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远提到“新材料”三个字,仿佛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了一块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不光是赵所长,周部长,坦克研究所的那些专家和技术人员们,个个脸上都涌现出激动和难以置信的神色。
刚才他们之所以对苏远设计的大口径滑膛炮心存疑虑。
根本原因就在于以当前国内的冶金技术水平,制造出的炮钢材料性能极限,似乎难以支撑如此高指标的设计要求。
但如果……
如果真的有一种全新的技术,能够显著提升材料的核心性能指标呢?
那么,苏远所描绘的那种兼具大口径、高初速、强穿甲威力的坦克炮,就绝非空中楼阁,而是具备了令人振奋的实现可能性!
赵所长立刻反应过来,几乎是抢着从苏远手中接过那两块金属试块,转身就交给身边最得力的助手,语气急促地吩咐:
“快!立刻送到材料分析实验室!”
“硬度、韧性、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疲劳极限、冲击韧性……”
“所有能测的性能指标,全部以最高标准给我测一遍!”
“我要最快看到数据报告!”
助手深知事关重大,郑重地接过试块,小跑着离开了。
站在一旁的陈将军对材料技术的细节并不太懂,他更关心的是武器的最终实战效果。
他看着那门已经卸下油布的坦克炮,以及旁边几个印着特殊标记的**箱,洪亮的声音打破了现场的技术讨论氛围:
“要我说啊,老赵,那些材料数据固然重要,但终究是纸面上的东西。”
“现在真家伙就在这儿,炮弹也备好了!”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才知道!”
“咱们直接去靶场,轰它几炮!”
“这炮到底行不行,有多大能耐,听个响儿,看看靶子,不就什么都清楚了嘛!”
陈将军这话说得在理,而且充满了军人特有的干脆利落。
实弹测试肯定不能在室内进行。
幸好,坦克研究所本身就在西郊设有一个专业的大型武器试验靶场。
经过短暂的商议,众人一致决定:立即出发,前往西郊靶场,进行实弹射击测试!
很快,轧钢厂来的技术团队和
研究所的大部分专家、测试人员纷纷带上各种便携式检测仪器和设备登上车辆。
车队再次集结浩浩荡荡地向西郊驶去。
从研究所到靶场路途不近车程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
那时的吉普车减震和舒适性远不能和后世相比一路颇为颠簸。
但车上的人无论是轧钢厂的工人还是研究所的专家没有一个人觉得辛苦反而个个神情兴奋充满期待。
他们都知道自己正在参与的很可能是一项将载入史册的测试。
在苏远乘坐的吉普车里坐在后排的梁拉娣脸上的兴奋劲儿一直没下去过。
她透过车窗看着外面飞速后退的景色又偷偷瞄了一眼前排气定神闲的苏远忍不住凑近旁边的秦卫东压低声音带着几分惊叹和崇拜说道:
“秦师傅咱……咱师父也太厉害了吧!”
“刚才那些领导一看就是天大的人物周部长、赵所长还有那位老将军……”
“我大气都不敢喘。”
“可你看师父跟他们说话那么自然一点都不怯场。”
“那些大领导看师父的眼神还都带着佩服呢!”
梁拉娣虽然是苏远口头承认的徒弟。
但和陈小军、紫怡那种举行过正式拜师礼的**弟子有所不同所以她也不好意思称呼秦卫东为“师叔”。
秦卫东心里其实也同样激动和自豪。
他对自己这位姐夫兼师父的能耐
但当着梁拉娣的面他还是努力装出一副“这都很正常”的淡定模样说道:
“这有啥我姐夫他一直都这么厉害。”
“认识大领导那是因为他真有本事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厉害的人走到哪儿都受人尊敬这很正常。”
虽然他语气平淡但微微上扬的嘴角还是透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梁拉娣闻言像小鸡啄米一样连连点头。
她现在可是厂里最年轻的八级焊工在车间里已经备受尊敬上下班路上不少老师傅都会客气地叫她一声“梁师傅”。
这种待遇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她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一切
的改变都是遇到了苏远之后才发生的。
如果没有师父的赏识和倾囊相授她现在可能还在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四处奔波求助。
一个多小时后车队抵达了位于西山脚下的军事管理区。
这里有一处驻军营地坦克研究所的大型综合靶场就设在其中。
研究所在这里设有常驻办公室平时所有的火炮、装甲测试都在这里进行。
事先接到通知的靶场工作人员早已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车辆在指定区域停稳
那辆装载着坦克炮的卡车小心地倒车停在一个坚固的混凝土测试平台前。
旁边一**用吊车缓缓启动操作手在赵所长亲自指挥下开始小心翼翼地将坦克炮从卡车上吊装下来准备安装到预设的固定基座上。
“慢点慢点!”
“注意缆绳的角度千万别刮碰到炮管和瞄准装置!”
“看好基座的地脚螺栓孔位!对准了再下落!”
“听我口令!三!二!一!好慢慢放!”
“.”
“好!检查一下各个连接点是否都到位了?”
“固定螺栓初步拧紧!”
赵所长指挥得极其仔细仿佛在呵护一件绝世珍宝生怕有丝毫磕碰闪失。
那紧张的程度甚至超过了苏远这个设计制造者。
梁拉娣、秦卫东等轧钢厂来的技术人员也迅速上前协助进行最后的安装确认和检查。
苏远平时一再强调的“严谨细致、反复核查”的工作作风早已深深烙印在他们心中。
在他们进行检查的同时研究所的技术人员们也忙碌起来在测试炮位周围架设起各种测量设备:测速雷达(或当时的高速摄影测速装置)、声级计、弹道相机、震动传感器等等。
虽然以后世的眼光看这些设备颇为简陋但这已经是当时国内能拿出的最全面、最专业的火炮测试配置了。
周部长和陈将军对这些专业设备不太懂便站在一旁观看。
周部长的目光很快被轧钢厂那边两个异常年轻的“技术人员”吸引了。
他原本以为这两个半大孩子是苏远带来长见识的学徒没想到他们动作麻利
操作熟练,眼神专注,俨然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周部长忍不住好奇,向旁边的苏远问道:
“苏远同志,你们轧钢厂真是藏龙卧虎啊!”
“这么年轻的两位小同志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