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商战 > 重启人生从带娃开始称霸 黄昏后的精彩

第86章:特殊归途

小说:

重启人生从带娃开始称霸

作者:

黄昏后的精彩

分类:

都市商战


1994年4月的上海,黄浦江边的风还带着几分料峭春寒,同济医院住院部三楼的窗台上,三盆新生的绿萝却已舒展开嫩黄绿的叶片,晨光照在叶片的水珠上,映得病房里暖融融的。
苏晚晴靠在床头,手指轻轻拂过绿萝的藤蔓,旁边的心电监护仪正发出规律的“滴滴”声,屏幕上的波纹像平缓的溪流——
三天前还急促得让人心慌的曲线,此刻已与健康人无异。
主治医生李主任拿着病历本走进来,笔尖在纸上轻轻一点,笑着拍了拍床沿:
“苏小姐,血常规、心肌酶的指标都回到正常范围了,苏副院长特意协调了康复科的张教授,每天上午来给你做半小时的肢体训练,后续一个月巩固治疗,就能彻底康复。”
他口中的苏静婉,此刻正站在病房门外,白大褂口袋里揣着从家里带来的蜂蜜柚子茶——
知道苏晚晴从小怕苦,特意让家里阿姨熬了装在搪瓷杯里,杯壁还印着“同济医院1990年先进单位”的红字。
这个近乎“定制”的治疗方案,藏着苏家自上而下的牵挂。
苏老太爷苏定方在电话里特意叮嘱苏静婉:
“让晚晴在你那里多住些日子,你盯着我才放心;那孩子在外头受了十年苦,身子骨得慢慢养。”
电话那头的老式拨号电话机还带着电流声,苏静婉应下后,转头就让护士长把病房换成了带阳台的单间,阳台上摆的绿萝,正是她从家里书房搬来的——
苏晚晴小时候最喜欢在书房的绿萝旁写作业。
而接林凡和笑笑回北京的任务,苏瑾瑜几乎是“抢”来的。
彼时从上海到北京的特快列车最快也要12个小时,软卧包厢紧俏得很,苏瑾瑜提前三天就让助理去北京站排队,
还特意让家里的张阿姨准备了笑笑爱吃的草莓酱(用当季的丹东草莓熬的,装在玻璃罐里封了蜡),以及刚从友谊商店买回来的动物形状小饼干,
一起放进印着“米老鼠”图案的保温箱——那是他托人从广州捎来的,1994年北京市面上还少见这样的卡通保温箱。
苏家位于北京东城区的四合大院里,垂花门上的红漆虽有些斑驳,却透着老北京的规整。
得知林凡和笑笑要回来的消息,前院的石榴树刚冒出新芽,苏振邦就坐在院里的藤椅上,反复擦拭着手里的紫砂壶;
秦淑慧则在厨房和储藏室之间来回转,把给笑笑织好的毛衣翻出来——
三件,分别是一岁、三岁、五岁穿的,都是浅粉色,袖口绣着小兔子,十年前织好后就放在樟木箱里,如今拿出来还带着淡淡的樟脑香。但最坐不住的,当属小舅苏瑾瑜。
作为苏振邦最小的儿子,苏瑾瑜在苏家小辈里确实“特殊”:
老大苏瑾华在华北军区任副司令,办公室墙上挂着大幅**,桌上总摆着标着“机密”的文件夹;
老二苏瑾国在燕京**任****,每天打交道的都是各方大佬、外资代表;
女儿苏晚晴更是从小被宠得像公主,16岁生日时家里还特意请了钢琴老师,教她弹《致爱丽丝》。
而苏瑾瑜却在1988年从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后,拒绝了父亲安排的机关工作,拿着家里给的200万启动资金,一头扎进了刚兴起的资本市场。
1994年的他,32岁,已是苏氏投资集团的董事长——
这家原本做传统外贸的家族企业,在他手里转型成了涵盖电子科技、家电制造的投资平台,1993年营收突破5亿元,其中他主导投资的“北方电子”(主营寻呼机配件),
仅用两年就占据了北方市场30%的份额,要知道当时全国寻呼机用户刚突破100万,电子配件行业还处在蓝海阶段。
圈内人都叫他“少帅”,不是因为他的家族背景,而是因为1992年他收购天津一家濒临破产的家电厂时,仅凭对方财务报表里“原材料库存周转天数比行业均值多15天”这一细节,
就预判到家电行业即将迎来整合,果断投入1.2亿更新生产线,一年后这家厂就成了华北地区的微波炉龙头,为苏氏集团赚回了3亿利润。
可这些让商界惊叹的成就,在苏瑾瑜心里远不如接笑笑回家重要。
他后来在家族聚会上喝着二锅头说:
“当年签天津家电厂并购案时,庆功宴上我跟客户喝到凌晨两点,回到家倒头就睡;
但去接笑笑前一晚,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把笑笑的照片看了一遍又一遍——
是他在小县城里把林凡和笑笑找到的,也是他把林凡和笑笑接到上海医院姐姐身边的。所以对林凡和笑笑来说,他的感触最多。
第一次在小县城看到笑笑这丫头的时候,我就惊呆了,因为这丫头跟她妈妈,我的姐姐小时候一模一样。
我还特意去玩具店买了个会唱歌的洋娃娃,想着见面时递给她,又怕她不喜欢,来回换了三个。”
对苏瑾瑜来说,接回林凡和笑笑,更像亲手把苏家这副缺了十年的“拼图”补完整——那十年里,四合院里的每一件旧物,都藏着没说出口的遗憾。
1982年苏晚晴要嫁林凡时,家里的争执几乎掀翻了屋顶。
当时苏老太爷虽已从**某部门退休,但苏家在军政两界的关系盘根错节,秦淑慧拿着林凡的简历(一张皱巴巴的纸,写着“某国营纺织厂工人,父母是农民”),
拉着苏晚晴坐在客厅的红木沙发上,声音都带着颤:“晚晴啊,张司令家的儿子跟你同岁,现在已是团级干部,人家对你有意,你怎么就偏偏选个工人?
咱们苏家的姑娘,婚事不能这么‘将就’!”
苏振邦没说话,只是把苏晚晴16岁的生日照从书桌拿起来——
照片里的女孩穿着淡蓝色连衣裙,抱着小提琴笑靥如花,照片左上角还沾着一点蛋糕奶油的痕迹——他摩挲着照片边缘,半晌才叹口气:
“你再想想,别让家里人担心。”
可苏晚晴性子倔,第二天就收拾了行李箱,只留下一张字条:“爸,妈,林凡人好,我不后悔。”
这一去就是十年。
苏振邦的书桌左上角,那张生日照就一直摆在那,每天早上他都会用布擦一遍,却故意留下一层薄尘——
像是怕擦得太干净,就忘了女儿离家时的模样。
秦淑慧每年冬天都会给笑笑织毛衣,织完就放进樟木箱,去年织的那件粉色开衫,领口还绣了个小小的“笑”字,她总摸着毛衣念叨:“不知道孩子穿合不合身。”
苏瑾瑜那时候在复旦大学读经济系,每次放假回家,都要去苏晚晴以前的房间待一会儿——
房间里的钢琴还摆在窗边,琴键上落了层薄灰,翻开琴盖,里面还夹着一张《致爱丽丝》的乐谱;
书架上的《格林童话》扉页,有苏晚晴用钢笔写的“给瑾瑜,等你长大给你读”。
有一次他在书架最底层发现一个铁盒,里面装着苏晚晴攒的糖纸,都是当时最稀罕的“大白兔”,他摸着糖纸,突然就红了眼:“要是姐姐能回来,我一定买一整盒大白兔给她。”
所以1994年春天,当苏静婉打电话说“晚晴想让林凡和笑笑来北京”时,苏瑾瑜几乎是立刻就说:“我去接!”
他心里清楚,这不仅是帮苏晚晴圆心愿,更是了却自己藏了十年的念想——他想看看,那个在照片里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是不是真的像姐姐一样,笑起来有两个小梨涡。
苏瑾瑜后来在《苏氏家族回忆录》里写:
“寻找林凡和笑笑的那半个月,比我做过的任何一笔投资都紧张——投资输了能再赚,可这次要是搞砸了,姐姐可能就再也不回苏家了。”
他先是给二哥苏瑾国打了电话,苏瑾国在燕京**忙的脱不开身,第二天就回了话:“晚晴1982年离开北京后,先去了浙江义乌,在当地的小商品市场租了个摊位。
1990年笑笑出生后,林凡工厂效益差,就被厂里给裁员了,当时心情不好,天天烂酒。
晚晴的病也是那个时候发作的,所以两人关系也变坏,晚晴一气之下去上海找小姑治病,而家里的一切就让林凡折腾。
当然,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正好林凡重生之时就是晚晴离开第二天。
重生后的林凡和先前的林凡差异变化很大,邻居们还以为是晚晴离开后受刺激了”不过终归是很好的结果,笑笑也因重生之后的林凡而幸了起来。
接着他又找大哥苏瑾华,让军区的信息部门查了林凡的背景——
除了被裁员那段时间有些烂酒,没有其他任何不良记录,反而在1990年义乌发洪水时,还救过两个被困在仓库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