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清穿之御膳房咸鱼只想干饭 蝶梦之花

第115章 烽火土豆丝筑长城

小说:

清穿之御膳房咸鱼只想干饭

作者:

蝶梦之花

分类:

悬疑推理


早上,宋甜就提着个陶罐从营地出来,脚底下踩着半化不化的雪泥。

她昨晚炖的羊肉汤还温在锅里,特意留了一大碗,用布裹着抱在怀里。

城外难民营已经围了一圈人。

不是来要粮的,是来求活命法子的。

一个老妇跪在最前头,手里捧着几个发芽的土豆,眼眶通红:“姑娘,这东西还能吃吗?我们一家七口就指着它过冬……可再过两个月,全得烂成泥啊!”

旁边男人也往前凑:“官府说要收走统一分配,可他们也不懂怎么存!昨儿我见他们把土豆堆在露天,夜里一场霜,第二天全冻裂了!”

人群嗡嗡地吵起来,有人哭,有人骂,更多人只是死死盯着宋甜,像抓住最后一根稻草。

宋甜没说话,蹲下来把陶罐放在地上,掀开盖子——热腾腾的羊肉萝卜汤冒起白气,香味一冲,全场都静了。

她舀了一勺,递给旁边缩着肩的小孩:“换你手里那个发芽的。”

孩子愣住,母亲赶紧推他上前。小孩哆嗦着手递出土豆,接过碗猛喝一口,眼泪直接下来了。

“真香……”

宋甜笑了笑,转头对众人说:“你们信我,我就教你们一个法子,能让这玩意儿存三年不坏,打仗饿肚子时泡水就能吃,家里做饭也能当主食。”

底下一片抽气声。

“真的假的?土豆这种娇东西,放一个月都长毛!”

“我娘说湿了会烂,干了会空心,哪有能存三年的道理?”

宋甜不理质疑,从腰后抽出一把薄刃小刀,顺手抄起一个土豆,在众人眼前刷刷几下——细如发丝的土豆丝簌簌落下,掉进盆里堆成小山。

“切越细越好,晒得越干越好。”她抓起一把丝条,“拌上粗盐,铺在草席上晾三天,收进陶罐密封。遇水泡开,立马胀十倍,炒煮炖都能行。”

她顿了顿,咧嘴一笑:“这菜有个名儿,叫‘烽火土豆丝’——前线点烽火时吃它,后方百姓也能靠它活命。”

人群炸了。

“这么细的丝,手不得累断?”

“费劲是费劲。”宋甜甩了甩酸疼的手腕,“可比起饿死,这点辛苦算啥?再说,我可以教你们做个切丝架,一人一天能处理五百斤。”

她说着从包袱里掏出一块木板,上面钉了几排铁钉,演示着把土豆推过去——唰啦一声,整整齐齐的丝就出来了。

“拿去仿!”她把架子递给一个壮汉,“明天我要看到十个这样的工具在干活。”

没人动。

宋甜皱眉:“还不信?”

那老妇突然扑上来抱住她的腿:“姑娘,我不是不信你……我是怕学会了也没命用!去年官府征粮,我们辛辛苦苦存的全都拉走了,连种薯都没给留!你说存三年,可三年后还是被人抢光,图个啥?”

这话像石头砸进水里。

不少人低头抹泪。

宋甜沉默两秒,站起身大声道:“那就建自己的仓!不靠官府,不靠施舍,咱们自己挖地窖,自己封粮,钥匙攥在自己手里!”

“可这儿土松得像沙子,挖深了塌方咋办?”

“我知道哪儿能挖。”

她转身就走:“跟我来。”

一行人跟着她翻过一道低坡,来到背风的沙丘南面。她蹲下抓了把土搓了搓,又往地下插了根竹签,等了片刻**闻了闻。

“这儿行。”她拍手,“三尺下土层干爽,透气不积水,沙丘挡风,冬天不冻根,夏天不闷气。”

“可没工具啊!锄头都锈了!”

“用草席垫底,湿泥封壁。”宋甜挽起袖子,“木头撑顶,每窖留通风口。今天先挖五个试验窖,我亲自监工!”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马蹄声。

一队官兵押着几辆牛车过来,车上堆满农具和麻袋。

领头太监跳下马,抖了抖袍子:“哪位是宋姑娘?万岁爷的旨意到了!”

百姓哗啦全跪下了。

宋甜却没动,只问:“谁允许你们把我的土豆运走的?”

太监一愣:“这是……拨给军需的储备粮。”

“那批发芽的才归你们。”她指了指角落几个破筐,“这些是百姓救命的种薯,一粒都不能动。”

太监脸色变了:“你可知抗旨是什么罪?”

“我不知道什么罪不罪。”宋甜走到一辆牛车前,解开麻袋,“但我看得出这批土豆已经受潮,不出三天就得烂。你们要是真要征,现在就拉走,别等坏了赖我们保管不力。”

太监张了张嘴,竟说不出话。

这时,另一个士兵匆匆跑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

太监神色缓了:“……原来如此。万岁爷早料到地方官不懂储粮,特命您全权处置这批物资,并赐农具百套、种薯千斤,组建‘皇家屯田队’,专管战后复耕。”

他展开圣旨念了一遍,末了笑道:“姑娘,接旨吧?”

宋甜没伸手。

她指着刚垒好的地窖口:“皇上若真体恤百姓,请准他们先把粮存进去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