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梦记得,前世常喜就是没考上大学,最后让常妈提前退休,让常喜接了班。
工作了几年,单位有人给她介绍了个小伙子,人是外地人,愿意入赘到常家,这人性子又是惯会圆滑哄人的,一来二去的就哄的常喜缴械投降。
很快,两人就结婚了。
结了婚以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趁着常喜生孩子的间隙,男方让父母来京市照顾月子,那会儿常喜妈也是一直在家的,又不是不能伺候自己闺女,等老人以来,然后又是一大家子的投奔,后来常喜家简直都不姓常。
男方一步步蹬鼻子上脸,一步一步去试探人的底线。
到后来这男人当了站里的小干部,甚至威胁常喜把孩子的姓给换了。
这辈子如果常喜读了大学,说不定就会晚几年工作,到时候不一定会遇上这男的,说不定常喜在大学里面自己谈了。
但一说到学习,常喜就丧的不行:“你也知道,我英语不好——”
其实常喜基础还行,冯燕文就是她的英语启蒙老师。
但初二那年,冯燕文就没教书了,替她的就是那个领导家的闺女,常喜的成绩就开始一落千丈。
徐梦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有点底气,在那一瞬间就想到了怎么去回报常喜,她放下筷子,眼睛亮的惊人:“常喜,趁着时间还早,我跟你好好补习补习吧,再说了我妈也在,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她啊。”
常喜:“来得及吗?”
徐梦想了想:“要说提高你的英语水平,我把握不是很大。”
常喜:“啊?”
徐梦:“但应付应付高考,提高点分数,我还是有把握的。”
这会儿普遍的英语水平不高,高考题目也没有后来那么难,徐梦后来生意做到大了,都涉及到一些海外项目,英语水平早就不是当年的标准,辅导一个常喜,提高提高她的高考成绩,想必不是很难。
“比如说作文,咱们做几个模板出来,你这段时间多记单词,到时候套几个比较炫的句式,应付高考作文问题不大。”幸运的是,徐梦还记得高考作文考的是什么,可以开个小小的金手指。
常喜也被说动了,见冯燕文都点了点头,顿时又有了点信心:“那你说,别的呢?”
徐梦点了点:“听力想一口气提高太多比较难,与其辛辛苦苦干一年,提高个五分八分的,不如集中精力在拿分点比较高的阅读理解跟作文上头,你放心这段时间我跟我妈妈住在这里,专门给你补习,妈妈你说好不好?”
五分八分可能关系到一个人能否考上大学。
常喜一下子就充满了干劲。
有常喜指引,母女两个就此在这里先安顿了下来,晚上睡觉的床板虽然有些硬,但两人都表示睡的很好,等到第二天起来,都是干劲满满。
常喜答应去问问房子,徐梦则是为未来一个多月做规划。
现在是七月份,暑假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得去挣点钱才行。
徐梦早上出去,买了点菜包子回来,也打听过了租房的行情,想租在这附近。
常喜吃着包子,一脸的满足:“你们白天打算干嘛?”
“我打算跟我妈去火车站卖西瓜。”
常喜惊讶道:“昨儿你就是在火车站卖瓜?”
“嗯。”徐梦说:“这几天你也帮我留意一下,看看有没有合适出租的房子,我跟我妈手里头拮据,最好是独立的一间房,家里没成年男人。”
这也是为了冯燕文考虑,母女两个住在外面,本来有些人就讲话很难听了,万一让人知道冯燕文住在别人家里,又多出些风言风语来。
常喜应下了。
吃完了早饭,照例给常喜留了今天的复习任务,母女两人就出了门。
昨晚上徐梦就跟冯燕文商量了赚钱大计,她还是想卖西瓜,至于西瓜找谁买,就有个现成的。
火车站这附近去哪里都方便,张桂芬卖西瓜的市场离这里只有两公里的路,上午出门并不是很热,走过去也就不到半小时时间。
母女两个吃完了早饭立马就出发,一走到市场,就看见了骑着三轮车,正在卖西瓜的张桂芬。
——————
冯燕文娘家跟张桂芬是同一个村子,两人小时候的关系还不错。
后来冯燕文嫁到了城里,还当了老师,在小姐妹中很是风光了一阵,而张桂芬家里分了几亩土地,除了粮食还种点西瓜卖。
没办法,农村能来钱的地方不多,改革开放以后大家都各奔钱程,光靠种地也只能糊张嘴。
母女两到的时候,张桂芬才刚刚出摊,市场上现在还没规范管理,到的早才能占到阴凉的位置。
“桂芬。”冯燕文远远的就过去打招呼。
张桂芬刚刚把车停好,见到冯燕文就笑:“刚刚过来,这一天天的,越来越热了。”
“卖的怎么样?”
“要看运气,碰上单位采购的来了,能卖的快一点,不过基本能卖完,你怎么过来了?”
冯燕文犹豫了一下,还是把现在难处跟张桂芬说了,说到母女两个连买几个西瓜的钱都拿不出,她倒是坦坦荡荡的:“徐梦想做生意,找你赊账拿两个瓜,要是成本能快些回来,我们下回拿瓜的时候再还你。”
说出口的时候,还觉得有些丢脸。
但话赶话都说到这里了,也只能厚着脸皮讲完。
张桂芬立马会意,笑容还是跟以前一样的自然:“没事儿,谁都有个难的时候,我生老大的时候你还记得不,那会儿难产,我婆婆又不肯送我去卫生所,还是你找了几个人带我过去的,大家谁都有这样的时候,别太难过了啊,你看你闺女那么孝顺,又那么懂事,以后肯定有好日子过的。”
她指着车子里面的西瓜:“只管先拿过去,等你啥时候有钱了啥时候给我,钱我给你算单位采购价,两毛钱一斤。”
当下的西瓜是两毛五,如果冯燕文要做生意,肯定要留点利润。
但人家单位采购是一次十个八个的,冯燕文又要不了那么多,但她还是谢过了。
两人决定拿四个,一个冯燕文抱着,另外带了个背篓,篓子里头还能再放三个。
张桂芬帮着忙挑了四个很大的西瓜,过了称一共是八十多斤,算的八十斤,母女两个着西瓜就往回走,这一路两人都很小心,生怕磕着碰着这瓜了,先把西瓜放到火车站,冯燕文守着,徐梦自己回去拿工具。
这一次徐梦准备的就比昨天充分多了,一个破旧的小桶,这是拿来装瓜皮的,垃圾可不能乱丢,一个干净的小桶,装着清水,防着人吃瓜脏了要洗手,另外就是西瓜刀、水壶跟毛巾等物。
等到火车站的时候,都有些热了。
冯燕文打开了水壶喝了点水,就坐在徐梦边上,只是两人都没做过生意,要她在那么多人面前吆喝,她还有些放不开。
今儿跟昨儿还不一样,昨儿个是那小姑娘的妈妈主动去问,徐梦做个顺水推舟的买卖,但今天是要重新开张,就需要自己吆喝,但上辈子这种事她也不是没干过。
不过俩女的坐的地方阴凉,走路的人也多,加上前面摆几个大西瓜,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徐梦沉了一口气,大声吆喝起来:“卖西瓜了,切片的西瓜,五毛钱一块,这个天气吃上一块西瓜,又解渴又解暑,叔叔您要不要买块瓜,阿姨这么热,吃块西瓜吧。”
她人长的好看,先是赢了三分。
这嘴皮子是在胡同里练出来的,每天见人就喊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的,叫外人她也一点都不尴尬,真的吆喝起来发现其实就是那么回事,把这些陌生人当做胡同里的邻居好了,慢慢的她就放开了些。
很快,就有人注意到了她。
别说,还别说,火车站这地方鱼龙混杂,有过来务工的老乡,也有来京旅游的游客,有穷人有富人,有男的有女的,可真是什么人都有,只要你脸皮够厚,一天都能做不少生意。
本地人就不说了,外地的游客首先就注意到了这种新奇的卖瓜方式。
这年头能来京旅游的,谁也不能是穷的响叮当跑来逃难的,谁来了外地都不会亏待自己,有些游客坐了几天的火车才到京市,在这车上又是缺水又是饿的,憋到了这里,一下车想到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啊。
对,就是吃。
先吃一口,舒坦了再干别的。
徐梦跟冯燕文这地方赶巧,是下车游客最多的地方,要摆几个西瓜可能无人在意,但是要有人卖西瓜,可真是一件大稀奇,而且细细一问,还是切片卖的西瓜。
要不说这年头的人就是愿意凑个热闹呢,有个小干部打扮的人问:“一块块的卖,你这也是挺会做生意的,我家三口人,一人切一块下来,对了垃圾怎么扔啊,我外地来的,听说乱扔垃圾,有红袖章揪住了罚款。”
徐梦比了比,麻溜的切下来三片,还是照着昨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