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楚和谈完成之日,也是费晓晓一行回楚之时。
车架上,费晓晓握着费茹茹的小手,茹茹仰头问她:“我还能再见到四姐姐吗?”
“当然咯。”费晓晓曲起手指刮了一下她的小鼻尖。
“四姐姐为何不跟我们一起?”
费晓晓看向车窗外飞过的麻雀,笑了笑,没说话。
费府中,往日人迹罕至的破落小院儿如今变得精致华丽,这正是费晓晓曾经的居所——听风轩,而此刻,费清清变成了听风轩的主人。
庭院中央有一口古井,井边围着一圈石凳,井水清澈,倒映着天空的蓝和云的白。初冬的季节,百花凋零,寒意弥漫,小丫鬟上前给费清清披上披风。
费清清怀抱着花花,吩咐丫鬟去拿点肉铺过来。
不一会儿,丫鬟放下盛肉铺的碟子,看着费清清耐心地喂花花,不由地问:“四小姐,如今一切都不同了,您为何……”
这小丫鬟是她的贴身丫鬟,一向爽直,也是真心替她着想。
费清清笑了笑道:“为何不随茹茹一起离开是吗?”
她抬头,费府虽大,但其实小得逼仄。
许久后,她才开口道:“阿娘走得早,我将茹茹拉扯大,自然是盼着她更好。晓晓有本事,能带着茹茹见到更广阔的天地,我就留在庆国,留在费府,免得老爷夫人再寻她们麻烦。”
到底孝大于天。崔夫人眼前是没了声息,但以后呢?总得有人顾着后方。
“更何况。”费清清招了招手,一只胖橘猫跃上了她的膝盖,呼噜呼噜。
她笑道:“这些小家伙们还需要我。”她很清楚费晓晓对这群小猫咪的感情,当初接到那莫名其妙出现的二百两银子,她就一直在默默照顾它们。
其实还有句话她没有告诉小丫鬟,如果她陪着茹茹,那茹茹就有了依靠,这孩子,不可能彻底依赖费晓晓,她们的感情也不会比现在更加亲厚。
这座宅院困了她们太久,她一向胆小,已经习惯了。
真好啊,茹茹有机会飞出去看看。
小丫鬟看着费清清,她觉得自家小姐周身仿佛散发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柔光,趁得整个人圣洁得像菩萨。
她们不知道的是,这一番对话被刚想进来的费玄听了去。
费玄默默撤回了脚步,笑了笑,心道:当初的他被骗得团团转,护不了六妹妹,如今的他难道还比不上四妹妹的格局吗?既然这府中有人盯着,那将来的朝堂之上,也应该有他的声音才是。
一个多月后,楚国都城,使团风尘仆仆地回了京。
灵川女帝摆了最盛大的宴席来犒赏使团。
宴席的中央是一张巨大的圆形餐桌,桌上摆满了各种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鲜嫩的鱼肉,香醇的酒,各色新鲜的水果,各种精致的点心。每一道菜都是由顶级的御厨精心烹制,无论是色、香、味,都达到了极致。
宴席的四周,是一群身着华丽服饰的侍者,他们手持银盘,优雅地上菜。
整个大殿灯火通明,正前方的舞台上面,正在表演各种舞蹈和音乐。
使团的官员们都十分高兴,他们举杯祝酒,互相祝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自豪的笑容。
费茹茹的眼睛咕噜噜直转,这里的一切都令她觉得新奇。尤其是灵川女帝,她那么美,那么有生命力,仿佛没有任何困难能压到她。
还有几个兴起而吟诗的女官,如此豪爽,才华斐然,与四姐姐说的一模一样。
灵川女帝招了招手,让费茹茹过去。费茹茹有些害怕,担忧地扭头看向费晓晓,得到费晓晓的点头致意后才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
“听过湘水书院吗?”
费茹茹乖巧地点头:“四姐姐给我讲过,是楚国最好的书院,不分男女,同席进学,是有大格局的。”
灵川摸了摸她的脑袋:“你四姐把你教得真好。朕让你去读书,你可愿意?”
费茹茹点头如捣蒜,眨巴着大眼睛:“四姐姐嘱咐过我,到了楚国不能贪玩,一定要进书院读书,学圣贤道理,做有用的人。”
灵川看向费晓晓,二人相视一笑。
费茹茹还是个孩子,稀里糊涂地住进宫里,没几日就随着嬷嬷乘马车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又爬了好久的山,等她反应过来时,就已经在湘水书院的书案前坐着了。
她平生第一次上课,还有些不习惯,扭动着小屁股。
好不容易熬到下课,费茹茹飞奔回书斋寻到嬷嬷,哭丧着脸:“杨嬷嬷,六姐姐呢?宴席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她是不要我了吗?”
杨嬷嬷温柔地给她擦着手:“殿下在忙,八小姐不怕,殿下很快会来看您的。”
费茹茹委屈巴巴,只能化悲愤为动力,日复一日地沉浸在书海里。
就在她已经对费晓晓来看她不抱希望时,她却在课堂上见到了费晓晓。
费晓晓乌黑的长发轻轻地盘在头顶,梳成了一个精致的发髻。发髻上插着一支简约的银簪,簪上镶嵌着一点朱红宝石,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她脸庞秀美,眉毛细长,眼睛像两汪深潭,充满了智慧和沉静。
此时,她正手中握着本书,歪头与旁边的助教先生说着些什么,声音柔和,语调轻缓,见之就令人心生欢喜。
“六姐姐!”费茹茹跑到费晓晓身边,仰头,眨巴着大眼睛看她。
水汪汪的,可爱得紧。
费晓晓弯腰,轻轻拍掉她袖子粘上的枯叶,低声道:“我是晓桥先生哦。”
费茹茹这才反应过来,费晓晓穿的是湘水书院女先生的衣服。她笑嘻嘻地做了个揖:“先生安好。”
太好了,六姐姐还是关心她的,居然跟她在一个书院!
今天接下来的课,茹茹都听得津津有味。尤其是费晓晓讲的《论语》,茹茹第一次知道,她的六姐姐如此学贯古今。
她讲解的内容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讲得生动形象,还时不时地引用一些例子和故事,来阐述《论语》中的道理。
费晓晓没有先生架子,她的课堂互动也不是考学,是真正地交流。
晚上回到书斋,费茹茹赖在费晓晓身上,崇拜地仰头看她:“六姐姐,同窗们都希望能一直听你的课。”
费晓晓温柔地将她散在耳边的碎发别到耳后,轻声道:“姐姐伪造了身份,是考进书院当先生的,这段日子忙着准备院考,忽视你了。”
费茹茹将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又埋进费晓晓怀里,低低的声音传来:“茹茹好想永远在姐姐身边。”
姐妹二人说着笑着,茹茹到底年纪小,一会儿就睡着了。
费晓晓将她抱上床,回了自己的书斋。
头悬梁锥刺股倒是有些夸张,但能考上湘水书院的先生,她是真的狠狠下了一番苦功。而且湘水书院每个季度对先生都有考核,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费晓晓将灯芯调亮了些,翻开读了一半的典籍。
次日清晨,费晓晓用完早餐,她书斋的门被敲响,是很有节奏的三声。
费晓晓打开门:“裴先生?”
来人是费晓晓入院前,湘水书院最年轻的先生——裴锦。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