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红楼]女官 望着天上的豆豆

43.放榜传喜讯

小说:

[红楼]女官

作者:

望着天上的豆豆

分类:

古典言情

九日后

一个平平无奇的早晨,林府的正厅笼罩在一股焦虑的气氛之中。

众所周知的,今日便是会试放榜的日子。

林家人虽然对于贾敏和林黛玉很有信心,但结果没出来之前终究是有些惴惴不安。

就在这时,派去朱雀大街看榜单的小厮,急匆匆的跑了进来,声音里满是激动:“夫人!姑娘!放榜了!您二位和贾府的元春姑娘、薛家的宝钗姑娘,都中了!”

林黛玉飞快转着玉镯的手一顿,立刻惊喜的抬头,眼里满是欣喜。

贾敏也很高兴,但她到底更沉得住气些,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来,语气不疾不徐:“知道了,既是喜事那全府便赏两月月钱吧。”

接着眼神示意一旁的秋竹,秋竹立刻会意,将一把金叶子塞到那小厮的手里,“行了,你跑着一趟也辛苦了,下去歇着吧。”

看着手上这一捧金叶子,那小厮欻的一下眼就亮了,但也知道规矩,连忙鞠躬谢恩,“小的多谢夫人、多谢老爷、多谢姑娘。”动作迅速却也极稳,尤其是他捧着金叶子的那双手,可以说是纹丝不动了。

这小厮才刚喜气洋洋的退下。

贾府报喜的小厮紧接着也赶了过来,对着林如海、贾敏和林黛玉躬身道:“林姑爷、姑太太、表姑娘,老太太让小的来报喜,元春姑娘中了!

还说若是得空请您二位稍后去府里聚聚,薛姑娘那边也是派了人去了的。”

话音刚落,薛宝钗的贴身丫鬟也到了,笑着福身:“我家姑娘让我来告诉林夫人和林姑娘,她也中了,还说午后想约着姑娘们一起去看看榜文呢。”

贾敏自然是都一一笑着应下,打发走来报喜的人后,这才看向林黛玉,“这下可好了,你们四个都中了。

这接下来可要好好准备殿试,至于上次说的春猎名额,便等这殿试结束再说不迟,若真有幸能得以授官便是允了琏儿和凤丫头一起去也是可的。”

这事得了准信,林黛玉也不再想了,当即点头应道:“母亲说得是,眼下还是殿试要紧。”

午后,林如海要上衙,贾敏和林黛玉就受邀去了贾府。

在给贾母请过安后,林黛玉就和姐妹们便被打发着去了贾元春的院子,一起看下头人从朱雀大街誊抄过来的榜文。

贾元春的院子里,早就被摆上了好几张宽大的梨花木桌,这几张木桌巧妙的围成了个圈,便是林黛玉她们落座后也能坐而论道。

其上,誊抄好的榜文连同上榜者的文章也整整齐齐的铺着,瞧着是新干的墨迹,若凑近了闻,也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墨香。

作为东道主的贾元春落座后,林黛玉她们也逐一坐了下去。

翻了翻薛宝钗不经感叹,“此次上榜的文章还真是各有千秋呀,尤其是前三名的策论,见解很是独到呢。”

说着就将手边的一张策论递给了林黛玉。

林黛玉接过一看,这熟悉的行文方式,那真是怎么看怎么像她母亲贾敏的文章,当即她往落款上一瞧,还真是,这文章还真是她母亲的。

接着又看了看一旁附着的排名,这竟是第二名!

贾敏的文章论点扎实,引经据典,又兼顾实务,字里行间便能看出这是经过多年积淀的产出。

林黛玉将贾敏的文章反复看了好几遍,满眼皆是敬佩,“母亲的文章果然精炼,尤其是论及漕运改革的部分,既点出症结,又给出可行之策,难怪能得第二名呢。”

贾元春从丫鬟手里端过一盏热茶递来,语气很是感慨:“我刚瞧了榜首的那篇文章,对朝堂新推行的盐铁政策剖析得极为透彻,瞧着就是下了大功夫的。

反观我的那个......”说着摇了摇头,无奈的叹了口气。

贾元春一直都知道教导她和姐妹们的老师虽是前朝老臣,却因久离朝堂,消息滞后,这难免影响到了她对于当朝时政的了解。

只是她也知道,这不是长吁短叹就能解决的,当即在心中下定了决心在殿试前的这段时间一定要多收集些实事好好研究一番。

薛宝钗又翻了翻,翻到了一篇言论边疆贸易往来的文章,点头赞道:“这视角倒是新颖,结合了西域通商的实际案例,咱们殿试若遇此类考题,或许也可借鉴一二。”

说着她从袖中取出几本小册子,递给了姐妹们,连带着贾迎春和贾探春她们也有。

“这是我让人搜集的近几年朝议时的奏章内容,里面有不少新政的细节,正好能补上咱们对时事的认知缺口。”

林黛玉也“不甘示弱”从雪雁手里接过几本册子也分发给了姐妹们,“这是父亲当年科考时整理的一些殿试范文,每篇都有批注,分析了行文的逻辑和破题技巧,应当能有些用。”

话音刚落,贾宝玉也抱着一堆册子风风火火的跑了过来,“大姐姐你让我找来的近三年的时政大事我找来了!”

在他身后还跟着两个同样抱着册子的小厮,只是和贾宝玉相比起来,他们抱着的就多多了,险些没把头给全埋里边儿。

贾宝玉将册子往桌上一堆,叉腰看着贾元春眼睛亮晶晶的,“大姐姐咱们可说好了,这次殿试你若是得了名次,就带我去春猎。”

贾元春无奈的点了点宝玉的额头,“先帮我们把这些文章里的时政要点标出来,做得好便答应你。”

贾宝玉没有迟疑立刻应了下来,找了个就近的位置一坐,就煞有介事的用笔在册子上圈圈点点。

众人围坐桌旁,时而凝神细细品读他人的文章,时而低声讨论起这文章的优劣之处。

这么一下午下来,都各自有了收获。

林黛玉从一篇论水利的文章中汲取灵感,补充了她对于江南水患治理的想法。

薛宝钗结合自家商行的经验,和一篇农事的文章,思考起两者相结合的可能性。贾元春则着重记录他人对新政的解读,弥补自身短板。

对于贾迎春和贾探春她们来说这场小型“读书会”也是受益匪浅,毕竟这三年后的下一次会试也轮到她们了不是。

日光西斜,院子里也挂起了灯笼,桌面上即便是点上蜡烛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