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穿进桃花源搞基建》

第9章 一丝不苟 畦田之北,三个村人各持一把……

畦田之北,三个村人各持一把石锹,开始按照槿荣划的位置挖坑。

有人再度确认尺寸:“长两丈一尺,宽九尺,深,深多少来着?”

槿荣以自己小臂的长度仔仔细细估量过,村里的一尺与现代社会的一尺差不多,三尺可为一米;十尺即为一丈。

家家户户都有抄量的刻度,纵然有误差,也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槿荣答道:“深四尺,无须多挖,最终砌砖时还会冒出地面一些。”

“好嘞!”

三百多人的蓄肥池,容积以二十立方为佳。

考虑到桃花村的牲畜数量远胜过现代农村,槿荣将容积扩至二十五六立方,得出了以上的数据。

这边坑刨得热火朝天,挖出的泥土堆在田地两旁,没一会儿便被盖房需要用的人家运走。

那边陶窑也是烘烘地开烧,蓄肥池里要用的陶管并不多,更多的是得埋在地下,作“下水道”用。

槿荣匆匆瞧了两眼,有裴松盯着,她很放心。估摸着蓄肥池的基坑该挖得差不多了,槿荣沿途往回走。

路过从前的家门口,槿荣同邻居刘婶打了声招呼。

“槿荣啊,正好你在。昨儿后来我没听清,既然蓄肥池开挖了,咱们的茅厕是不是也可以改了啊?”

“先不急刘婶,这几日依旧正常用。”

“为什么啊?”

“因为还早。”

槿荣解释道:“等那边蓄肥池筑好,陶管也在地下埋妥,最后再改造茅厕就成。一个上午就能搞定。”

“那村东的蓄肥池啥时候挖呢,我家是不是得等到最后一波才能改好了?”

唉,先前劝说的时候一个比一个勉强,如今开始干上了,都希望早一点,再早一点。

“急不得婶婶,稳妥为上。”

槿荣看了看天,估算道:“七日,顺利的话七日就能全部完成。”

“好,好。孩子你辛苦啦,等一下。”刘婶端着藤筐进院,一串咯咯鸡叫响起,出来时刘婶围裙里兜着四颗鸡蛋。

“这,这不必了。婶留着家吃吧。”

刘婶往槿荣手绢里一裹一塞:“拿着,午饭的时候记得让做饭的给煮了或者加油煎。你们干活儿的都辛苦,槿荣你又是个姑娘家,吃点营养的补补。”

鸡蛋摸着温温的,槿荣的心里也暖呼呼的。

“谢谢婶儿。”

回去时基坑恰好挖好,三个村人靠在树下稍作歇息。

槿荣夸赞道:“好极了,下一步铺池底板。砖石打底,上浇筑三寸的糯米砂浆,再贴上一层薄石板。”

“多少,三寸?”村人们以为自己听错了,“是砂浆与石板统共三寸吧?”

槿荣摇摇头,重复道:“是三寸厚的糯米砂浆。自下而上分别是砖、糯米砂浆、石板,最后再抹上一层糯米砂浆。”

“我的乖乖,这得多少糯米啊。”村人诧叹道。

也还好吧。二点一立方米的糯米砂浆浇筑在坑底,再加上后面涂抹表面的用料,算起来顶天再添零点三立方。

按照村里的配比,石灰浆与糯米汁三十比一掺和,一个蓄肥池最多需要六十升糯米汁即可。

而熬成这些糯米汁,则需要三十斤糯米。

好吧,槿荣承认,她有点何不食肉糜了。

“村里拢共收集了百余斤糯米,三个蓄肥池恰恰刚好。”

“两人铺底砖,一人同我一起熬糯米汁。”

灶是简单堆好的,石锅架上,放入二比一的糯米粉和水,文火熬煮,直至糯米成汁。

香腾的水汽从锅盖缝隙中渗出,槿荣掀开盖子,用小石耙推搅着,使其不至凝滞。

第一次干这样的活,没一会儿槿荣额头上便沁出汗来。一旁的村人主动接手。

“倒挺像熬浆糊的。”槿荣闲话道。

小时候她见过长辈用面粉熬浆糊粘春联,效果比买的胶水、胶带美观多了。

“还是不一样的,浆糊粘个竹条什么的可以,盖房子的材料咱们都用的糯米。”

他取过灶上的半个葫芦瓢,舀起一瓢糯米汁,任其缓缓滴下。

“成丝了,这便可以用了。”

槿荣忙将其盛出置于瓦缸内晾着。锅倒是无需再刷,直接加入另一份材料,熬制下一锅。

二十升的桶装水就已经很大分量,槿荣他们要熬出六十升糯米汁来。

恰逢底砖铺好,又有人送来石灰浆。村人们将二者兑在一起,掺合搅匀,便制成了石灰砂浆。

浇底,熬浆;铺石,再抹面。同时进行,有条不紊。

其实若是有钢筋混凝土和水泥浆的话,并不用如此费料。

槿荣为了保险起见,在最为重要的池底采用双层底板,防止肥水渗漏进土地。不然,轻则养料损失,严重还会污染水源。

“好了!该砌池壁了是不?”村人抹抹头上的汗,问道。

“正是,留出我画在木板上的几处不用管,等明日埋管后再砌。”

她提醒道:“记得用左边这堆砖来砌筑池壁,右边这些回头我叫人拉走换一批。”

“为啥呢?”村人们看右边的也都是好砖。

槿荣捡起一块青砖,横过来给他们看:“咱们需要的砖不能少于三寸厚,这些砖有的勉勉强强,有的还不够。”

“用来盖别的建筑都行,可若是砌蓄肥池,会渗漏的。”

村人们纷纷点头:“这样啊。”

槿荣越是较真,他们反倒越踏实了。

有人开起玩笑道:“那右边这摞砖,砌皇宫行不行呢?”

槿荣笑道:“皇宫也不能比咱们的蓄肥池郑重!”

因为这是正经的科学。

“我去换砖,再把陶管带回来。你们记得三个池的长度比例,分别为二、一和三。”

“好嘞。”

一日忙中不乱,太阳落山前蓄肥池的池底全部完工,池壁大体筑成。

这三位村人干活踏实细心,时不时还向槿荣请教设计的原理,合作得相当愉快。

关键的底子都打好了,明日换另一班来埋管和抹面,估计比今日还要快些。

第二日,烈日藏在云朵里,天气闷闷的。

“等一下。”槿荣蹲下,拿着绳结丈量,“进肥管上端距离池顶应该是六寸,如今砌了这块砖,就成四寸的位置了。”

“要改。或者削砖,或者挑一块厚度合适的横着砌,尺寸一定要对。”槿荣收起绳结,又去丈量其他两池的开管处。

“哦。”村人其实记得槿荣说的话,但直接垒上去一块砖比较方便,他便想着差两寸也没啥。

补补凿凿,又多费了两倍的功夫,终于将进肥管按要求埋好了

然而并不是只有这一处存在马虎眼。

槿荣眉头深锁:“不对,二三池之间的过肥管下端应该自二池底起两尺高,这已经两尺三寸了。”

这里差两寸,那里差三寸,她从未监过如此费心力的工。

村人急忙解释:“我记着尺寸的。但是陶管太长,要想上端离三池顶四寸,啊不是,四寸半,这底下就得往下延点啊。”

槿荣与人一同共事,不怕对方问题多,就怕明明是小白还总要自作主张。

“管的长度是正好的。”昨日歇工早,她一个个量过的,分毫不差。

这人做错了事,不想着自己变通,总以为错在别的地方。

“啊?那我怎么试都是长的啊,真不怪我。”

不思考如何解决,还在推诿责任。

“槿荣你看,这管都架上了,砌完砖就成了,没必要再改吧。”

呵,最后想糊弄了事。

槿荣抬头,记住这人的脸,打算以后再不用他参与施工。

“按照我说的高度架管,最终的效果该是再放平一些。”

就像奶茶杯里的吸管,竖着放和斜平着一些放,管尾的高度自然不同。

此人没有调整好陶管的倾斜度,只看上方尺寸合适,就匆匆定好了支点的位置。后面发现不对,又妄想蒙混过关。

被槿荣检查出来,开始百般推诿。

“趁着没砌砖的时候改,还不算麻烦。接下来把粘土刨掉,重新找好位置再来。”

村人却没有动。

“这里不对,那里也不对。我们平时盖房也没这么细致,怎么就要一寸两寸地较真儿了?”

另两名村人不约而同停下手里的活儿,没搭腔,却也没有反驳。

槿荣都要被气笑了:“首先,这回差的是三寸。”

“再者,盖房细不细致那是各人家的事情,而蓄肥池是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