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谷召集刘家村村民分享了这个好消息,他摸着胡子笑道:“东家心善,不止咱们村,周边几个村有孩子也可以送过来上学,不收束缚和笔墨钱。”
“真的不收钱吗?”
“东家亲口跟我说的那还有假,东家的意思希望咱们村的小孩将来都能认字写字,会算账。”
“太好了,我家顺子可以上学堂了!”
“东家真是大好人呐!”
听到自己家孩子能去读书,还不收钱,刘家村的村民都兴奋了,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不出一日,这个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村民们打招呼从“你吃了吗?”渐渐变成了“你家送孩子去上学吗?”刘家村所有人都在聊着这个话题。
“去啊,当然要去!东家说了,学堂不收咱们钱,大伙只需要给自家孩子准备好吃食就行,免费的教书先生免费的笔墨纸砚,你还犹豫什么?”
“我是怕孩子上了学堂后不愿意在家做农活了。”
“你想的也太多了吧。”
“哪里是我想太多,孩子天天上学堂去了,家里的鸡鸭鹅谁来喂?”
刘平谷摇摇头:“谁跟你说要天天上学堂了?学堂只负责给孩子们开蒙,一年只要上满三个学期就行,那些要天天上学堂的人都是要考秀才老爷的。你要是想供孩子读书,可以先送到学堂免费开蒙,等孩子大一点再送到城里找教书先生,我听说城里的教书先生都做过官,学问大着呢!”
“读书考秀才可是很费银子的,我可供不起。”
“不只是费银子,还要看脑子好不好使,你以为考秀才是很容易的事情?咱们村几十年来就出了一个秀才公。”
众人七嘴八舌说开了。
有人提议,“咱们村的祠堂不是空着吗?直接拿祠堂做学堂不是更好?”
“对啊,反正空着也是空着,何必要东家破费去建新学堂。”
“是啊,东家心善,咋们也不是那不识好歹的人,能省一点就是一点。”
这个提议受到了很多人的同意,刘平谷觉得也有道理,他找到傅知乔,把村民的意见传达给她,“东家,把村学开在祠堂里,您看行不行?”
“不行,祠堂地方太小了,容不下多人一起学习,我准备盖两所学堂。”
“两所?”
“对,我准备盖两间学堂,一间男子学堂,一间女子学堂。”
女子学堂?
刘平谷愕然,语气有些结巴,“自……自古以来都是男子入学堂,女子学堂就不用了吧,咱们村有一个学堂就够了。”
“不够!”傅知乔一脸严肃:“村长,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套在我这里是行不通的。”不说别人就拿她自己举例,她若是没有知识才华就开不起太白酒庄,也无法带领村民们发家致富。
“东家自然不是一般人,可村子里的孩子哪有东家这样的资质啊!”
“刘村长,我的学堂里不分男女,在我这里,男孩女孩都一样,他们都有学习知识的资格。”
刘平谷心里不太认同,不过面上倒是什么都没表露出来。
傅知乔没打算说服刘平谷,她神色坚定道:“不识字没文化,将来两眼迷黑,受人欺负蒙骗的时候可不会分你是男是女,我不指望这些孩子能有多出息,能认字能算帐就足够了。”
学堂这点支出对于傅知乔来说是毛毛雨,但对这群孩子们来说,有可能是改变一生的机会。尤其是女孩们,识的字算的了账,有了一门赚钱的手艺,就不会被家长早早的逼着嫁人。
这世道对女孩的确是不那么公平,男人尚有科考做官一步登天的机会,但大部分女人只能躲在男人背后相夫教子。
“可、可是,没人会接受女子进入学堂的。”
“实在不接受的我也不强求。”傅知乔沉默了一会,眸子一转,她自有办法让大家送女孩进学堂。
*
一般贵族和有钱人家会特别注重后代的教育,三四岁就教孩子们识字读书,有那资质好的孩子,到了七八岁的年纪都能将《千字文》之类的蒙学书籍倒背如流了。
傅知乔不要求这些孩子将来能有多大的出息,她开办学堂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认字、算账,至于要不要走科举路要看个人选择,这个就不在她关心的范围里了。
学堂的名字叫太白学堂,专门负责给五六岁到十一二岁的孩子们开蒙,再大些的孩子就不收了,教书先生管不过来。
傅知乔一共请了三个教书先生,其中两个教书先生教《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另个一个是算术先生负责教《九章算术》。
学堂的学期为两年,每年有三个学期,分三次开学,避开春耕、秋收、东冻三个时间点,这样既不耽误孩子们学习,又让他们有时间帮衬家里做点活计。
为了方便管理,她按照学童性别分为男、女两个班,男女班的教学内容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按照大魏风俗避嫌才分了个班而已。
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女孩们多了一门刺绣课。
农家女子谁都会做一些针线活,但画花样、配色这等精细点的活就不是谁都会的了,琴棋书画这些风雅的课程不适合乡下的女孩子,而学会认字、算账、刺绣却是有实质性的用处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想要把希望的火种传播下去,让平民女子进入学堂是她的第一步。
同时,太白学堂招收女学生的消息也被放了出去,刘家村的村民和周边的村民知道消息后先是不信,而后立马赶去刘平谷那里求证。
确认了傅知乔要办女子学堂是事实后,村民们一个个如雷劈了般愣在原地。
女孩也能有进入学堂的一天么?
妇女们的态度大多是激动狂喜,有赞同的声音就有反对的声音,其中听得最多的便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的论调。
“搞这些虚头巴脑的做甚,女子迟早是要嫁人的,读书有什么用?反正将来也要便宜别人家。”
“就是,我女儿才不去学堂嘞,在家还能带带弟弟妹妹,读书多浪费钱。”
“也不能这么说,能多念点书,搁哪里都不是坏事。”
“女子进学堂前所未闻,难不成女子也能当女先生、女状元?”
“男女有别,在一个学堂里教学岂不是乱了套?”
傅知乔知道后这些言论后无声冷笑,女孩子们学到了知识,明了事理,便不会轻易听男人们的摆布,村民们一辈子都生活在乡下,见过的世面有限,她不跟他们计较。
不止刘家村,太白酒庄要办学堂,同时收男女学生的消息在附近几个村子间传的风风雨雨。
刘家村有一百多户人家,加上周边几个村子共有好几百户,最后统计出来的适龄学童有一百多人。
村子里能认字的人本就不多,愿意把孩子送过来上学的更是屈指可数,傅知乔一查名册,报名上学堂的学童还不到四十人,其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