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水浒]琼英郡主逃婚啦 荀霂芷

36. 和风惠雨,基业长青

小说:

[水浒]琼英郡主逃婚啦

作者:

荀霂芷

分类:

古典言情

海兽旗帜的狼狈远遁,标志着朱勔第二次进犯的彻底失败。镇子在经历战火洗礼后,非但没有颓靡,反而焕发出更旺盛的生机。

防御战的成功,极大地凝聚了人心,也验证了“内固根本”策略的正确性。战后总结会议上,众人一致认为,强大的防御工事、精良的远程武器和严明的纪律是取胜的关键。张清下令,进一步加固所有防御节点,并设立专门的“匠作营”,由朱武兼管,集中能工巧匠,专注于武器和防御设施的研发与改进。琼英则提出,需建立更完善的战场急救体系和战后抚恤制度,让所有参战者无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扈三娘和王英率领的西部勘探队也传回了好消息。他们在流求西部找到了一处理想的河口三角洲,那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背靠山岭,面朝大海,易守难攻。他们已开始修建简易码头和营寨,并尝试与周边零星的小型土著部落进行友好接触,进展顺利。这个被命名为“望北川”的前哨基地,如同伸向外界的触角和坚实的后盾,让主镇的安全更有保障。

燕青的外交努力也初见成效。经过数次谨慎的接触和试探,他与吕宋“玳瑁港”一个以林姓为主的汉人商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贸易关系。林家商会看重此地出产的优质木材、兽皮和少量铁器,而燕青则从他们手中换取了急需的南洋稻种、甘蔗苗、一些珍稀药材以及关于更广阔海域的情报。这条贸易线路的打通,不仅带来了物质补充,更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

星火历六年的春天,似乎格外明媚。

这一日,镇子举行了盛大的丰收祭典兼庆功大会。新引种的南洋稻米获得了不错的收成,与本地作物形成了互补;工坊里打制的铁器越来越精良;学堂里孩子们的读书声愈发响亮。

祭典上,张清和琼英并肩而立,看着台下熙熙攘攘、面带笑容的人群。这里有历经沧桑的梁山老卒,有后来投奔的各方人士,有在本地出生的新一代,还有逐渐融入的、与镇子通婚的土著面孔。他们操着不同的口音,却拥有共同的身份——这片海外新土的开拓者和守护者。

“诸位兄弟姐妹!”张清的声音经过扩音竹筒,清晰地传遍全场,“去年今日,强敌来犯,烽火连天。今日此时,我们在此欢庆丰收,共享太平!这一切,靠的是什么?”

他目光扫过众人,自问自答:“靠的是我们手中的刀枪,靠的是我们筑起的壁垒,但更重要的,是靠我们团结一心,靠我们勤勉劳作,靠我们愿意为这片土地流血汗、费心神!此地,已不再是避难的孤岛,而是我们真正的家园!是我们子子孙孙,可以安居乐业、传承不息的基业!”

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

琼英上前一步,她的声音清越而充满力量:“张头领说得对!家园的守护,不仅在于武备,更在于文教,在于传承。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不仅身强体壮,更知书达理;不仅要守住这片土地,更要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富饶、文明!从今日起,我提议,将每年今日,定为‘开拓节’,既是纪念我们筚路蓝缕的过往,更是激励我们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开拓节!开拓节!”人们挥舞着手臂,情绪高涨。

祭典结束后,是热闹的欢庆活动。人们拿出自酿的果酒,烤上捕获的海鱼和猎取的兽肉,围坐在篝火旁,分享着食物与故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