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明智书院弄了个什么明智文榜,每月会评选出三篇出色的文章,并且分出一二三名,这明智文榜不仅有月榜,还有旬榜和年榜,这三个榜的头名都会有相应的奖励。其他书院的先生听后,只有嗤之以鼻,一个小小的女子书院,还搞个什么文榜出来,实在是哗众取宠,不自量力!
然而,等到榜单上的文章真的刊印出来后,他们还是忍不住悄悄跑去书肆买了来看。
“东家,都卖光了,今天还有不少人来问呢,可惜没有印多的。”
既然要将名气先打出去,曲瑜珺一开始就打算将榜上的文章刊印出来对外售卖。于是便找到了当地一个姓苏的书商,苏义清对这件事并不乐观,但听曲瑜珺说刊印所耗的资费可以她自己来出,而若是盈利,则两方平分所得。
苏义清琢磨着,反正自己无论怎么着都不亏,便答应了曲瑜珺,吩咐坊中的匠人将这几篇文章以邸报的形式刊印了出来。
事实证明,他这个做了几十年书商的人看走了眼,虽然外头诋毁的声音过多,但印出来的东西却是供不应求,而且以那些眼神闪躲、偷摸来买的书生和教书先生居多。
“加印,”苏义清没有犹豫多久,“让后头的匠人们都忙活起来。”有钱不赚才是傻子。
他得赶紧找曲先生谈一谈,刊印的费用由自己来出,实在不行,自己再给她添些银子也成。这广平府的书商又不止自己一个,万一被别家抢走了,自己岂不要恼死,早知道当初就跟曲先生签十年契了。
……
“这明智书院的先生真是没眼光,分明这篇署名祝遥的文章写得更好,怎么将她排到了第二?”
“你在说什么?肯定是榜首的陈卉写得更好啊,都是同样的题目,陈卉的文章明显着眼更深刻,遣词也更犀利。”
“什么深刻?我看就是故弄玄虚,矫揉造作!”
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一旁的第三人看得纳闷,“等一等,之前你们不都说明智书院弄什么文榜是哗众取宠,有辱斯文吗?怎么这还为着榜上的文章吵起来了?”
两人闻言俱是一滞,很快尴尬散去。
类似的情形在界东五府多地上演。
一开始,大家只是出于好奇,想看看能被明智书院评为月榜前三的文章究竟是怎么样的,却又耻于让旁人知晓,便悄悄去书肆买了来看。后来察觉别人也在偷偷看,于是便忍不住聚在一起讨论这月榜前三究竟谁的文章作得最好。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众人心头各有所爱,难免争执起来。
如此一来,明智书院的文榜便越发名声大噪。
至年底于彦怀再来时,还未到广平府,就已经在途中多次听闻明智书院文榜之事。
“你!”乔梅一眼认出来人,这不就是当初被知府大人带人抓去的那个通缉犯人吗?
“我来找曲先生。”
“哦,哦,您……于大人您先稍等。”
之前有阵子郭知府很是得意,到处跟人吹嘘自己亲手抓到了朝廷通缉的逃犯,那人还是前科探花郎,裴老的关门弟子呢。
于是,几乎整个广平府的人都知晓,那日在明智书院被抓走的人就是于彦怀于大人,那个曾被圣上亲口称赞过的探花郎。
然而,他得意没多久,便从京城那边传来消息,说那于探花是被诬陷的,又因探查两位国公案立下大功,被圣人直接提为刑部侍郎,一跃成为从三品的大员。
郭知府那段时日被吓得不轻,连府衙都不怎么去了,只龟缩在家中,后来过了许久,京城那边都没什么动静,于大人好似并不欲追究他的样子,他这才放松下来。
这件事一直被广平府百姓们引为私下里的笑谈,乔梅又怎么可能不知晓?如今再见着这张熟悉的脸,想到对方是朝中大臣,一时话都说不利索了。
可尽管如此,她还是没有直接让于彦怀进门,而是嘱咐他在门外稍等。于乔梅而言,不管来的是什么人,她作为护院都得严格把关。
乔梅一路跑着去见曲瑜珺,没多久便气喘吁吁地回来,对于彦怀道:“曲先生正在跟其他几个书院的山长商议文榜之事,请于大人去里头稍等。”
于彦怀熟门熟路地进了书院,见着学堂外头摆着的那盆山茶,含笑道:“它如今长得倒好,之前眼瞧着就要死了。”
乔梅先是下意识看了一眼那盆山茶,而后震惊地看向于彦怀,他是怎么知道这盆山茶花之前差点要死了?而且,他对书院未免也太熟悉了吧?感觉都不用自己帮忙带路。
二人路过书房时,听到里头传来曲瑜珺的声音,“我方才便说了,让你们的学生参与文榜评选没有问题,但我们不接受其他的评选先生,评判参选文章这件事,只能由我们明智书院的先生来做。”
“可这不公平,谁能保证你们没私心?”
曲瑜珺依旧心平气和,“大家都说文无第一,我们尽量保持公平。你们放心,这个明智文榜是我们好不容易才弄起来的,为了它的信誉,我们也不会因为私心而胡乱评判。”
当初之所以弄这个文榜就是为了让明智书院掌握话事权,如今文榜势力已成,她怎么可能将这好不容易得来的话事权交给别人?评判的标准只能掌握在明智书院手中。
几位山长见曲瑜珺寸步不让,最后只道再回去考虑考虑,以期望曲瑜珺能往后退一步,但他们也预料到,最后不会是他们所期望的结果。如果实在不行,他们只能放弃评判权,明智书院的文榜对他们实在太过吸引,要知道如今在界东五府,只有夷山书院和德阳书院两家独大。但凡有条件的都去了那两所书院,他们这些小书院只能跟在他们后头喝一口汤。
虽然也有五府集考的机会,但集考的地点不是设在夷山书院就是设在德阳书院。他们的学生家境大都不好,若是参加集考,笔墨纸砚的考资算不得什么,还得另外准备来回的路资和住宿的费用,这一笔笔算下来,也是不菲了。学生们为着省钱,大都放弃参加集考。
但明智书院弄的这个文榜就不一样了,无需另外耗费,只需将自己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