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里做极品》
等到叶知意也被千辛万苦地救上来后,所有人都麻了。
这都是个什么事儿啊!
知青们还好,顶多就是稍微担心一下以后的生活,想着要离这俩疯子远一点,但是干部们就不一样了。
尤其是周立新,那脸拉的都能拖地了。
于是,趁着这俩真假千金去换衣服的空档,周立新直接扒拉住了林川的胳膊开始大倒苦水说:“领导,书记,不行,我们村不能要这样的知青,这哪里是来我们村支援建设的啊,就明明就是活阎王啊,这要不就是自己寻死,要不就是去弄死别人,这哪是正常人能干出来的事儿啊你说,我不能收她们,求你把她们送回去吧。”
而且他还有没说出来的是不管是程玉颜还是叶知意都长得太出众了,等回头进了村子,那村里面的年轻人怕不是眼珠子都要抠她们身上了。
就她们这闹事儿的本事,万一回头勾的村子里面的年轻人为了她们俩站队打架可咋整?
只是这些事儿一来没发生,二来说出来会侮辱女孩子的名声,所以他才闭口不谈,只继续惨兮兮地朝着林川诉苦道:“书记,你给她们送回去吧,真的,我是真害怕,我也不敢收,我怕她们哪天这样闹下去,自己把自己搞死了,回头我们村子也跟着倒霉,我求你了,你放过我们吧。”
在场的其他知青们这才知道这位看起来白白净净,看着最多像个小干事的年轻男人居然是他们镇的书记,一时间都非常惊讶。
祝成蹊也学着其他人一起惊讶。
但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她觉得林川好像专门看了她一眼。
只是还不等她抓住,就见到林川无奈地推了下眼镜,对着周立新说:“周队长,知青下乡分配的事情也不是我一个人能说了算的,他们的调派也不能我说怎么做就怎么做,肯定要上面的领导点头同意。这样,你今天先暂时把他们接回到村里面,我这边也会和上面的领导沟通今天发生的事情,到时候有了确切的回复后,我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你也先别着急。”
周立新哪能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他是真觉得苦逼啊。
先前说村子里会来一个像以前那些知青一样喜欢喊口号又身体不好的祝成蹊就已经让他够难受的了,现在又当众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他是真怕这
些人将来不消停,在他们村子里闹出人命。
周立新就说:“领导,不是我想让你为难,可你也亲眼看见了今天的情况,你说说就她们这脾气,万一将来在我们村子出事了咋办,我也不可能一直派人跟在她们屁股后面守着她们吧。”
林川就道:“从全国知青大规模下乡到现在都好几年了,我相信你已经有了充足的应对经验,我更相信你一定能处理好这些工作,我们做工作本来就是有机会要上,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别灰心,也别害怕,相信你自己。”
周立新很想说林书记你真会说套话,他也不想相信自己,但是也知道这事儿一时半会儿脱不开手,就是撒泼耍赖、满地打滚也没用,只能可怜兮兮地继续扒拉着林川的胳膊道:“那领导,你可千万要快点和上面的领导们报告今天这事儿啊!”
林川被周立新扒拉的直晃荡,但还是好脾气地点头,“放心吧,我会的。”
正好真假千金也已经换好衣服,谁也不服气谁地走出来了。
周立新就松开了手,嫌弃地瞟了她们俩一眼,没好气吼道:“你俩还在那儿斗鸡呢,眼看天都要黑了,还不走是吧!”
叶知意被捞上来后,周立新他们就具体问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说来说去也简单,就是俩打小被抱错的孩子之间的矛盾。
这一个脾气火爆,一个又假模假样,虽然看着不像真心实意寻死觅活的,但是万一呢?
所以这些干部们也就轻拿轻放,没真计较这件事。
毕竟事情都还没上报呢,万一真因为他们的下手处置让这俩疯子又闹着要死要活的出了事,那眼前这一大堆干部都要完蛋。
但要想让他们对她们俩,乃至于今天这一批下乡的知青有什么好脸色,那也是不可能了。
所以周立新吼完了真假千金后又开始冲着其他人吼,一点也没有刚刚对着林川时候的可怜巴巴的模样,中气十足道:“还有你们,都还愣着干啥呢,还不赶紧走!”
其他的知青不敢吭声,老老实实地开始搬东西,祝成蹊也随大流,准备提行李。
林川看了她一眼,见她晃晃荡荡的,又抬头看了看天色,说:“不早了,用马车回去太慢了,估计半路可能就看不见路了,这样不安全,这样吧,我
安排公社的拖拉机送你们回去。”
周立新今天就赶了一辆马车过来,说实话,装一装行李还是够的,但是要是再带着人就不够了。
所以眼下这些知青们就只能腿儿着跟他回去了。
他原本想着这样也好叫这些成天只知道闹事儿的知青们知晓一下厉害,但是听到林川的说法,又觉得还是不能逞一时之气,就道:“那这样可太好了,我还正愁怎么把这么多人给拉回去呢,还是领导想的周到!”
正好公社里面就有拖拉机,林川就直接叫人安排了起来。
没多会儿,拖拉机那种特有的突突突的声音从公社院子里面响起,然后越来越近。
到了公社门口,停下来,扶手那里坐着的一个三十来岁的汉子和林川他们打了声招呼,就被林川细心地安排了送人事宜。
周立新也赶紧催祝成蹊他们,“还不快点把行李啥的搬上车,都还在这儿磨蹭啥呢!也就是你们运气好,碰到林书记这么好的领导,一心一意为你们着想,你们倒好,一点眼力见儿都没有,还在这儿磨叽。”
催驴赶猪似的把知青们骂上了拖拉机后,周立新又牵好了马车,朝着林川继续可怜巴巴道:“领导,那刚才的事儿你可千万放心上啊,我们一个村子上百户人家可都指望着您呢!”
说真的,这位周立新大队长的变脸也不知道是不是去四川专门学过,那真是堪比德芙般的行云流水纵享丝滑,看的祝成蹊啧啧称奇。
林川也不知道是见惯了还是麻木了抑或者就是个情绪这么稳定的人,面不改色地点点头,“放心吧。”
周立新还是眼巴巴地看着他,“那什么时候能有结果?”
林川还是四平八稳道:“我尽量。”
顿了下,林川看着已经启动的拖拉机,说:“马车本就比拖拉机慢,你还是抓紧时间回去安顿好这些知青吧,回头有了结果后我一定第一时间通知你。”
周立新这才满意了,跳上前面专门赶车的位置,招呼一声,走了。
而窝在拖拉机上的祝成蹊他们这会儿却是分外的安静,没有一个人出声说话。
漫天的夕阳越来越薄了,眼看着就要完全散尽。
祝成蹊抬头眯眼看了看桔红色的天空,也不知道他们在天黑前能不能到
达?
毕竟知青点还有一场房间不够住的大戏呢。
不过这个戏倒不是最重要的,她只是担心晚上的休息而已。
毕竟她明面上带来的东西少,到知青点后的第一件事肯定就是要在村里面买一些必需品,她不想摸黑,即便她带了手电筒,但是也没有白日里方便。
但好在开拖拉机的师傅的速度不慢,可能也是想早点把他们送到吧,在天边的最后一抹夕阳余晖散尽之时,他们到了。
这时候也正是村里面放工的时间点,不少人三五成群地从田间地头往家里面赶。
猛然看见村里面忽然来了这么多知青,没多会儿就一传十,十传百地引来了许多人围观。
和很多年代文中的一样,围观的群众们对着他们指指点点,言语中除了稀疏的好奇外,更多的是嫌弃又来了这么多吃白饭的。
尤其是长得最好看的程玉颜,和气质出众的叶知意以及身体不好,又在拖拉机上晃了半天,现在脸色青白的跟鬼一样的祝成蹊成为了最大的嫌弃目标。
当然了,周立新之前悄摸在心里担心的年轻小伙子看上程玉颜和叶知意的情况也出现了。
不过现在的人含蓄,顶多就是面红耳赤地看一眼,再偷看一眼,根本不敢出声。
甚至祝成蹊还惊奇地发现有人也盯上了自己。
但她是真的累了,连喘气都难受,是真的没精力关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就闭着眼睛全当没听见也没看见。
真假千金已经轰轰烈烈闹过一场了,饶是脾气暴躁如程玉颜,这会儿就算气的直翻白眼,也没再出声怼这些围观群众,怕惹起众怒。
其他的知青们见这三个最能搞事情的都不吭声,就算心里面不舒服,也不可能开口。
一时间,场面竟然诡异地安静了下来。
有人眼珠子滴溜溜转了一圈,盯着祝成蹊他们说:“这一批来的知青怎么一个个的都不说话,该不会都是哑巴吧?”
“你胡说八道啥呢,你啥时候见过一来就是九个的哑巴。”
“那他们咋一句话都不说,以往哪次知青过来不是吵吵闹闹,鬼哭狼嚎、嫌弃这个嫌弃那个的,难不成这次的不一样了?”
“不知道。”很多人摇摇头,又左看右看也没见他
们的大队长回来,就问道:“唉,我们大队长呢?他咋没跟着一起回来啊?”
开拖拉机的师傅刚把拖拉机调了个头,听到这话就回了句“在后面呢,等下就回来了”后就突突突驾驶着拖拉机,在众人羡慕的眼神中离开了。
一众人的视线焦点又重新集中在了祝成蹊他们几个身上,还在叽叽喳喳、指指点点。
又过了几分钟,听到消息的知青陆陆续续赶回来了。
在见到这次一下子竟然来了九个知青后,有的人的脸色当场就变了,也有的面不改色地打开门,先让祝成蹊他们进去。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已经执行好几年了,但是知青和乡下本土社员们也从来没有真正融为一个整体。
即便迎胜村已经是祝明萍为祝成蹊挑的一个不错的村子了,但这里的知青和社员们之间的关系也并不融洽。
只能说没有很大的冲突,但是小打小闹的别苗头肯定免不了。
所以,等祝成蹊他们都进来后,就有知青立马关上了大门,不想叫外面的社员们看热闹。
外面的那些社员自然撇嘴不屑,叽叽咕咕,但是这也完全不妨碍知青小院里面的其他人面色各异。
最直接的问题果然开始暴露。
有那脾气不好的,直接就开火道:“总共就这么大点儿地方,现在一下子又来这么多人,根本就住不下了!”
一句话,就让刚来的知青们脸色出现了变换,很多人的眉心都皱了起来。
毕竟任谁听了这种明显不被欢迎的言论,都不会高兴。
但是没有人开口,而是又下意识把目光放在了祝成蹊和真假千金的身上。
祝成蹊坐在自己的行李上,闭着眼睛靠着墙休息,懒得搭理这一幕。
毕竟人家说的也是事实,不管她开不开口都改变不了的那种。
而原本应该开口的真假千金也不知是不是也累了,同样没有出头。
其他人新来的见到这一幕,竟然很神奇地把心里那点不舒服给按了下去。
本来还担心新来的知青会发火的一众老知青见他们这样,一时间没忍住面面相觑,搞不清楚状况。
就是说,这批新来的知青真的很奇怪啊!
最终,还是男女知青分别的负责人
站了出来,先做了自我介绍。
男知青的负责人叫做魏迎光,是来的最早的那一批知青。
女知青当中的负责人叫孟昭昭,情况和魏迎光一样,两人也是因为来得早,所以才成了负责人。
之后,他们又分别介绍了一下知青点现有的知青。
男的有六个,女的有七个,而房间却都是一间,只有一个大通铺。
从他们的介绍中总结下来就是:
起初,很多知青下乡都是直接安排在老乡家里的,村里面不会专门盖知青点。
后来还是因为有不少女知青被欺负的事情暴露出来,国家发话,上面严查,所以很多村子才开始单独给知青们整地方。
迎胜村的知青点也是前两年刚刚建好的。
最简单的土坯房,围成了一个院子。
左边住着男知青,右边住着女知青,中间是厨房和洗漱间、厕所、以及放杂物的地方。
现在全国上下都穷,很多人家里想要盖房子就只能自己慢慢攒土坯。
有时候一攒就是好几年,甚至要是盖的房子大,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除非花钱买。
可是土坯也要一分钱一块,甚至贵的时候要一分五一块呢,虽然比红砖要便宜不少,但是起房子要的数量可不少,再加上砖瓦的价格也不便宜,而且他们这边要盘炕,那就要买更贵一点的青砖,细细算起来的话,盖个七十来平的房子至少要上百块了,他们哪来的这么多钱。
村里面也是一样。
当初要给知青们盖房子的时候,就有很多人不乐意,毕竟花的是村里的钱。
可不盖也不可能,所以最后争来争去,村里面就勉强给盖了现在的知青点。
在当时来说,知青点还算宽敞,毕竟那时候整个村子里面也只有八个知青。
可这两年又陆陆续续来了两批,也有一些人离开或者嫁人结婚,就这么到了十三人,而居住环境也变得拥挤且狭窄起来。
“也不是方芳同志对你们有意见,而是现在的地方就这么大,确实一下子接收不了你们这么多人了,就算我们再挤一挤,最多一边也只能添两位。”
魏迎光和孟昭昭不仅介绍了知青点的情况,还领着祝成蹊他们看了下具体的情况,表明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