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代银行家》
此时,一位手提公文包的年轻女士走进了京市民政部办公厅,她将一张泛黄的纸条塞给窗口办事员。
“你好,我想兑换这张借条。”
办事员拿起纸条一看,这泛黄的纸张上是一串龙飞凤舞地毛笔字:
【借爱国义士何东征800万法币以充军备,待抗战胜利后,由县地政府按复利2分偿还。
民国二十六年 十一月三十一日留】
落款竟然是八*路*军总司令。
办事员震惊道:“这是革命借条?”
女人笑道:“正是。”
所谓革命借条,是抗日时期的产物,那时候物资军备匮乏,部队便和老百姓们借了一些钱财粮食以做抗战之用。八*路*军不愿意占老百姓的便宜,便立下欠条按上手印,言明革命胜利之后加倍偿还。
女人手里的这张,可是56年前的老物件,办事员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只能先安抚道:“姑娘,你先等等,我去找领导问问。”
女人笑着点点头:“麻烦你了。”
办事员小心地将借条折好,拿着它跑去找上级,他的上级看见借条则是一脸无奈,这拿着建国前的东西来折腾个啥?
领导道:“你去找个理由回绝她。”
办事员犹犹豫豫道:“领导,您看....我找个什么理由比较好?”
领导叹气道:“怎么这点小事儿你都办不好,得了,我跟你一起去吧。”
办事员在前方引路,领导在后面跟着,待两人返回窗口时,发现女人正坐在椅子上悠哉悠哉地看着地里杂志,好似一点也不把借条的事情放在心上。
办事员赶紧唤了她一声,并介绍道:“姑娘,这是我们钱科长。”
女人收起杂志,抬头一笑:“你好。”
钱科长先打量了一下女人身上的穿戴,好似也不像是穷的揭不开锅的样子,如此一来,他心中便有了计较。
“姑娘,这借条上的出借人何东征是你何人?”
女人答道:“正是家祖。”
钱科长轻咳一声,打起官腔道:“是这样的,你这张借条年代太过久远,而且真假难辨,调查起来又是困难重重,我们这里恐怕兑换不了。”
女人闻言,不慌不忙地从包里抽出一本书,并递了过去:“虽然这张借条的借贷双方还有见证之人均已逝世,但它曾在《抗战将领回忆录》中被多次提及,我想这些都是有证可查。而且,书写借条之人又不是什么无名小辈,总会留有一些亲笔文献存于世间,验验笔迹便可辨别真假。”
钱科长被这女人说得是哑口无言,他翻开《抗战将领回忆录》,找到被对折的那页,上面确实有借800万法币购买军备的记载,而且书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内容应该已被考证。
他把书还给女人,继续道:“就算这借条是真的,它也已经过了20年的追溯期限。”
女人对此似乎也早有准备,她从包里抽出一张地方报纸,指了指上面的标题道:“早在1986年的时候,也有人拿着国民时期的革命借条成功兑换,而且我这借条的背面还有一行背书呢。”
钱科长将借条正反颠倒过来一看,背面果然有一行小楷:
【东征兄不日将远渡重洋,归期不定,故此借条不设偿还期限,何氏后人皆可兑换。】
这句话上面还有几个母指印,应该是见证人和借款人所留。
钱科长知道眼前这女人不好打发,不得不重视起来:“同志你稍等一下,我得去请示一下上级领导。”
女人好脾气地点点头。
钱科长小跑回了办公室,他找了局长并陈述了这件事,局长了解之后,严厉地批评了他:“胡闹,这革命借条的偿还,是代表了政府的信义,就算是几百年后,有人拿着它来追溯,核实无误之后,也理应偿还,你怎能生出轻易打发了去的心思。”
钱科长知道自己是办错了事情,心虚极了,只能吞吞吐吐地解释了几句。
局长摆摆手,道:“我不想听你解释,你去把人家好生给我请过来。”
领导吩咐,钱科长只好照做。
趁着钱科长去请人的空隙,局长翻看了一下这张借条,一见落款是八*路*军总司令,便心知这张借条不简单,他站起身,踌躇了半天,最后拿起电话拨给了上级。
上级听完汇报,颇为重视此事,言明一定要好好办理,不能让爱国人士寒心。
局长连连称是,这边才刚挂断了电话,那边钱科长就带着女人敲门进来。
局长亲自给女人倒了一杯水,并热情地寒暄道:“敢问同志高姓大名?”
女人道:“鄙人何时来。”
局长点点头,赶紧让她落座,何时来也不客气,不卑不亢地拖开凳子坐下。
待她坐稳后,局长开口道:“这借条确认无误之后,国家会连本带利一并偿还。”
何时来道:“局长,您倒是比那钱科长敞亮一些。”
局长笑道:“这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要是只拿民法里的偿还期限来说事儿,未免有些太不近人情了。更何况,这是抗战先辈们的借条,政府理应偿还,国家可不能让那些爱国义士们寒心。”
何时来道:“局长深明大义。”
局长道:“这可跟我没关系,是我党大公,只是....这800万法币应如何兑换,我们得讨论一下。不过,我听说,1986年时,有人拿着1100万法币的借条兑换了八万元人民币。”
何时来闻言笑了,那篇报道她也看过,只是那出借日晚了10年,怎么能同日而语。
“局长此言差矣,按《中美白银协定》内容,1936年发行之初,100法币等于30美元,1937年之时,100法币市值2头耕牛。而经过长年的通货膨胀,到达1948年之时,一百万法币都买不了一百斤大米。我这法币明明是1937年借出,你却用1948年的价值兑换给我,不妥,甚是不妥。
应该按照当时的美元价值兑换才对。”
局长一愣,他在心里暗自盘算了一番,如若按100法币等于30美元计算,800万法币就等于240万美元,现在人民币对美元比例为8比1,240万美元相当于1920万人民币,这还不算2分的复利,局长苦笑着摇摇头,赶紧把这可怕的想法甩出自己的脑海。
“小姑娘,你可知道京市一年的财政收入才有多少吗?可不兴这样狮子大开口。”
何时来眨眨眼:“这可不是什么狮子大开口,这只是事实呀。”
局长沉吟了片刻,道:“这事儿我自己不能做决定,我得跟上级商量一下。”
何时来了然地笑笑,她从公文包内抽出一个文件袋,并将它推给局长。
局长一愣,问道:“这是什么”
何时来道:“房契。”
局长打开一看,里面有明朝房契,有清朝房契,还有民国地契,虽然地契的发行时期不同,但上面却记录着同一片土地。
局长不明所以道:“姑娘,你这是?”
何时来道:“这是我何家的两朝祖宅,我欲将其收回,但却困难重重。其实我的本意并非想要兑换什么张革命借条,但却不得不用它来做敲门砖,还请局长将此事一并汇报于上级商讨。
我祖父前半生用了大半副身家支持祖国的革命事业,后半生更是心系故国发展。临死之前虽未能再次踏入国门半步,但却心心念念想让我等后人回归故里。
他常言道,何氏祖宅便是我们何氏的根基,所以不管出资多少,我都想将祖宅重新买回,如果上面能帮衬一二,也许你我双方也能成就一段美谈。”
局长就纳闷儿了,这想收回祖宅直接购买不就完了,用的着闹出这番阵仗吗?他继续查看文件袋里的调查书,这一看不要紧,他直接傻了眼,这何家老宅竟然归文物局管理。
何时来又抛出一个橄榄枝:“我知道国家想要发展经济特区,如果能成功收回祖宅,不仅这张借条作废,我也愿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