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年代文里做极品》

第 33 章 一问一答

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

程玉颜咬着笔头对着一张空白的纸苦思冥想,但想不出来。

思考人情世故,思考……也思考不出来。

她委屈巴巴地扭头去看祝成蹊,祝成蹊趴在另一边也不知道在写什么,反正一看就很认真的样子,以至于她迟疑了很久还是不好意思开口。

而且她这样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应该会显得很笨吧?

可祝成蹊明明年纪比她还小,也没有她多活一辈子的经历,却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甚至还愿意教她!

也不知道她这么笨笨的,时间久了,会不会招她烦?

想到祝成蹊未来嫌弃自己的样子,程玉颜又有些心慌。

她这几天过的实在太开心了,要是……

算了,不就是写嘛,她……

她写就是了!

就……就大不了写的一团遭而已。

程玉颜活像是要上刀山下火海一样重重的地捏着笔,又按紧本子,咬牙切齿地写下几个大字:人情世故感想。

写完了,又赶紧把那可怜巴巴的几个字盖住,然后偷偷摸摸地往祝成蹊那儿瞧。

见祝成蹊的字写的工整漂亮,自己的就很丑,又很自卑地再次捂紧不说,还下意识把本子往怀里护了护。

这一连串的动作下来,祝成蹊要是还装什么都没发现就不合适了。

所以她抬起头,一脸迷茫地说:“怎么了宝儿,你写完了?”

程玉颜立马把头摇成了拨浪鼓,“没有没有,还早着呢,我还没……还要好好想想,多……多想会儿。”

“那是这么趴着不舒服?”

程玉颜像是立马找到了理由,小鸡啄米一样点头,“嗯嗯,有点。”

“我也觉得有点不舒服,忘了应该先跟胖婶儿他们拿两个炕桌回来的,不过你先忍忍,明天我就去找胖婶儿拿两个回来。”

程玉颜赶紧试探说:“那要不然明天再写吧,这样太难受了?”

“也可以,不过你先给我看看你写了多少,有那些没想明白的?”祝成蹊伸手,“我正好也可以先给你讲了,也免得你睡了一觉后又忘了。”

抓耳挠腮墨迹半天才写下标题的程玉颜:“……”

“我……我……我…

…”程玉颜心虚半天,“我还没……没写完呢,我再……再写会儿吧。”

“那也行,那我等会儿再问你。”祝成蹊也当作什么都没发现,又重新趴了回去。

她以前当过家教,遇见过不少熊孩子,像程玉颜这种就是典型的脑袋空空啥也不会的那种。

那也没关系,好对付的很,就这么先让她磨一磨时间,然后找机会催一催,给她下个紧箍咒,她自己就会慢慢紧张起来,这么几回下来,到时候不管会还是不会,多少会动笔写点什么。

只要她能开始动笔就代表在动脑子,慢慢就能给她磨出来一些好的习惯。

更何况程玉颜还称不上熊孩子,比那些熊孩子可爱多了。

果然程玉颜又一副泄气又愁苦但是却什么都不敢说的憋屈模样重新趴了回去,虽然还是小动作不断,好像得了多动症一样,但总算能时不时地写下几个字,或者那么一两句话了。

祝成蹊也不管她,除非她的动作闹的太大。

这么几次下来,程玉颜那些小动作的动静都慢慢小了,写字的时间越来越长。

等到外面的人都忙好了,周美云也再次过来说炉子已经空下来的时候,祝成蹊才开口让程玉颜不用写了。

那一瞬间,祝成蹊清晰地在她的眼睛里看到了“终于解放了”几个大字。

直到她伸手,程玉颜脸上刚刚扬起的笑容才落了下去,并十分不情不愿地把已经揉的一团糟的本子递给了她。

眼里有期待也有忐忑。

但祝成蹊没有第一时间说她写的内容,而是看了一眼就夸道:“呀,写了这么多啊。”

程玉颜立马就雀跃了,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往她身边凑了凑,扭捏着问道:“真的很多吗?”

祝成蹊面不改色地点头,“比我想象中多多了,看来你也没有你说那样不会写嘛,这不是挺好的。”

程玉颜更开心了,但还是克制道:“但你还没有仔细看里面的内容呢,”

祝成蹊早就练就了一目十行并且准确提取关键信息的本事,更别说就这么短短半页纸的内容,都不用她专门看,只需要稍微扫上几眼就能记下里面到底写了什么。

但是这并不妨碍她说:“这个不着急,我们先去烧热水洗漱,等下边等边说。”

“行吧。”程玉颜巴巴地跟在祝成蹊身边,又是那种期待又忐忑的样子。

和前天晚上一样,她们又在外面多待了许久,祝成蹊也依旧实行边夸边忽悠政策,不仅让程玉颜答应重写一遍,甚至连布置的作业也答应明天一定交上来。

又是安稳的一夜过去,不过祝成蹊这一回和其他人差不多前后脚醒的。

虽然不是很想起,但是她也没赖床,而是等其他人走了后就起来了。

两个炉子都还留着底火,她先往里面添了柴火烧开水,与此同时也把自己收拾收拾,顺便吃了点东西。

接着又把土豆、黄瓜、白菜这些洗干净,白菜手撕,黄瓜拍段,土豆则用擦丝器擦成细丝。

这时候,水也开了,就直接倒在一边的桶里面晾着,接着把刚准备好的菜煮熟、拌料,放一边入味。

然后就埋了火,背着书包出门。

就算大队长昨天不暗示她,她也打算出门了解一下乌拉草相关的事情,好为之后的事情做打算。

别的地方她也不熟悉,所以第一站先去的胖婶儿家。

不过他们家没大人,只有几个不用上工的小孩儿。

祝成蹊就和眼睛还有些肿的毛竹他们说了想要两个小炕桌的事儿,让他们帮忙和家里大人转告一下,然后就走了。

第二站是赵三爷家。

他们家只有赵延军在家,并且他还是那副总是不好意思笑着的老样子。

祝成蹊刚开口客气地和他打了声招呼,赵延军立马就闹着要给她倒水,不过被祝成蹊给拦住了。

“叔,您真不用忙,我自己带了的。”拍了拍腰间的水壶,祝成蹊才继续说明自己的来意道:“我既然来了咱们这儿,那就是自己人,您不用总和我这么客气,把我当村里面的普通小辈就成。”

“而且我来主要也是为了乌拉草的事情,想要具体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我想大队长或许应该和你们说过我觉得咱们这儿的乌拉草可以试着卖出去的事情吧?”

赵延军赶紧点头,“说过的说过的,大队长前两天专门喊我爹过去开会了。”

祝成蹊笑,“说过了就好,主要是大队长和我说三爷是咱们村编织手艺最好的,所以我才过来请教。”

“但…

…”赵延军迟疑一瞬,“我爹现在不在家,在自留地,要不我去叫他回来。”

“不用不用。”祝成蹊叫住赵延军,“我主要就是想先看看你们怎么编织的,再了解一下你们平日里处理乌拉草的流程,还有它的一些相关习性,要是能有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情也可以,反正也不是什么正规严肃的事情,就随便聊聊而已,没必要耽误三爷的时间,我觉得您就很合适,毕竟大队长之前也说过您的手艺也不差。”

眼看都快秋收了,她这时候跑去耽误人家干活,不得被天打雷劈啊!

赵延军又不好意思地笑笑,“不差啥啊,我笨手笨脚的,学了这么多年也就那样。”

“您也太谦虚了,不止大队长说过,我们之前过来的时候也亲眼见您编的鲤鱼,活灵活现的,真的特别好!”祝成蹊夸着夸着就说:“要不然我们就先聊聊您给家里孩子编鲤鱼的事吧。”

赵延军明显一愣,“这……有啥好聊的?这不就是一条鱼嘛,编着玩儿的。”

“那能聊的就可多了,比如为什么会想着给孩子编鲤鱼,这个编织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趣事儿,相关的处理细节又是什么,和其他的比如编筐编枕头编炕席又有什么不同等等……”祝成蹊一一和赵延军细数。

赵延军还是有些抗拒,“这卖乌拉草不是主要为了防寒保暖吗,说这些应该没啥用吧?万一回头再被人说这鲤鱼是啥封建迷信,我这……这还是算了吧,要不然我给你说点其他的?”

“叔你想多了,我怎么可能会说你这是封建迷信,我主要就是想多维度的了解一下乌拉草的用处,回头我们卖出去的时候也有更多说服对方的理由,甚至我们将来说不定还能有机会把这些有趣的动物草编也卖出去呢。”

“还是说这些编织手法是不能对外说的?”祝成蹊又想到这时候还不是信息大爆炸的后世,兴许这时候的人还讲究手艺不能随便外传,赶紧补充道:“叔您放心,我不是要问一些机密的手法,你只需要和我稍微说一下就够了,而且说句不好意思的话,您就是愿意手把手教我,我也不是那块料子。”

“没有没有,”赵延军赶紧摆手,“这也不是啥机密不机密的,你要是想听,我说就是了,就是我这一时半会儿的也不知道该咋开口。”

“没关系,我

正好有很多问题,我问,您帮我解答,可以吗?”

赵延军点头,“也成。”

祝成蹊赶紧把纸笔拿了出来,赵延军却又是一愣,“咋还用上纸笔了呢?”

“做个记录嘛,主要是我脑子笨,怕听多了就忘记了。”说着,祝成蹊想起来什么,指着赵宏日门口挂着的鲤鱼说:“对了,我能把那个鱼也拿下来仔细看看吗?”

“这……都旧了,没啥好看的,正好你们前两天说想要买,我就编的有新的,我给你拿新的吧。”赵延军迟疑了下说。

祝成蹊也没强求,“行啊。”

等拿到了鱼,祝成蹊就一边观察,一边根据昨天写的一些想法提纲开始发散性地问相关的问题。

赵延军也一边继续编着东西,一边断断续续地回答着。

等大概十点的时候,头发发白的赵三爷才挑着两个空桶,满头大汗地回来了。

祝成蹊赶紧和他打招呼,赵延军也拄着拐杖站起来说:“爹,祝知青过来问乌拉草的事情,正好你回来了,你等下来说吧,我去方便一下。”

又朝着祝成蹊不好意思笑笑,“那个祝知青我……”

祝成蹊赶紧让步,“是我应该抱歉才对,我都忘记时间了。”

“没事儿没事儿。”赵延军嘴上客气,但是拄着拐杖也走的飞快,没几秒钟就不见人影了。

赵三爷就说:“我洗把脸就来,你先坐着等会儿。”

“没事儿的,我不着急。”祝成蹊活动了下有些僵硬的手脚,顺便揉了揉有些酸痛的眼睛,四处眺望放松。

这时候太阳已经升的很高了,整个院子几乎都裸露在刺眼的太阳光下,就连祝成蹊他们之前呆的地方也快要被照到,稍微抬头眼睛就睁不开了。

她不仅又往更阴凉的地方躲了躲,顺便还把一些暴露在日光下的草编还有工具也往里面搬了搬。

这才又继续转动眼珠子放松。

但也不知道是不是还是因为太阳光线的原因,她总觉得赵宏日门口挂着的鲤鱼在某些角度的时候会发光。

祝成蹊没忍住好奇心,干脆走过去仔细看了看。

上一回过来的时候天色很晚了,且他们当时人多事儿也多,她其实没怎么仔细看,现在和手上的小鲤鱼一对比,就

发现赵宏日的这个鲤鱼要更精细一点,而且仔细辨别的话,上面还用了看似相近但是颜色多少还是有些差别的草,所以才让上面的纹路有些不一样。

可能也是因为这个才导致它在某些角度会发光吧。

祝成蹊对比着两只鲤鱼的不同,把纹路添在本子上,还没忍住感慨道:“亲生的果然不一样。”

“赵延军之前一说到鱼就会迟疑,该不会因为这些纹路可能真的涉及了封建迷信了吧?”祝成蹊失笑,“没想到他这样当过兵的人也会迷信!”

才嘀嘀咕咕说完,赵三爷就从屋里面出来了,不仅洗了脸,甚至还换了身干净的衣服,问道:“姑娘你笑啥呢?”

祝成蹊当然不能实话实说,就晃了晃手上的鱼道:“没什么,我就是觉得这个鱼比我手上要更精美一点,三爷,是不是编这个太耗费时间了,所以延军叔才给我们编的这种?”

赵三爷点头,“是啊,你手上那种一天能编好几个,但是换成宏日那个,就要把草梳的更细,编的时候也更费功夫,一天下来也不一定能编完一个小的,像宏日那种大的至少要五到七天。”

“要这么耗时啊?”祝成蹊知道手工耗时,但没想到这么耗时。

赵三爷点头,好奇问道:“咋,你想要宏日那样的?”

还不等祝成蹊开口,赵三爷又皱着眉头不解地说:“你们城里过来的人可真奇了怪了,就一条破鱼也不知道你们稀罕啥,非闹着要买那么多,那真不划算还没啥用,就是浪费钱。”

叶知意买的目的估计是为了用于系统交换,她只是单纯觉得好看又有寓意,就顺手买了几个,打算回头寄给家里人。

当然如果将来能把这样精致的手工卖出去也是一件好事儿,但现在明显不是好时机。

至于直接大手笔要了鱼帘的程玉颜,祝成蹊还真不知道她为什么要。

祝成蹊就把自己的借口拿出来解释了下,也没再去想手工上的差别,而是开始和赵三爷聊一些乌拉草的事情。

赵三爷比赵延军能说多了,知道的事情也多,祝成蹊感觉自己就跟听故事似的。

要不是赵延军回来问做饭的事情,她差点都忘记时间了。

眼看着就快十一点了,祝成蹊也开口要离开,并说:“对了,这个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