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几日的风雪终于渐渐歇了,铅灰色的云层散开些许,透出些微朦胧的天光。
码头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可以开工了,憋闷了几日的林知夏和苏慧娘也打起精神,准备重新出摊。
母女俩天不亮就起身,将出摊用的家伙事儿一样样检查妥当。
林知夏特意多装了些木炭,心里盘算着天冷,炭火得烧得旺些才能保温。
可真推着小推车走上村路,才切实感受到这冬日的严酷。
风像是淬了冰碴子,呼呼地刮过来,直往人领口、袖口里钻,吹在脸上如同小刀子在割,生疼。
林知夏用头巾把脸包得只露出一双眼睛,仍觉得那寒气无孔不入。
好不容易到了往常摆摊的码头附近,寻了个背风些的位置支起摊子。
码头上虽然有了人影,但比往常冷清不少,工人们也都缩着脖子,行色匆匆。
点燃炭炉,那点橘红色的火苗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弱小,呼呼的风声几乎要将那点暖意吞噬。
林知夏将装着杂烩羹的大锅坐上去,盼着它能快点滚开。
然而,风力实在太猛,炭火消耗得极快,却迟迟难以将锅子彻底烧热。
等了快半个时辰,那锅杂烩羹也只是温吞地冒着小泡,全然没了往日里咕嘟咕嘟翻滚的热乎气。
林知夏伸手在锅边试了试温度,心下便是一沉。
这温度,怕是入口都嫌凉了。
另一边,苏慧娘负责的煎饼鏊子更是难题。
铁鏊子本就厚重,在这冻**的天气里,更是冰寒刺骨。
炭火在下面烧着,可热量仿佛都被那呼啸的寒风带走了,鏊子中心好不容易有点热意,边缘却还是凉的。
试着舀了一勺面糊上去,只听“刺啦”一声微响,面糊瘫在鏊子上,迟迟凝不住,边缘黏连,根本无法成型。
苏慧娘试了几次,不是粘锅就是摊不成圆形,急得额角冒汗,却被冷风一吹,更是透心凉。
“娘,这不行啊!”
林知夏看着那半温不火的杂烩羹和怎么也热不透的煎饼鏊子,眉头紧锁。
“炭烧得飞快,东西却热不起来,这成本太高了,而且……这味道和卖相都不成。”
正说着,天上又开始飘起了细碎的雪沫子,洋洋洒洒,落在锅沿、鏊子上,瞬间化作冰冷的水汽。
码头上仅有的几个行人也都快步躲进屋里去了,放眼望去,竟连个潜在的客人都没有。
苏慧娘看着这光景,也知道今天这摊是摆不成了。
她叹了口气,脸上带着无奈和心疼。
心疼那白白消耗掉的木炭,也心疼这糟糕的天气耽误了营生。
“咱们把摊位收了吧,娘。”林知夏当机立断,“再耗下去,炭烧没了,东西也卖不出去,白白挨冻。”
苏慧娘心里也清楚,只得点头。
母女俩也顾不上多话,顶着越来越密的雪沫子,手忙脚乱地将还没怎么开张的摊子收拾起来。
那锅半凉的杂烩羹重新盖严实,冰凉粘锅的面糊刮下来带走,沉重的鏊子重新搬上车。
回去的路似乎比来时更沉更冷。
风依旧凛冽,推着独轮车的手很快就冻得麻木僵硬。车上那些冰冷的器具,仿佛也在不断散发着寒意。
直到回到自家院中,关上院门,将那呼啸的寒风和冰冷的雪沫子隔绝在外。
母女俩才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对着呵出大口大口的白气,相视苦笑。
灶房里,早上出门前烧的炕还有一丝余温。
林知夏看着那剩下的小半筐木炭,又想起今日出摊的窘迫和那飞快消耗的炭火,心头像是压了块石头。
这冬天摆摊,光是一个炭火成本,就足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了。
林知夏将那口半凉的杂烩羹重新坐回自家温暖的灶眼上,看着那一点橘红的火苗稳稳地舔着锅底。
不多时,锅里便重新“咕嘟咕嘟”地欢腾起来,热气氤氲,驱散了从外面带回来的寒气。
这与方才在码头寒风里那半死不活的样子,形成了鲜明对比。
她搓着依旧有些僵硬的手指,目光扫过角落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