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应天认亲
唐思源等儿子唐正阳稍大几岁,亲自带着儿子去宿州城,将马青山夫妻的坟墓寻到,以女婿外孙之礼,祭奠马青山夫妻,并寻得马春梅的族人,唐思源不但出资重修马青山夫妻坟墓,并赠送许多金银给马春梅的族人,并请他们寻找马秀英下落。此后每年的清明,唐思源都带着儿子唐正阳来宿州城拜祭岳父岳母,又是数年过去,这年清明,唐思源和唐正阳又到了马青山夫妻坟前,唐正阳此时已有十岁出头,小孩子眼光锐利,还没到坟前,就已经看到坟前摆着上供的祭品,唐正阳禁不住叫到:“爹爹,你看外公外婆的坟前,今年怎么有人拜祭啊?”唐思源心中也是迷惑不解,众人来到坟前细看,却见马青山夫妻坟前,摆了很多祭品,唐思源心中不解,心想:“这几年,从来没有人来拜祭马青山夫妻,今年是谁来拜祭的?”众人百思不得其解,唐思源道:“阳儿,我们待会去宿州城,去寻你母亲的族人,看看他们知不知道是谁来拜祭的?”唐思源和唐正阳拜祭完马青山夫妻后,悄悄的进入宿州城,寻得马春梅本族的族长马青松,向他打听是谁拜祭的马青山夫妻?”马青松也与唐思源相识多年,知道他是马春梅的夫君,也就告诉唐思源道:“当年马青石将马秀英托付给了表哥郭子兴,郭子兴收马秀英为义女,将马秀英掩藏在郭家庄中,后来因为有人四处打探马秀英下落,郭子兴心中疑惧,变卖房屋田产后,带着马秀英远走他乡,后来郭子兴举义旗起兵反抗元朝,马秀英在郭子兴军中,让郭子兴许配给了凤阳人士朱元璋,朱元璋在郭子兴军中,屡受郭子兴之子打压,后来朱元璋另立门户,占领了滁州,濠州,并攻克了金陵,改名应天府,马秀英等朱元璋局势稳定后,才敢回来祭祖,马秀英回来祭祖后,见父母的坟墓被修得如此隆重,也来向族长打听,族长将唐思源和唐正阳的事一一告知,马秀英大喜过望,委托族长,如果姐夫今年还来拜祭,请姐夫到应天府一聚。”
唐思源和唐正阳一听,是又惊又喜,连忙请马青松带他们去应天府去寻找马秀英,族长安排妥当后,一行几人向着应天府而去,路上,马青松对唐思源说:“唐姑爷,春梅和秀英姐妹感情深厚,所以春梅的死,我还没敢告诉秀英,你到了应天府之后,需想个稳妥的方法,再告诉秀英。”唐思源点点头,又对唐正阳交代了几句,几日后,一行人到了应天府,应天府又称金陵,是大名鼎鼎的六朝古都,历史极其悠久,古代时属于扬州管辖,周显王时期,越国灭掉吴国后,在这里设置了金陵邑。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金陵,见金陵龙盘虎踞,风景秀丽,情不自禁连连称赞,手下两个术士却是忧心忡忡,向秦始皇进言:金陵气势磅礴帝王之气云集,日后必是王朝所在。秦始皇闻言,岂能容忍金陵出现帝王,于是命令手下术士破解,术士称:城南的方山因形似玉玺,人称天印山,天印,乃是上天赏赐的官印,决定了金陵之地的龙气聚集和王朝兴衰,只有断了方山龙脉,才能阻隔金陵的王气。秦始皇对术士的此番言论深信不疑,于是下令将方山截断,引淮河之水贯穿了南京城,开凿了闻名天下的秦淮河,想让金陵的帝王之气一泻千里,并将金陵改名为“秣陵”,意为饲马的草料场。汉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又把秣陵县改名为建业。三国时期,吴国在此建都。晋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琅邪王司马睿镇守建业,为了避晋愍帝司马邺的名讳,把建业改名为建康。后来晋元帝司马睿在这里建都,之后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沿用建康作为都城,这里被称为“京辇神皋”。五代时期的吴国(南吴)把这里改名为金陵府。南唐政权在这里建都,将其作为西都,称为昇州江宁府。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改名为建康府,元朝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在这里设立行中书省。后来改称为建康路。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因为元文宗曾在这里居住过(作为他未即位时的府邸),改名为集庆路。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下了当时的集庆路,改名应天府,寓意顺应天命之意,唐思源一行人寻得朱元璋元帅府地址,到了府门前,马青松上前对着守门的兵丁道:“小哥儿,我是你们元帅夫人马秀英的大伯马青松,麻烦你进去通报一声,就说我带着他的姐夫姨侄一起前来相见。”守门兵丁转身进了帅府,功夫不大,只听府内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衣着朴素,秀丽端庄面容姣好的二十来岁女子,怀抱一名婴儿,后面紧随着四名丫鬟,正三步并作两步赶到过来,到了门前,马青松一看,正是侄女马秀英,马秀英将手中孩儿交给丫鬟,向马青松施礼道:“大伯,我姐姐和姐夫呢?”马青松用手一指唐思源和唐正阳道:“秀英啊,这是你姐夫和姨侄。”马秀英一眼望去,看见了唐思源和唐正阳,却未见到姐姐马春梅,不由得一愣,唐正阳上前几步,噗通跪倒,道:“姨母在上,请受侄儿一拜。”马秀英连忙伸手将唐正阳扶起,盯着唐正阳的面孔道:“像,真像我姐姐,这就是我姐姐的孩子。”唐正阳伸手从怀里掏出一串草珠,道:“姨母,这是我母亲给我的草珠,父亲让我时刻带在身边,您请看。”马秀英接过一看,正是自己幼年时和姐姐所带的那串草珠,霎时心中狂喜,一把搂过唐正阳,道:“孩子,你娘呢?”唐正阳闻言,回头看了看唐思源,默不作声,唐思源此时也上前两步道:“阿妹,我是你姐夫唐思源,今日幸得相见,万分喜悦。”马秀英松开唐正阳,施礼道:“姐夫,妹子这厢有礼了,我姐姐呢?”唐思源看了看马青松,马青松咳嗽两声,道:“秀英啊,我们先进府再说。”马秀英心里一沉,一种不祥的预感顿时涌上心头,于是领着马青松,唐思源一行人进了元帅府。”到府中落座上茶后,马秀英惴惴不安,又问道:“姐夫,我姐姐是不是身体不适?所以没和你们一起来?”唐思源犹豫片刻,长叹一声道:“阿妹。”话刚出口,又觉得无从说起,又踌躇犹豫一会,才开口道:“你姐姐已经过世了。”马秀英一听,霎时心头巨震,腾的一下从椅子上跳起,大声问道:“什么?姐夫,你说什么?”唐思源叹口气道:“阿妹,你姐姐十年前已经过世了。”马秀英闻言,瞬间脸色煞白,如同五雷轰顶,只觉得天旋地转五脏俱焚,噗通一声晕倒在地,身后几名丫鬟,吓得面容失色,赶紧上前扶起,又是掐人中,又是捶胸,足足折腾了半柱香功夫,马秀英才慢慢醒来,睁开双眼,一把抱住身旁的唐正阳,放声痛哭,马青松和唐思源连忙上前劝慰,只见马秀英直哭的肝肠寸断撕心裂肺,唐思源急忙劝慰道:“阿妹,你不要再哭了,这样会出事的。”正在此时,朱元璋也得到消息,急匆匆回到帅府,朱元璋,幼名重八、兴宗,字国瑞,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人,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朱元璋的父母、长兄因旱灾和瘟疫的泛滥而过世。因为生活所迫,朱元璋入皇觉寺为僧,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他投靠红巾军领袖郭子兴,因为作战勇猛智勇双全积功为军官,娶郭子兴义女马秀英为妻。郭子兴死后,朱元璋代领其军。奉红巾军宋小明王龙凤年号,任右副元帅。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率军攻下集庆,改名应天府,朱元璋身高七尺,浓眉大眼,鼻直口方,鹰眉虎目,器宇不凡,朱元璋看见马秀英正抱着一名少年哭得喉咙嘶哑痛不欲生,霎时大惊失色,连忙疾步上前问到:“夫人,你怎么了,怎么了?”马秀英恍若未闻,只是放声痛哭,朱元璋连忙扶住马秀英柔声询问,马秀英看到朱元璋回来,拉着朱元璋也是放声大哭,口中只念:“我姐姐死了,我姐姐死了。”朱元璋一听,心中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连忙柔声劝慰,好不容易才把马秀英劝慰平静下来,此时马青松上前两步道:“大帅,我是秀英的大伯。”又指着唐思源道:“这是秀英的姐夫唐思源。”又指着唐正阳道:“这是秀英的姨侄,叫唐正阳。”朱元璋连忙抱拳拱手,请众人落座,又命人安排酒席,招待唐思源一行人,酒席中,众人也无心吃菜喝酒,只感觉味同嚼蜡,马秀英搂着唐正阳,眼泪如同决堤的洪水,一直伤心不已。
酒席结束,朱元璋又安排众人休息,第二天上午,马秀英又请唐思源一行人来到大厅坐下,问清楚马春梅的死因后,又是悲痛欲绝,马青松劝慰道:“秀英啊,你不要太过伤心了,不要哭坏了身子,虽然你姐姐已经亡故,但是好在你姐夫和你姨侄已经和你相见,也算是一桩喜事。”马秀英强忍泪水,点头称是,朱元璋和马夫人夫妻二人感情极好,知道夫人家中也仅有这一门亲戚,所以早早安排好酒席,宴请唐思源等人,朱元璋和马秀英平常十分勤俭,日常生活都是粗茶淡饭,但是招待唐思源等人,却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美酒佳肴,就这样唐思源一行人,住了七八日后,就向马秀英辞行,马秀英心中不舍,又强行挽留他们多住几日,几日后,唐思源又去见马秀英,对马秀英道:“阿妹,我教中还有事务需要回去处理,我和正阳就回去了,等到明年再来看你。”马秀英见姐夫执意要走,也不好再强留,只能强忍心中不舍,命人拿来一大包新做的衣裳,递给唐正阳,道:“正阳啊,这是姨妈给你做的衣服,你回去后,要听爹爹的话,有空就要来看姨妈。”唐正阳接过衣服,只见这些衣服,都是上好的绫罗绸缎面料,比姨妈身上所穿粗布素衣,要好上几倍,不由得心中感激,眼中含泪,点头答应,马秀英又命人取来一百二十两黄金,给了马青松二十两,马青松推却不过,也就收下了,又给了一百两给唐思源,唐思源却是坚决不收,对马秀英道:“阿妹,你给正阳的衣服,我们收下,现在元璋刚刚起兵,正是用钱的时候,你的心意我们领了,这黄金我们是万万不能收,我们圣火教在西北诸省也有些产业,也算不缺银两。”马秀英见姐夫执意不收,也只好作罢。就这样,此后的几年,每到清明前夕,唐思源就带着唐正阳和几名随从,首先去拜祭岳父岳母的陵墓,然后去应天府和马秀英相见,马秀英和朱元璋也总是视若贵宾盛情款待,虽然自己夫妻日常生活都是粗茶淡饭寡酒素菜,但是招待唐思源等人,却是一日三餐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更是将唐正阳每年的衣物都备得周全,马秀英给唐正阳每年准备的衣物,比儿子朱标的衣物都要好上许多,唐思源父子心中感激,也经常从圣火教带了许多疗伤药品给朱元璋,给朱元璋手下将士作为疗伤之用,作为答谢。转眼间,唐正阳已经年满二十,长的英俊潇洒玉树临风,马秀英又亲自保媒,将朱元璋的结义兄弟徐达的亲侄女徐氏嫁给唐正阳,婚礼所需的聘礼和许多金银首饰,都是马秀英一手置办,唐思源父子心中过意不去,再三推辞,但是马秀英却是执意而为,马秀英对唐思源父子道:“姐夫,当年要不是姐姐卖身为奴,换些银两供我和叔叔买粮度过灾荒之年,我早就饿死了,哪里还有今日的风光,阳儿是我姐姐的亲生骨肉,是我娘家唯一的嫡亲侄儿,和我亲生儿子有何分别?我为阳儿婚事花费一点金银,乃是我作为姨妈的一片心意,何足挂齿?”唐思源父子见实在推辞不了,也只好却之不恭,由马秀英花费金银操办。第二年,徐氏添了个大胖小子,取名唐梦泽,带到应天府与马秀英相见,马秀英十分欣喜,又送了侄孙许多衣物首饰。这样又过了两年,这一年三月,唐思源带着唐正阳一家三口,徒弟侯成庆和几名随从下了圣火崖总舵,这侯成庆自幼是个孤儿,被唐思源收养,长的瘦小干枯,如同一只猢狲一般,但是精灵古怪足智多谋,在唐思源的精心调教下,武功也算上乘,唐思源一行人,去宿州拜祭过岳父岳母后,又去了应天府,一行人到了应天府城门口,只觉得今年的气氛与往年大不相同,只见城门口兵丁,刀枪出鞘,脸色凝重,对进出人员都在严加盘问,一行人报上名号后,进了应天府城,唐正阳对唐思源道:“爹爹,应天府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你看城门口士兵一个个脸色凝重,如临大敌。”唐思源道:“我也看到了,我们先去你姨妈府中再说,问问什么情况。”一行人到了元帅府,兵丁进去通报,马秀英带着儿子朱标到门口迎接,见面之后,寒暄几句,到府中落座,唐正阳道:“姨妈,我刚才看应天府城门口,士兵们一个个脸色凝重,如临大敌,是不是姨父这边有什么事情?”马秀英满面愁容,叹了一口气,道:“姐夫,正阳,侄媳妇,这次我就不留你们了,你们休息两天,过两日你们就回西北吧。”唐思源说:“阿妹,都是家里人,你也别隐瞒,是不是元璋这边出了什么事?”马秀英脸色凝重,忧心忡忡,又长叹一口气道:“元璋现在正领兵和张士诚打仗,双方僵持不下,不料陈友谅趁机领兵来犯,已经将洪都城围了一月有余,他是想趁我们应天府空虚,想一举夺取我们的地盘,元璋虽有心去支援洪都城那边,但奈何张士诚那边兵多将广,一时间难分胜负,如果洪都城一旦失守,陈友谅就会立刻挥师东进,进犯应天府,所以我也不敢留你们多住了,你们休息两天,过两天你们就回西北吧。”唐正阳一听,张口正想说话,却被唐思源用目光制止,只好闭口不言,唐思源道:“阿妹,你别担心,元璋雄才大略,定有办法应对。”马秀英听了,微微苦笑,道:“姐夫,正阳,侄媳妇,我先带你们去吃饭,然后你们去客房休息。”马秀英领着唐思源一行人,到偏厅用膳,备下美酒佳肴盛情款待众人,酒席结束后,唐思源一行人到了别院客房休息,唐正阳安顿好妻儿后,来到唐思源房间,道:“爹爹,姨父姨母现在这边军情紧急,难道我们就只是袖手旁观吗?不准备帮点忙?”唐思源叹口气,道:“阳儿,如今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相互之间为了抢夺地盘,厮杀不断,如果我们帮了你姨父姨妈,只怕会惹火烧身。”唐正阳道:“爹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