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我,班主任,被迫营业》

第49章

朱家荣已经出门高松然便没有拦住他。

下周一一定要好好问问朱家荣是不是在医生那儿学到了什么了不起的摸骨按摩技艺。

周日高松然留在学校改卷子何珊燕妈妈来了个电话。

“高老师真的太感谢你了!”

以为何珊燕妈妈感谢自己帮女儿补报了机器人社团的名高松然欣然道:“这有什么?燕子对机器人产生了兴趣那就让她试试呗。说不定她就是这方面的天才呢!”

电话那头何珊燕妈妈一愣。

社团报名?女儿不是获得学校特批的豁免权可以不用上社团了吗?报名社团这事本来就又差点引发冲突何珊燕回家也没和家人说。

不过听高老师的意思好像何珊燕对机器人有兴趣所以老师帮她报了社团?

在年过四十的何妈妈眼里高松然二十出头还是个大孩子呢不仅要照管40人的班级还能分出额外的精力来关心自家有问题的女儿。

真是个好老师啊!

何妈妈反应很快:“高老师这一点我也要感谢你。不过今天我打电话来主要想说另一件事。也麻烦高老师转达一下我对班上曹毅同学的感谢……”

高松然这才想起前些日子拜托过曹毅和他家里说说让何爸爸去曹家的食品厂上班免得每天去县城反复奔波。

结果曹毅当场应允说自己就能做这个主根本不需要通报家里。

高松然征询了何家的意见后曹毅直接把何爸爸的联系方式给了自家食品厂的人事部门。

收入和县城食品厂差不多还省去了每天三小时的通勤何爸爸自是欣然前往。

听说厂里少爷要在生产线上塞一个有经验的工人生产组长也挺高兴。

流水线上的工作重复性极高年轻人坐不住——因是食品厂的缘故只是枯燥却非无味。前两天产品包装线上刚辞职了一个小年轻少爷找来的这个人正好可以顶上。

在调料包包装线上岗第一天生产组织就发现这位姓何的中年雇工对待工作极其认真负责。

明明是个有经验的熟练工也不以熟练工自居每一次调节封口机都不敢懈怠分毫下手准确无误。

县食品厂算半个国企稳定是稳定可一年到头就那点死工资管理模式也相对僵化。

何爸爸是个老实温吞的性子。从进厂起上头安排什么工作就干什么

在县食品厂那样的环境里不会自我表功就永远得不到机会。这么多年兢兢业业也没见人表彰过他。

曹家的厂子就不一样了。民企竞争如千

人过独木桥更注重效益何爸爸这类工作能力极强的工人很容易得到关注、重用。

这么勤奋的高级熟练工不多见再加上这是少爷推荐来的人厂里很快决定在老何试用期结束后就给他上调一部分工资。

效率这么高的熟练工可得留住!

“换了工作单位收入不降反增老何可高兴了。而且上早班

“那可太好了!你们做父母的保持良好心态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嘛。”高松然也为这个家庭的变化感到欣喜。

又客套了几句高松然挂掉电话转头就收到一条系统提示。

【在宿主的引导下学生[朱家荣]摆脱对未来的迷惘获得春雨点50点“天眼”一次。“天眼”限1小时内使用过期无效。】

朱家荣?难不成他去见了两次医生就真的走上了正骨手法这条道路?

高松然恨不得立即给朱家荣打电话问个明白但他知道当下还有更重要、更紧迫的事情要做——

免费天眼必须一小时内用掉否则就浪费了。

可问题在于段考结束大多数住校生都趁这个轻松的周末回家休息了限时天眼给谁用呀?

办公室另一边两个来自1班的学生正和他们班的数学老师讨论问题。

这两人高松然认识是从省内别的城市考入三中的孩子家境贫寒但成绩优异。周末两天时间他们选择留校学习不回家也正常。

恰好1班数学老师这周末留校值班两人便和老师讨论起了题目。

高松然心念一转。虽然这事儿放在10班同学身上可能性很小但说不定10班也有住校生留校……学习呢?

比如王宇。虽然他是运夏市本地人但他家里是开小超市的一楼是店面二楼自家住。环境嘈杂不适合学习。

也许他也像前几个周末一样留校看书了呢?

于是高松然起身便往教室走去。

要是王宇在班就直接开天眼。要是他不在班就给宿管老师打个电话借“谈心”的机会也开个天眼。

走到半路高松然又看见了校园里的几棵参天古树。

这些树的历史还要追溯到晚清时期。一位年迈的地方官致仕还乡用多年来微薄的积蓄在家乡创建了“榕月书院”教授本地学童读书习字以及为人的道理。

八年后老人过世国朝也日渐衰微

。老人培养的孩童放弃了孔孟之道,纷纷投笔从戎,走上了救亡图存的道路。

书院无以为继,由此废弛,但受老人启蒙的十个学生感念师恩,便筹钱在此种下十棵榕树。

他们相约,待到国难解除,定要再回树下聚首,一边推杯换盏,一边谈笑风生。

时移世易,十棵榕树在战火中饱受摧残,仅存半数。

当年在树下相约再见的十位青年才俊,只有两人活到了解放日。无数荣誉奖章加身,也落下了一身的伤病。

剩下八人中,半数征战疆场,马革裹尸而还;两人在动乱期间病逝;一人为了保护潜伏的战友,主动被逮捕,牺牲在刑场。

还有一人遭叛徒出卖,在被敌人折磨得遍体鳞伤后,趁狱卒不注意,悲壮地自戕而亡。

唯独没一个贪生怕死的软骨头。

国难解除之日,幸存的两人再回树下聚首,起先沉默不语,后来抱头痛哭。

他们向当地政//府提了个建议。一年后,榕月中学在榕月书院旧址上成立。

后来,榕月中学更名为运夏市第三中学。

教学楼前的榕树巍峨挺秀,像英灵不朽的风骨。

路过这里,高松然时常看到,一群群学生在葱郁的树冠下休憩乘凉,互诉心事;他们将榕树盘根错节的老树根当成桌椅,开展读书会、诗歌朗诵的活动;也有人在榕树垂下的气生根之间穿梭,愉快地追逐嬉闹。

要是十位先辈泉下有知,看到孩子们头顶再没有战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