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秦皇汉武剧透历史》
明明很短的一句话,也很简单,可是他们听完就是不能理解。
什么叫自灭满门?
自灭满门是他们想的那个意思吗?胡亥杀了他们?!
这一刻,秦始皇所有的公子公主的眼神都落到了胡亥身上。
胡亥猛然感受到这么多的压力,感觉背都要被压垮了,他头抵着地砖,不敢出声。
&
【胡亥如何疯,我们后边会说,现在我们接着说秦始皇的继承人。】
【持相反意见的人就认为秦始皇一开始属意的人就是胡亥而不是扶苏,并且他们也有自己的论据支持。】
【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也是秦始皇最疼爱的儿子,始皇三十七年巡游,秦始皇谁都没带,就带了他,《史记》里记载:[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馀子莫从。]】
【那么多儿子就带了胡亥,这份疼爱毋庸置疑。】
**
要往常,胡亥一定嘚瑟,他是阿父的宝贝儿子,阿父当然疼他了。
但现在……
他满脑子浆糊,什么也想不出来了。
&
【与之相反的是扶苏和秦始皇的关系,支持胡亥是正常继位说法的的人认为这对父子关系并不好,并且也有史料记载。】
**
始皇帝眉皱了下,想反驳,他和扶苏关系并没有不好。
对这个长子,他还是很看重的。
&
【扶苏这个名字出自《诗经.郑风》,取自“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富有诗意,听着就像个风度翩翩的贵族温柔美少年,然而实际上扶苏的性格却是“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
【脾气刚直,加上和秦始皇治国理念并不太一样,所以对秦始皇的一些政策,扶苏没少出言反对,《史记·李斯列传》里就有记载过父子间的分歧:[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
【也是这一点让那些认为胡亥没有篡位的人觉得秦始皇属意的人就是胡亥。】
**
阳滋公主撇嘴,阿父中意的怎么可能会是胡亥?
没看到这家伙的名字都是随便取的吗?
而大兄的名字,是阿父认真挑选取出来的,二者怎可相比?
&
【储君尊贵无比,是国本,一般情况下皇帝是不会让他离京的,更不要说让他带兵了,因为这样皇权和储君之权容易发生冲突,一旦有变,将不可收场。如果秦始皇真的属意扶苏,又怎么会让他监军边塞呢?】
【怎么说呢,个人认为仅凭这个就判定秦始皇属意的人不是扶苏有点武断了。】
【如果扶苏被遣出京时已是太子,以秦始皇的精明他当然不会干出让储君掌军的操作,这是给自己找麻烦,但他还是这么做了,只能说明他是要搞个大的,比如废太子,就像李旦李隆基父子。】
—
李隆基冷笑,他就说阿耶让他出京巡视边塞不怀好意。
说什么历练,想废掉他才是真。
而疑似有那个心思的李旦被戳穿了心思很是尴尬,他摸摸鼻子,否认道:“朕怎么会那么做呢?三郎你不要多心。”
李隆基也跟他父慈子孝,“儿相信阿耶,那,阿耶,儿臣能不去吗?”
李旦笑,笑的僵持,笑的尴尬。
&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秦始皇也不是李旦,他如果真要废太子也不用这么大费周章,直接在咸阳废了就行,何必绕这么大一个圈子?】
—
李旦:“……”
他知道他没什么威严,他能重新上位三郎也占了很大的功劳,但是,这么直白的说出来他不要面子的吗?
&
【而且扶苏出京时,还只是一个公子,并不是皇储。秦始皇那时也才47,还在孜孜不倦的寻找长生不老的路上,以他的估计自己至少还能活个几十年,立太子这事根本就不急,所以也就无所谓什么太子不能远离皇帝身边。】
【所以这一点个人认为是站不住脚的。】
**
始皇帝点头,是这样没错。
他春秋鼎盛,那么急着立太子干什么?既然不急,也就无所谓什么太子不能远离身边了。
&
【那胡亥是不是真的是篡位的呢?有没有史料证明他是正常登基的呢?】
【也有。】
**
胡亥仿佛活了过来,败光大秦基业这事就已经很严重了,如果他真的再矫诏,阿父一定不会放过他的。
因为这样更严重。
他在心里祈祷,可不能是矫诏,可千万不能是矫诏,不然他屁股就要开花了。
&
【按照《赵正书》里的记载,胡亥就是正常继位,合法登基的,他的皇位是丞相李斯与御史冯去疾请示秦始皇,请求册立胡亥为“代后”,也就是皇位的继位人选,得到了秦始皇的同意。】
【不过这个说法只记录于《赵正书》,除此外其他的史料并没有见到相关记录,先秦时期的史料真的太少了,大概要到将来挖掘出更多的资料时才能进一步肯定。但这说明了《赵正书》是孤证,所谓孤证不证,所以要以这个记录证明胡亥就是秦始皇属意的继承人也不大行。】
【所以有关秦始皇到底属意的继承人是谁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继位的人是胡亥。】
***
胡亥摇头,不听不听,反正阿父属意的人就是他。
就是他。
他没有篡位,他是合法继位的。
&
【关于胡亥继位这一点上,个人其实是倾向于胡亥是矫诏继位的。】
**
胡亥忍不下去了,他抬起头来,厉声喝道:“她胡说!”
然后他就对上了老父亲那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