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危险生物的饲育方式》

6. 药膏

次日。

开往边境小城的吉普车上,时跃窝在后座,正在不停翻阅刚刚收到的资料。

车在山路上跑了小半天后,司机忍不住侧头问坐在副驾的老赵:“领导,咱们定下去哪个村了吗?还是先去城里住下?”

老赵回头看了眼时跃,对司机道:“再等等。先往城里去。”

昨天时跃从芒草怪那里得到了消息:在西南部地区,人类称作“潞江城”的地方,曾经有暴食虫出现。

但具体是在潞江城的什么位置,芒草怪们用枯叶胳膊挠着枯草脑袋,表示这就不知道了。

于是乎,尽管吉普车一路直奔潞江城,但具体要去哪里,谁都不知道。

又过了半小时,时跃搁下平板,揉着眼睛:“定了,去黎瓦村。”

司机应了声“好”,当即就重新定了导航。

老赵则是带着点儿兴奋地看着时跃:“那是个什么村子?怎么确定去那儿的?”

时跃道:“你们还记得,我说过那个‘暴食虫’,最早是出现在一个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吗?”

小朱连忙点头:“对对,奥鲁姆古国。”

时跃:“小朱应该知道,‘诡域’里的诡物,和现实世界里的动物、人类一样,也是有地域区分的。比如欧洲传说中的牛头人身怪,通常就不会出现在华夏。”

老赵听到这里,不禁咂了咂嘴:敢情“牛头人身怪”,也是诡物啊……

时跃继续道:“所以,我一开始就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古欧洲的诡物,会在现代华夏复苏了。”

他扬了扬手中的平板:“直到我看到了这个——”

小朱接过平板,发现时跃刚刚在看的是潞江区域各县各村的县志和乡土志。

时跃道:“这部乡土志里记载了,‘黎瓦村’的村民,大多高鼻深目,祖上是清朝时期才来到华夏的。”

“他们之所以能在那个闭塞的年代得以在华夏定居,是因为向当时的某位王爷进贡了一样宝贝。”

时跃顿了下,慢慢道:“这里面还说,这位王爷有了这样宝贝后,再也没用过‘喉掸’。”

小朱听得一脸雾水:“什么胆?猴胆?是和熊胆一样的药材么?”

时跃摇摇头,像是突然换了个话题:“赵哥,小朱,你们知道满汉全席有多少道菜么?”

老赵:“这个从来没见过真的,只听说有百来道吧?”

时跃:“据说,热菜有134道,冷盘点心有48道,得分六顿才能吃完。”

“就算是分了六顿,这么天天吃日日吃,谁都会吃不下……”

“于是他们这些皇亲贵胄想了个办法,用鸡毛做成小掸子,伸进喉咙里催吐。吐完再吃,吃完再吐……”

“这个小掸子,就是‘喉掸’。”

小朱:“……啊这,这不就和古罗马那些穷奢极欲的贵族是一样的?等等!‘他们有了进贡的宝贝,就不用催吐了’——莫非,这个宝贝,就是暴食虫卵?!”

时跃点点头:“极有可能。一部分虫卵作为礼物送掉了,另一部分,则作为‘传家宝物’带到了黎瓦村。”

老赵听完之后,若有所思道:“原来如此……”

他拧了下眉头,疑惑道:“不过,如果这些王爷真的吃了‘暴食虫卵’,他们难道没有被成虫吃掉?”

时跃摊摊手:“没有。”

“因为他们还没活到幼虫长大,就都在派系斗争里被砍了头。”

“就像奥鲁姆古国的那些贵族一样,个个都短命,根本活不到成虫破腹而出的时候。”

老赵摸摸下巴,心有余悸般道:“说实在的,和被虫一口口吃掉相比,还是‘被砍头’比较轻松了。”

至少给了个痛快。

*

傍晚时分,吉普车终于一路颠簸着到了黎瓦村。

前来接待“领导调研”的是黎瓦村的老村长,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

和风土志上所说的一样,这位村长,还有村里的大多数村民,确实都高鼻深目、肤色偏白,能隐隐看出几分异族血统。

但他们的说话做事风格,早已和华夏人完全一样。

比如这位老村长,对着老赵一口一个“领导”的热乎劲儿,丝毫不逊于北都胡同里善于攀谈的大爷大妈。

直到老赵给他看了“唇钉黄毛”的画像。

老村长嘴角抽搐几下,先是摇头摆手,又把画像给了其他村民:

“领导,这个人我可真没见过。”

“这样,我让人帮您去村里问一圈吧。”

这情形,老赵和时跃不禁交换了个眼神:老村长没说真话啊。

去打听的人很快就回来了。

不用想,自然是“谁也没见过这么个人”。

看着村民们在那里蹩脚地演戏,时跃心底叹了口气,暗道莫非这个人就是这村子出来的?他们不但进了诡域,还从诡域里找到了暴食虫的卵,再拿出来散播?

要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是得找到诡域,进去看一看……

时跃原本打算趁着老村长还在和老赵瞎扯,自己去附近走一圈,不料有几个村民迅速跟了过来,热忱地围住了他:

“小领导,那边没啥可看的。”

“不如来这里看看我们养的牛和鸡啊?”

这么一拖延,不知不觉就到晚饭时间了。

热情好客的老村长,在家里摆了一大桌特色菜,还准备了自家酿的米酒,说是要和北都来的领导们好好喝一顿。

临上桌前,老赵将时跃拉到一边,低声商量了几句。

时跃点点头,不再琢磨着往外跑,而是定定地坐在了桌前,像是真的要大吃一顿。

席间,还没吃几筷子菜,老赵便已经和老村长喝上了。

一中年一老年,推杯换盏推心置腹,带着点儿酒意,什么话都往外说,就连称呼都改成了“老哥哥”和“好兄弟”。

时跃这边则是推说酒精过敏,一滴酒都没沾。

小朱在旁边看得蹊跷,又不好直接开口发问,便给时跃发了条微信:【时队,赵哥是要灌醉老村长,让他说真话吗?】

时跃:【也对也不对。】

【赵哥说,按他接触下来的感觉,老村长不是什么奸诈油滑之人,对警察也心存敬畏。他想试着借酒套话。】

小朱恍然大悟。

时跃又发了一条:【还有,别盯着他们看了。聊点儿别的。】

小朱赶紧将手机反扣在桌上,东拉西扯地开始找话题——

比如当地有什么特产啊,美食啊……

来陪酒的一个村民,带着很重的口音,殷勤地应道:“我们这个村子没什么特产。但潞江那里,特产就很多了。”

“比如活血草、冻疮膏,玫瑰油……”

时跃眼睛一亮:“冻疮膏?”

村民见这眉清目秀的小领导对冻疮膏似乎有兴趣,便大着舌头,很努力地介绍这冻疮膏如何神奇,又强调说网上假货太多,要买到真货只能去哪些小店买……

说到后来,他还用当地文字写了个小纸条给时跃:“小领导,你拿着这个去,保准你买到真货。”

时跃笑眯眯地收下了小纸条,说自己调研结束路过潞江的时候,一定得去买一罐。

一旁小朱有些好奇:“时队你真要买冻疮膏?”

“我都没见过冻疮长什么样——据说挺疼的,严重的会流血,手上的肉都会烂掉。”

时跃叹口气:“我见过。看着是挺疼的。”

就在昨天,在卫不染的手上。

那双手,看着实在是让人不忍。

*

酒过三巡,月至中天。

小朱喝得快要从椅子溜到地板上了,来陪酒的村民也是瘫在椅子上,红着脸哈哈笑着。

而老赵和老村长那边,已然端着酒杯说了不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