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农女要登青云梯 我爱种树

19. 第 19 章

小说:

农女要登青云梯

作者:

我爱种树

分类:

古典言情

陶苗苗又气又急。

就这般着急?她都没来葵水,不过回家的第二日,便请媒婆上门。

陈媒婆看着眼前的陶苗苗,却是十分满意。

她的眼睛比陶奶奶更利,她不仅看出了陶苗苗向大姑娘靠拢的变化,更看出了陶苗苗暗藏的韧劲和气场。

这是她常年识人练出来的本事。

她绝不会看错,哪怕眼前的姑娘装作唯唯诺诺地垂着头,努力缩着肩,究竟怕不怕,怯不怯,她心中自有一杆秤。

如陶家大姑娘,哪怕努力不露怯,却是一对上她的视线便弱三分。

眼前这个假装含胸缩肩,眼神更是与她一触即分的姑娘,却眼里没怯意,脊梁没弯度。

不枉她之前初见便看中了几分,给陶家婶子递了话。

至于容貌,不过是黑了一些。细细瞧去,五官却是那贵人喜欢的野性风格,再养白些就完美了。

陶苗苗不知陈媒婆心中所想,她并未在堂屋逗留太久。

就像一件被拉出去看的货物,被陈媒婆过了一眼,得了她满意的眼神,便被陶奶奶叫出了堂屋。

陶苗苗的心沉到了谷底,她直觉陈媒婆看她的眼神比当年看陶杏儿的眼神包含着更大的野心。

这不正常,那样的眼神差别肯定不是一点媒人钱多寡能带来的。

陶苗苗在院子里晾晒衣物,没多久便见陶奶奶乐呵呵地把陈媒婆送出了院门。

蜿蜒的土路上,陈媒婆想着陶苗苗的大用处,看着身旁一无所知的陶奶奶,开口说道。

“你这孙女确实能说门好亲事。”

陶奶奶听得喜上眉梢。

“不过,她性子应当是倔得紧,你可得盯紧点,别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陶奶奶心想,陈媒婆这是不满意陶苗苗的性子?

她搓了搓手,努力帮忙找补,“苗苗小时候是有些倔,不过,这些年已经好多了。陈家妹妹放心。”

陈媒婆一听便知她误解了,终是小声与她说了刘家姑娘的事。

“自古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刘家姑娘能做出这种事,你这个倔强的小孙女也不能不防。”

陶奶奶还真不知道此事,一听刘家姑娘的所作所为被吓了一跳,“这姑娘胆子也太大了!”

一见陶奶奶面沉如水,一副定要好好料理孙女的模样,陈媒婆又怕她把经念歪,糟蹋了陶苗苗的底子。

赶忙说道,“老婶子,你这孙女底子好,说亲这段时日,你给她养白点养好点,定能说门好亲事。

今日与你说刘家的事,是劝你得机警些,万万莫让她学了刘家那闺女,走上了不归路。”

陶奶奶跟在一旁,点头如捣蒜,“自然的,自然的,老姐姐省得。”

陶苗苗不知陈媒婆与陶奶奶说了什么。她只知道,自己下半晌拿起柴刀与背篓要去山上砍柴时,被陶奶奶突然出声叫停了。

“苗苗,柴火的事以后你不用管了,下半晌在家里练练绣花,做好晚食就行。”

黑瘦的手捏紧了柴刀和篓子,却不得不在下一刻放下。

活计变得如此轻省,陶苗苗却只觉得如坠冰窖。

不让她上山,她还如何去存物资,去探路。

面上,陶苗苗还得装作万分欢喜的模样,脆声道谢。

一连数日,陶苗苗都忍着心焦沉住气,每日里面带喜色地干着家里最轻省的活计。

陈媒婆那边却一直杳无音讯。

陶苗苗顶着陶奶奶锐利的视线,又绣出了一朵奇丑无比的花。

被陶奶奶扔过来要求缝补的衣物,也被她缝得歪七扭八。

她把这些物件递给陶奶奶,故作忐忑地讨饶,“奶,你别气,我明日一定好好绣,好好缝。”

一副生怕陶奶奶不让自己下午待在家里绣花的模样。

陶奶奶看着她这幅恨不能一直赖在家里的模样暗自嘀咕,这丫头看起来,实在不像会走刘家姑娘老路的样子。

陶奶奶想着陈媒婆的嘱咐,能对陶苗苗忍了又忍。

陶家另一人,却是比陶奶奶更早达到了忍耐的极限。

这日晚食后,陶二嫂看着陶树裤子上歪七扭八的补丁,怒火直冲天灵盖,她实在是忍不了了。

她家杏儿,定了那么一门好亲事后,给家里带来那么多银钱,才得点清闲。

她陶苗苗到底哪里金贵了,亲事还八字没一撇,就过上了小姐日子。

先前在镇上寄钱回来寄的也是她女儿夫家的钱,而今在家里吃得多,还不干什么正经活。

十几岁的大姑娘,浣衣缝补,干得还没她家杏儿七八岁时好。

正是春耕的关键期,家里每个人都忙得脚不沾地,就她在家里最清闲!

陶二嫂夜里与陶二一通嘀咕,陶二也是早有微词。

两口子一合计,第二日朝食,陶二嫂便阴阳了起来。

“娘,咱们苗苗究竟定了谁家?这都在家里休养快半个月了,怎地还没音讯?”

陶奶奶本就因为陈媒婆一去不回,心里不舒服。被这么一刺,看着对面吃好喝好干活少的陶苗苗,心气更不顺了。

今日又是弄大柴的日子,当陶奶奶说出让她下半晌去山上弄柴,免得耽误大伯忙春种时,陶苗苗就差没给陶二嫂磕一个。

谢天谢地,陶二嫂果然给力,不枉她略施小计,让陶树一连磨破了两条裤子,来给她缝。

陶苗苗装作沮丧的模样,蔫头耷脑地应了下来。

到下半晌一上山,嘴角却是怎么也压不住。

太好了,她终于又能上山了!

这些时日,陶苗苗一直在人最多的地方洗衣服,尤其瞄准了陶铁家媳妇的位置附近,听到了不少小道消息。

今儿在哪儿找到了刘姑娘身上的珠花,明儿在哪儿找到了刘姑娘落下的绣鞋。

陶铁家媳妇会说,又一心凸显自己的地位,讲得比镇上的说书先生还要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每一次新消息,都引来周围妇人们好一阵惊叹与议论。

陶苗苗却是通过陶铁家媳妇多日的描述,大致确定了刘家姑娘行进的方向。

那刘家姑娘至今还没找到,要么葬身山林,要么去了元林国。

陈媒婆的出现让陶苗苗越来越觉得,她大概是没有时间,继续筹谋寻常路了。

春末夏初时节的山林已经渐渐闷热起来,草木比上次来时更加繁茂了。

陶苗苗砍好柴,小心翼翼地往东南方向探索。

按照她以往的干活进度,她有至少半个时辰的时间去探索。

毕竟,这么久没弄柴火了,手艺突然生疏一点也圆得过去。

陶苗苗砍了一根棍子在手,又把脚踝和手腕处抹上了驱虫蚁的药粉,深一脚浅一脚地往早先从未踏足过的更高处前行。

按照方位,陶家庄比刘姑娘所在的村子更靠近元林国。

陶苗苗往上走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便来到了陶铁家媳妇所描述的,巡查之人捡到刘姑娘绣鞋的地方。

陶苗苗并没有完全靠近,她先蹲在附近确认此处没人后,才缓缓靠近。

这是一处极为陡峭的峭壁底部。

陶苗苗抬头,大致估摸了一下,这角度得超过七十度了,刘姑娘在这儿爬掉绣鞋倒是合情合理。

陶苗苗摸了一下这个峭壁的材质,坚硬且没有着力点,极为不好攀爬。

唯二的两棵歪脖子树,大概是最大的借力点,也是刘姑娘选择在此处往上爬的原因。

走近后仔细去瞧,峭壁上被人弄出了几个小坑,一看便是有人为了往上爬,努力抠出来的。

肉眼可及的最上面的两个坑上还有干涸的血迹。

原本,刘姑娘于她,只是陶铁家媳妇谈论的一个陌生人。而今,看到这些坑洞和血迹,陶苗苗的心里却生出了一股敬意。

这姑娘是个狠人。

陶苗苗放下篓子和柴刀,把手上缠上了破布条,脚上的鞋子也用破布条绑好,循着坑洞的位置试着往上爬了几步。

有岩石碎片扎进指尖,疼得陶苗苗一缩。不过,只要不往下看,往上爬倒是不那么难。

陶苗苗并不打算今日便逃,这峭壁上有什么,虎豹还是光明,她依旧一无所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