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
西文彦和孟巍然这些在朝堂上摸爬滚打几十年,还有四百多年家族底蕴的人,在赵凌弄出国企入股的时候其实也察觉到一些不对劲。
他们将田产、房产、珠宝全都换作了黄金和半两钱,将家族中超过五成的钱财上缴国库,几乎是将自己家族的未来全都交到了赵凌手中,与大秦的国运绑定在了一起。
至少当下他们并没有得到任何实际的好处。
家族中人没了官职,少了田产,财富也极速缩水。
但这似乎是大势所趋。
蒙恬大军横扫草原,大秦国内一片欣欣向荣,赵凌的**手腕以及挣钱的手段都让他们感到害怕。
以前他们这些贵族世家挣钱的办法不就是霸占良田,压榨百姓,囤积粮食,强取豪夺。
如今赵凌登基之后,他们又怕被清算,赵凌都说了,他将百姓当人看。
他在收割贵族们的财富,明眼人都看出来了。
他们这些人又不敢反,也不能像以前那般强取豪夺,囤积粮食。
再加上之前他们的粮食早就被赵凌逼得放了出去。
如今一个个的本就无粮无兵,面对强势无比的秦武帝,他们敢有任何的反抗,那带来的极有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赵凌登基之后,一步一步地蚕食,让朝中曾经的权贵在他面前已经丧失了话语权。
此番若是顺从配合,豪赌一波,将家族气运与国运绑定在一起,说不定真的能让家族延续繁荣。
朝会之后,赵凌坐在章台宫中,看着张良报上来的入股国企文书,不禁笑了起来:“七十八万两黄金。”
嬴政统一了货币,并强制百姓使用半两钱,买卖不得拒收半两钱,并且商品皆需明码标价出售,超过一枚半两钱的商品就必须出具契书。
这么些年来,基本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经济体系。
而黄金主要用于赏赐、贵族贮藏或大宗交易,而非后世那般的“国家储备”。
赵凌收了这么多的黄金上来,是想以黄金作为国家的经济储备。
“子房,你以为,朕之前所说发行纸币的事情可行吗?”赵凌在犹豫,要不要发行纸币。
当国家拥有足够多的黄金储备,再发行纸币,强行让百姓使用,这种事情从某种角度
来说能更好地控制铸币权,也让百姓更加方便交易。
但这其中的利弊不一,结合秦朝目前的情况,他登基不过两个月,哪怕军政民心全都搞好了,若是发行纸币,势必又要引起百姓的恐慌。
后世的大明宝钞就是一个例子。
朱元璋发行大明宝钞作为全国唯一的通行货币,一贯钞等价一两白银,等价一千文铜钱,可以换一石米,并禁止使用金银交易,违者杖八十,没收财物。
他这一搞,印钞直接成了大明王朝无限凭空造钱的仙术。
打仗要钱?
印钞!印两千万贯!
修缮宫殿要钱?
印一千万贯!
什么官员俸禄和军饷不够了,印钞就完事了。
直接造成通货膨胀,到永乐年间,大明宝钞贬值到千分之一,老百姓辛辛苦苦积攒几十年的积蓄一朝便化作废纸。
朝廷就只需要印钞,换取民间的劳动力、丝帛、财物。
大地主和官员拿着纸钞强买强卖,直接拉大了贫富差距,导致民不聊生。
不仅仅是明朝,还有赵凌所知道的法国、德国,最出名的就是津巴韦布的货币超发。
赵凌是不想收割底层百姓的,身为一个穿越者,哪怕当了皇帝,他依旧是将华夏大地的百姓当人看的。
虽然他喊不出教员那句人民万岁,但也希望他们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封建帝国,百姓尚且愚昧,身为皇帝若是喊出什么人民万岁,那就是要将这个帝国拆散,让天下再回到混乱当中。
每一个时代都有他的局限性。
张良之前便听过赵凌说起过发行纸钞的事情。
说人话就是,就是朝廷以黄金为锚定物,发行纸钞,纸钞可以在国家这里换取黄金,纸币也可以像半两钱一样购买商品。
看似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考验的无非就是朝廷的公信力。
张良沉吟了片刻,却摇头道:“陛下,臣以为不宜发行纸币。”
“始皇帝统一货币不久,百姓刚接受,若此时便发行纸币,百姓又需要再接受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