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所以才设立了东宫银行发行银元。”

裴钧默默地立起一个小牌子,“为防囤货居奇,一到一百号的银元由当今圣上认购。”

商人立刻哑了嗓子,抱着自己兑到的钱币走了。

“六百六十六。”排在后面的盛闻无情嘲笑。

想跟我爹抢纪念钞吗,我爹是大橘子!

“总感觉不是什么好话。”盛阑看着盛闻的表情,觉得不寒而栗。

十座兑换台依次点亮了缠绕了铁丝的长明灯,玻璃灯罩将光线聚焦成扇形光幕。

盛阑将荷包里的铜钱悉数倒了出来,柜台后是个挺漂亮的姑娘,“这些全换成银元吗?”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那姑娘将盛阑倒出来的钱币点了一边,倒入身后的一个小水车之中。

水车转啊转,水流从房梁上的竹管中注入环形水槽,又带动铜钱在螺旋轨道上旋转了起来。

数枚暗哑的铜钱脱离轨道,坠入下方的木盒之中,姑娘用竹片拨下仍在轨道上的钱币,发出清脆的金石之音。

“一块银元,剩下一百五十六文请您收好。”姑娘将其中一贯钱收入抽屉,交给盛阑一块银元。

盛阑的脸色有些难看,他料到自己手里也会有一些私钱,但没想到会这么多。

“私钱由东宫银行依法收缴。”姑娘在一张纸条上盖了个戳,同样递给盛阑,“您可依据此凭条在我行进行低息贷款,祝您生活愉快。”

盛芃芃跟在后头看着,她越看越惊讶,踮着脚往那姑娘身后看。

“这位姑娘,如果你不兑付的话请让其他顾客先兑付哦。”银行的工作人员提醒道。

“我兑。”盛芃芃摸遍浑身的口袋,她没怎么出过宫,手头没有那么多的铜钱,她只好将耳朵上的一对耳环摘了下来,“我要换这个!”

“如果您在东宫银行兑换,只能当成普通的金器来兑。”姑娘道,“建议您去对面金缕衣钱庄比较好哦。”

怎么会有人给金子都不要?盛芃芃无奈,她只好让开了,接着踮着脚往后看。

盛阑拿着那块银元对着阳光端详片刻,正面写有“大雍通宝”四字,下书一行小字“弘毅十四年”,反面则是一朵精致的梅花。

银元的边缘有长短间隔的斜边齿,剪去边缘再脱手的难度就大了不少。

银元的编号不是整数或者吉祥的数字,盛阑也猜到自己的运气不会那么好,无所谓地将银元装进荷包,这才发现盛芃芃没有跟上来。

盛阑:“你在看什么?”

盛芃芃嘀嘀咕咕地说着什么,“密度差异分离”,“流体力学”等盛阑听不懂的话。

“…什么?”这次轮到盛阑蚊香眼了。

“铅的密度高于铜,而私铸者为降低成本会大量掺铅。当铜钱随水车旋转时,离心力就会使高密度的劣钱产生更大惯性,向外侧运动。”

“低密度的官钱能在水流托举下保持轨道,而高密度的劣钱会突破水流阻力,坠入下面的木盒里。”

“好精巧的设计。”盛芃芃感叹。

“这也是二哥教你的?”盛阑听了一脑子物理名词,只觉得头疼得要炸了。

他假充文人做派,自然是因为盛阑确实喜爱读书写字,无论是什么文章,不说过目不忘,读上几遍能够理解背诵还是不难的。

他从来没听过这种每个字都听得懂,但是连起来就不知所云的知识!

“不是。”盛芃芃从身上的小包里拿出一本书来,“这是女校的教材…”

盛芃芃递到一半,她的手一顿,“这些东西,弘文馆没教过你们吗?”

盛阑耻于说出自己从来没学过数理化,他不答话,只接了那本教材来看。

教材一拿到手,盛阑就由衷地一惊。

这种纸比宣纸更硬,触手更光滑细腻,上面的蝇头小字密密麻麻地写在…不,是印在上面。

全都端端正正,一个错字都没有。

东汉灵帝曾下令将七部儒家经典刻为石碑,竖立在太学之前供学子们抄写。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到洛阳太学,将太学门前堵得水泄不通,那时便有人发明了用纸和墨将碑文拓印下来,不用再抄。

印刷术的雏形便诞生了。

“这教材一天可以印多少本?”盛阑抓紧了教材的封皮,指关节因用力有些发白。

“倒霉孩子,不许揉姐姐的书。”换完两块银元的盛闻用轮椅使用蛮牛冲撞,他接了教材还给敢怒不敢言的盛芃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