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君心杳杳》

5. 夜语

才晴一两日又刮起风雨,常青山一带受灾的范围再度扩大,武侯迟迟不归,方应知带一队兵马前去相助。城内的灾民越来越多,远超衙署能接济的限度,幸元窈带百石粮食恰解燃眉之急。

天才放晴,睡梦中的元窈就被嘈杂声惊扰,她揉惺忪睡眼下床,说话黏糊:“桑娘怎么回事啊?”

桑娘听她动静进屋,取下衣服帮她穿,叹一声:“是前堂的灾民,有哭的有闹的。”

堂前人声嘈杂,吵得他们也不得安生。

留在衙署看护的衙役不多,全被霍垣安排在内院前,就是怕灾民鱼目混杂生出事端,现下看来,他此举不无道理。

元窈朝外望望,前朝时某王在常青山修建陵墓,掏空了底下山体,外强中干的山经历几百年风雨摧残在这时彻底塌了,那些灾民,彻底回不去家了。

“阿垣哥哥呢?”擦好脸,元窈把巾帕递回桑娘。

“才回来,去书房了罢。”

元窈点头,端着桑娘备好的瓜果往书房去。

常青山一点消息都要让衙署内灾民躁动,有悲者叫衰不止。霍垣生怕引发暴动,正为此焦头烂额,想要修书一封传给霍褚,询问该如何处理,才走到书房就见一抹倩影。

衙署内只有一人有这样窈窕的身姿。

“杳杳。”霍垣唤她。

元窈转身,见人就笑:“阿垣哥哥,我还以为你在书房呢。”

霍垣走近闻着瓜果香和元窈身上的清甜,心情稍有明媚,却仍不足以盖过眉间愁绪。他声音晴朗透彻:“我正要来书房。”

元窈侧身让路,霍垣走在前头推门进入,她跟在后面,嗓音轻缓:“阿垣哥哥很是烦恼的模样可是和堂前灾民有关,才还听到有好大的动静。”

“嗯。”霍垣闷闷不乐,坐在书案旁,拾起笔:“才收到传信,常青山周遭数和村庄被盖没,这么多灾民逃出来还是有不少死伤,而且……这些人今后也无家可归了。”

“这些人太难安定,方才还有人寻死,堂前乌泱泱一片,我实在担心生出什么事端。”

元窈放下玉盏,安静聆听。宁慎说过流民之势不容小觑,无依无靠的伶仃人做事是最没顾忌的。

她切好一块甜瓜推到霍垣眼前,故作沉吟,而后开口:“寻常百姓一生不过为生计奔波,自认生活无望才会有轻生的念想,阿垣哥哥可以先对他们施以安抚,武侯既去常青山施救就不会对灾民们弃之不顾。”

“听闻颍川郡有过大变故,如今城中许多地方闲弃,这些地方日后也是要修缮的,就好比衙署。我猜想这些灾民都是村中的百姓,该是会搭建、修缮房屋的,他们清闲着就难免自怨自艾胡思乱想,阿垣哥哥何不趁现在雇用他们去修缮城中容易修缮之处,这样一来,他们能赚到银钱就不会恐慌难安,有事做就不会惹是生非。”

元窈说时一直观察霍垣神情,见他眼中有大悟之色又说:“若是衙署内没有银钱,我带来一些。”

霍垣哪儿需要她的钱,忙说不用。他痴痴望着元窈,满眼都是敬佩:“杳杳你想得真周到,我都想不到这些,你以后也教教我,我一定用心学……”

他从小习武,不通政事,就是代笔书信之事霍褚也从不用他做,碰上这一摊子事就手忙脚乱了,方应知忧心常青山险情,丝毫不管衙署中的灾民,这些日子多亏有元窈为他出谋划策。

元窈被霍垣夸得晕头转向,心里沁蜜了一般。

两人对了遍说辞,霍垣便赶去前堂,元窈晚他几步出院。内院里前两日就修缮妥当,几个庭院由专门筛选出的妇人清扫,元窈瞟一眼霍垣背影,脚下一转朝正院走去。

刘伯正带府上杂役栽树培草,见着元窈纷纷问好,“小姐可有事吩咐?”

“阿垣哥哥房中该重新上漆,书房桌脚有损也该修补更换,我想看看武侯院中可缺失什么,一并叫人采买回来。”元窈温言道。

刘伯腾不出手,便说:“小姐您先看着,小人随后到。”

元窈点头,走进正房。屋里陈设简洁,不见多少人气,空荡冷清。她装模作样查看一圈才出来,刘伯也匆匆过来,定睛看了元窈一眼,脸上扬起和蔼笑容:“可要装点什么?”

“东南角应是有破口,我瞧墙面有些潮斑,门窗也重新上遍漆吧。屋里没些生气,不如也像阿垣哥哥房中那般稍作装饰?”说完元窈边朝书房去,刘伯在她身后亦步亦趋,与她道:“侯爷不喜繁杂,房中向来一切从简。”

刘伯为她推开书房门,随她一起进入:“小姐可先查看再告知小人,书房修整需得侯爷归来再行商议。”

他隔一步远,紧紧跟在元窈身后。

“好。”元窈脸色如常,背对刘伯时秀眉轻拧,面上几分凝重,唇角也被压平了。

……

“怎么不要我们!我们也会做工!”有三两妇人跟着那群青壮年男人要去城西,但被衙役阻拦下。

衙役冷硬连说不行,不许她们过去。

几个妇人急色,眼看着就要起争执,一只白嫩小手突地握住妇人粗糙的手指。

元窈朝妇人笑:“大娘,我这儿还有其他伙计,比做工轻松一些,也是五十文一日。”

闲雨亭外安置的受外伤不能自理的灾民,屋里是伤寒者,需要有人煎药、看护换药。元窈召来一些有经验的妇人,要她们自己选择三至五人看护,给五十到六十文,出了差错便扣工钱,效果甚好。

伤员尽数被安排妥当,元窈松了一口气,再去前堂,被她安排收棉槐条子的衙役也回来了。元窈吩咐下去,收编筐、簸箕之类,六文钱一个。

“姑娘,二公子给您寻的花到了。”桑娘走到元窈身边。

元窈惊喜,提裙要回去,却听见有人叫她。

“小姐……”

元窈回头,是一个看着比她大不了多少的姑娘,两只手的手指捏在一起,很是纠结的模样。

这些动作元窈也时常做,她能看出眼前少女紧张,于是更加温和询问:“是有什么事?”

少女瞅她一眼就匆匆低下头,声音很小:“小姐,我和祖母不会编筐……但会刺绣……”

她说到这儿便不说了,元窈自然懂她未尽之言,她无非是想给这些人找些事做,以免沉浸在无家可归的痛苦中,刺绣编筐都是一样的。刺绣算是精细的技艺,不能和编筐同酬,元窈思索该报之以多少酬劳,正瞥到少女衣领下一压桃枝,在光下似有水波潋滟,颜色渐进、栩栩如生。

元窈自小跟着阿母学习刺绣,心底很是喜欢,乍见这样的绣工情不自禁伸出手碰上去,针脚细密紧实,摸着不像是寻常绣线。

“这是你绣的?”她惊喜。

少女似是惶恐,一边慌乱转身躲开,一边指给元窈看:“我……绣不成这样,是我祖母。”

指尖的小花远离,元窈顺她所指看见一佝偻老人,老人家身材瘦弱,一双眼睛明亮。

她喜上眉梢,亲昵靠近这少女:“阿婆和姐姐有这样的好技艺,何必做工,来教教我吧。”

元窈遂把祖孙二人请到正厅,学绣花学了小半天,还是夜深酸眼睛了才肯停下。

元窈自觉收益颇多,叫桑娘备了重金奉上,哄得老人家多教教她。她沉迷新学的技艺,把祖孙送回去也不肯放下,还一针一线的勾着,青灰方布上,几支白羽飘逸。

元窈看着欣喜,欲锈一只白鸟,填上香料做成香包送于霍垣。

桑娘插好门闩进内室瞧见元窈还坐在烛旁,神态认真。她不懂刺绣之事,见元窈专注不忍扫兴,可…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