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52章 化解难题


鸿胪寺正卿赖正文说:“本官在鸿胪寺卿干了十几年,外交工作难道还不如那个元稹,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懂个啥?让**的他的副职,我真是气不过。”
光禄寺正卿张西原说:“我也有意见,我们光禄寺原来是准备皇帝饮食的,突然去搞什么贸易和情报工作,这怎么干呀。”
李吉甫连忙说:“两位臣工消消气,皇上非常重视外事工作,让元稹去负责,也是想给年轻人压压担子,让两位臣工不用那么辛苦。至于专业问题吗,皇上说了,可以先学习调整一段时间,慢慢适应。”
军器监正监林文礼说:“皇上让我们军器监和匠作监合并成科工部,可是中层官员全部用的别人,我们的官员怎么安置?你让我们怎么跟下属交代?”
将作监正监肖时新说:“我们本来是给皇家做一些器件和赏赐用品的,这次改去做火车和混凝土,专业跨度大,又被降职使用,被两个工部来的人管理,一个个都气**。”
裴垍说:“由于科工部是新设立的单位,有些职能和两个监原来的职能变化比较大,所以皇上调了几个懂行的人去做,还请两位臣工多多理解。关于人员级别和职责变化问题,我一定向皇上反映。”
太府寺正卿崔右甫接着说:“我们太府寺原来是给皇上管钱管物的,突然去搞什么市场管理和商业,有点风马牛不相及,这让我们怎么干?皇家的钱粮物资谁来管?”
少府监正监江志平说:“我们少府监原来是管百工的,虽然和工业沾边,但是还让干统计司的活,实在是没法干呀。”
不光是六个正卿、正监在中书省内激烈反映情况,中书省外也有一群中低级官员闹哄哄的,纷纷上书意见。
李吉甫、裴垍和中书省的其他官员搞得焦头烂额,忙的是团团转,他们又去找来李绛、程异、元稹商议。
程异属于财务类官员,在朝廷中地位不高,不敢出来吭气。元稹倒是有几分胆识,想去跟那些人理论理论,李吉甫又怕他年轻气盛闹出乱子,没让去。
李绛态度暧昧,他本是和李吉甫、裴垍先后考中进士入朝,也是有些能力,但是李吉甫、裴垍更被李纯赏识,当上了左右丞,自己这次却只能平调尚书,心里不太服气,加上他和李吉甫不太和,干脆冷眼旁观看不说话。
李吉甫、裴垍没办法,只能入宫,把这些情况汇报给李纯。
李纯本来预计可能会有一些异议,但是听到反映意见这么大时,也是出乎意料。
李纯心里那个气呀,自己要办那么多事,需要新的部门和大量人员来做,自己不想辞去旧人,重招新人,本来是想给原来的那些人留个饭碗。没想到这些人根本不领情,还想赖在闲职上过舒服日子,简直是岂有此理。
李纯真想像明朝皇帝那样,把**的大臣集中起来打板子,让他们受点磨难,但是转念一想,自己确实也有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应该想个综合解决的办法。
于是,李纯和李吉甫、裴垍一起,对大臣们提出的意见逐个分析,拿出几个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减少不必要的阻力。
首先,太府寺正卿崔右甫等人反映的意见也有其合理性,太府寺、光禄寺、将作监均有很多服务皇家的职能,虽然自己生活节俭,但是皇家的财物也要有专人管理,皇家膳食和赏赐事务也要有个明确的去处,应进一步厘清各部门的职能。
李纯决定把太府寺的职能进行拆分,设立太府司,归入枢密院,负责皇家的钱财物资的管理,属于国家的物资管理职能全部划入户部,光禄寺关于皇家膳食部分归入内侍监尚膳处,取消匠作监、少府监为皇家制作赏赐用品的职能,由内侍监负责采买。
其次,在各部全面推行五人政务会制度,既可以安置一部分人员,也可以限制官员权力。
各部除设正三品的尚书为主官外,设正四品的左右侍郎两人,其中左侍郎分管监察和人事工作,监督政务会的运行,右侍郎作为尚书的业务副手开展工作,再添从四品的少卿两人,协助尚书做一些比较重要的工作,相当于尚书助理。
各部设立政务会后,要坚决贯彻朝廷的各项旨意、完成朝廷下达的各项工作,对于日常内部事务和其他重要事项,均要经过政务会研究,落实集体领导制度。各部由于是朝廷的办事部门,政务会在设置上与各道略有不同,每个部增设了两个少卿,也让多余的官员有了安置的岗位。
再次,开展竞争上岗,三个新组建的部门除了已经确定的尚书,其他所有岗位开展竞争上岗,由中书省按照空缺岗位由高到低,分批选人。
由中书省和吏部拟出一个各个岗位的意向人选,从侍郎开始,首先让一些官职较高的参加选岗,愿意干能干就先定岗,不愿干不能干的就轮空,然后再是少卿,再次进行选岗,再推到郎中、员外郎还有其他低阶小官。
在竞争上岗中,朝臣优先,地方上有意愿有能力的官员也可以参与,反正就是给你机会,你不干别人上,朝中没人干,地方官员可以参与竞争。
李吉甫、裴垍不得不佩服李纯的魄力,发出三个大招,有力回应了官员的意见。
第一条,把那些需要给皇家服务的职能剥离了,让他们有了出路,没了借口。
第二条既完善了政务会,加强集体领导,又增加了一些岗位,可以安置一些官员,属于软招。
第三条,给各个官员机会去选岗,干不了就轮空,你不干别人抢着干,看你还能不能顶到最后,属于硬招。
李纯说:“有些人不是说年龄大、能力弱吗?那就让他们退居二线,让其他人上。当然了这次也不要局限于这三个部,其他各部官员对岗位不满意的,都可以参与重新竞争上岗。”
李吉甫说:“这次又增加了一些岗位,相信大部分人只要想干,都有合适的岗位去做。”
裴垍说:“是该搞一次大规模的竞争上岗,不然有人还老觉得就他该当官,别人还要求着他去干,这次好了,不想干就挪窝。”
中书省拿着新的政策,再去征求官员的意见,形势就大不一样了。大部分官员唯恐自己再折腾,会饭碗不保,而且还多了一些少卿的位置,很多有些资历的郎中,都想挤破头去干。
还有些地方官员,听说朝廷多出一些岗位,要搞竞争上岗,也是跃跃欲试,纷纷向吏部报名。
两位宰相李吉甫、裴垍和吏部尚书韩愈商议了一下,还是尽量采取一些柔和的措施,尽量让大家都满意。
所以还是根据各个官员原来的级别,先拟制名单征求意见,首先解决侍郎、少卿的位置,再去确定郎中、员外郎,最后是其他属官。
平职调动的,只要本人愿干能干就可以,如果是升职,就要根据资历和能力竞争上岗,对于不愿到新职的大臣,中书省和吏部尽量采取劝说和照顾的方式予以协调。
最后确实解决不了的,中书省就只能报给李纯做决定。
这样一来,除了那六个卿监,其他中低层的都不敢有意见了,几个少卿、少监选择合适的岗位平调,有资历的郎中积极竞争余下的少卿位置,空缺的又有员外郎竞争,还有地方的官员参与竞争,想着入朝为官。
整个朝中的三省六部都动起来了,有进取想法的人,都想借机争取到自己心仪的岗位。
中书省和吏部前后折腾了半个多月,总算是把朝中各部的岗位调剂到位。原来的六部加新增的三部,共九个部,全部按照要求设置五人政务会,各增加两个少卿的位置,并对根据工作能力和个人意愿调剂岗位。
剩余的五寺两监一台,即司农寺、太常寺、卫尉寺、太仆寺、大理寺、国子监、都水监、御史台仍保持原来的人员和架构不变,防止人员一次性变动太大。
李纯觉得,司农寺管农业,大理寺管审案,都水监管水利,都是干实事的单位,卫尉寺前面已经提扩充了,目前没必要改。
太常寺、太仆寺、国子监、御史台,目前也各有职能,目前没有改的迫切性,计划等后续时机成熟了再改不迟。
机构改革还是要循序渐进,一下子增加太多职责,也没有那么多人才,新的部门熟悉岗位、培养人才也需要时间。
六个要动的卿监,鸿胪寺正卿赖正文最终还是不愿在元稹手下干侍郎,跑去礼部任左侍郎,原礼部左侍郎葛元礼愿意去外事部任左侍郎,太府寺正卿崔右甫到户部任右侍郎,接程异的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