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前路漫漫,心路茫茫》

18. 十八

部管理干部学院位于古都北郊一个温泉小镇。这里远离喧嚣的城市,临近层峦叠嶂的燕山山脉,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确实是一个静心向学的好地方。

据说原来这里只是一个普通干校,长年开办短训班,分综合班及专业班,为部门培训各级领导干部。可能也是为了配合领导班子知识化的要求,提高在职年轻干部的学历层次,故通过国家教育部门,改为正规的成人教育高等院校。

周亚平坐车来到学校,远处眺望,只见一片赭红色的围墙和高大的校门,两旁是北方常见的参天白杨,笔直的干,笔直的枝,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启示。

学校里,入学学生陆续到齐,报到处所在的院落里,全国各地的口音夹杂着兴奋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分外热闹。

报到登记时,教导处的工作人员看到周亚平的名字,意味深长地打量了一下他,说:“你就是周同学?不错呀,你是我校这一届考生中总分第一名。”

周亚平不在意地笑笑:“没什么,可能是这次的考试题目不太难。”

“不是题目不难,而是你基础打得很扎实。”人群中走出一个戴眼镜的中年老师,顺着周亚平的话语搭腔。

那位教导处的工作人员一见,赶忙站起身:“陆院长,您怎么也来了?”

“小刘,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周同学’,原来是我们部属器材厂的厂长,在系统内,也是一名人物。”

周亚平刚开始还有点不知所措,仔细看来人,原来是京城部属工厂的陆厂长,赶忙问道:“陆厂长,你什么时候调到管院当院长了?”

“亚平,是副院长,副院长。去年才调来的。”

周亚平调侃说:“行啊,今后我是你的学生了,院长大人多多栽培。”

“你还要我们栽培?你不带领学生‘栽培’我们,就万幸了。”

戏谑声中周亚平完成了报到手续。

平静的学习生活从此开始。在企业摸爬滚打20年的周亚平,重新回到学校,感到一切是那样的陌生而又是那样的熟悉。

周亚平所在的“企业管理”专业二班,三十几名同学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不同的地方语音,不同的性别年龄,不同的脾□□好,却毫不妨碍大家互相关爱,和睦相处。

进校后,周亚平除了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还有一些社会工作的兼职,担任学校学生会的主席和企管二班的班长。尽管如此,周亚平并未感到吃力,反而觉得校园生活比较轻松、愉快。

班上同学中,大多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像周亚平这样,三十多岁的只有几个,这几个老大哥毕竟经过岁月的磨练,相对成熟一些,他们之间交往较多,说话聊天也比较投缘。

这其中,有两位老大哥特别有意思,在一起经常抬杠斗嘴,给平淡的校园生活带来些许乐趣。一位也姓周,叫周昕,冀北人;另一位姓许,叫许兆谦,豫南人。周昕耿直爽快,诙谐幽默;兆谦憨厚老实,细致谨慎。周昕爱说俏皮话,有时候说出一段话,他自己一本正经,毫无笑容,旁人却笑得前仰后合。此时,只有许兆谦,出于善意的本分,并没有听懂那段话里讽刺挖苦的寓意,反而东张西望,不知大家为何哄笑。

两人在一起时,经常掐架。

业余时间,学校的文娱体育活动也很丰富。两人也都是文体活动的热心参与者。这天,学校组织的文艺宣传队正在组织排练,准备参加全市成人高校的文艺汇演。

周亚平和他们两位都是乐队成员,周亚平与周昕都拉二胡,许兆谦拉手风琴。中间休息时,许兆谦深感遗憾地说:“哎,可惜咱们学校没有钢琴,要不让我来弹钢琴,会显得更加高大上。”

周昕毫不客气地说:“算了吧,你那破手风琴都拉不好,还弹钢琴?”

许兆谦不干了,马上回怼:“你那二胡也不咋的,有时音都拉不准,起码我不会。”

“你不会不是你的本事,是手风琴自己的音准……”

见到两人又杠上了,周亚平赶紧打圆场:“算了,算了,大家都是业余水平,半斤八两,不要相互吐槽了。”

周亚平自幼爱好摆弄各种乐器,西乐有大提琴、小提琴和铜管乐,民乐有二胡、笛子之类。他深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学好一门尚且不易,何况学这么多门。因此,他有自知之明,所玩的每种乐器都是半桶水。此时他劝解两人的话确是肺腑之言。

周、许二人别看表面上势同水火,实际上却是很好的兄弟。每次班上篮球队与其他班交锋,许兆谦都会赶到球场边,为场上的周昕呐喊助威。学校举办的辩论赛,许兆谦不遗余力,力推周昕为班上的主辩手去参加。反过来,周昕也在各种场所暗暗地帮助这位貌似木讷的兄弟。有一次,许兆谦患了急病,周昕又是呼叫救护车,又是和大家一起送医院,忙个不亦乐乎。

除了这几个老大哥,班上的小弟们就更调皮了,他们知道周亚平带薪学习,以为他当过厂长,肯定很有钱,成心敲他的竹杠。节假日,只要一上街,必有一帮同学叫嚷着“班长请客”,然后涌进一家小餐馆搓一顿。

周亚平的妻子沈珍钰知道京城物价贵,所以每个月把周亚平的工资悉数寄给他用,留下自己的工资作为家庭的生活费用。

尽管如此,由于那时的工资都很低,特别是像周亚平这样的年轻干部,提职不提薪,月工资才96元,即使老婆把全部工资给了他,周亚平在学校里仍然是捉襟见肘,经常入不敷出。

有好几次,周亚平与同学们进了饭店,结果一摸口袋,钞票不够,只好由大家凑钱,你一元我一元的,好不容易凑足买单的钱。

在管理干部学院读书期间,虽然周亚平住在学校,但总部分配的永康胡同的宿舍仍然没退,这可成了同学们的招待所了。谁家有亲戚朋友到了北京,只要跟周亚平说一声,马上就可以拿到钥匙,直接入住。因此,这套宿舍,常年宾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