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在没想到谢鸾会同意这般快,本想是他不同意,以群臣与皇帝对他的忌惮,他会不得不去。
庆阳算的自然是好。那几年谢鸾的势力渐长,虽不是不可控,但对皇帝这不是好事。此行对皇帝对朝臣都是一举两得的事,如何不同意,而且他又是个太监,与公主同行,不会有损公主清誉。谢鸾手下高手甚多,且大多在暗处,庆阳与谢鸾同去自身性命自是无虞,若是途中有人暗算,谢党之人自然不会放过,若是两位贵人同去,只掌印完好无损地归来,那么反对谢党的人是不是又有了可趁之机。而公主贸然提起与掌印前行,谢鸾心性阴毒,狡诈多疑,肯定会怀疑其目的不纯,而会让人盯死太子,毕竟谁都知道太子是嫡公主的软肋,一旦公主做出什么伤害掌印之事,谢党便可以拿太子下手。
当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也可以成为好事啊,前朝虽有重嫡亲重血脉的群臣维护太子,东宫也有庆阳安插的人手,但终怕防不胜防,皇帝能坐上龙椅又稳坐多年自然不是吃素的。皇后仙逝多年,贵妃在后宫如今也是一家独大。秦王一党更是虎视眈眈。谢党的监视也可以是一种保护。
众所周知公主视太子如命,那年太子与三皇子打架受伤,公主大怒直接冲进贵妃宫里把三皇子打的半死,还伤了贵妃的脸,且派人把三皇子玩伴都吊起来打了一顿,皇帝碍于皇后初逝,要在天下人面前维持假象,怒火中烧,却只能罚公主半年俸禄,闭门思过三个月。
若是太子出了什么事,公主与掌印远朝廷,谁知道公主会不会迁怒于掌印,再干出什么丧心病狂的事。谢党的人也担不起。
在北部,庆阳公主与掌印亲自安抚灾民,为难民安户籍,在废墟之上,重建家园,城建工程又为流离失所没有活计的百姓找到了工作,养家糊口。公主不顾染上疫病的风险,亲自进入病患集聚地,安抚百姓,与众人一起熬药做饭。圣上批的粮不够,就拿出自己与太子的食邑,从江淮的庄子运过来,总之这一行,公主大得民心,公主常写信飞鸽传书到京城,更是在百姓眼里留下了重情重义的印象。这一行,百姓高呼,皇上圣明。嫡公主与太子在百姓眼中的形象变得高大。
(公主与掌印的番外以后再写)
皇帝看着百官的奏折,目色深沉。皇家得到百姓拥戴这是好事,但得到拥戴的是先皇后那个对自己冰冰冷冷从不懂得乖巧的皇长女,她长得越来越像皇后了,行为作风也像,这让皇帝感觉很不安,正如当年他就很厌恶百姓拥戴皇后胜过拥戴他的感觉。他喜欢的是像贵妃这样对他乖巧懂事听话顺从的女人和她乖巧的女儿。
庆阳公主得到的拥戴越多,功绩越多,那么这对百姓对他的弟弟太子的支持也会很有影响。这并不是皇帝想要看到的。他厌恶皇后一族对他的严厉,要求他做一个好的君王,连同厌恶她的孩子。
皇帝批阅着奏折,露出了冷笑:王财,把关于京郊盗窃、边城贩私盐的案卷那一堆拿去给公主看看,问问她的见解。
一页页案卷上布满了庆阳公主端秀的小楷,这几月公主自从回来见太子一面后一直忙于皇帝给的任务。
太子不见姐姐多日心里痒的很,皇姐待他极好,从北部回来也给他带了那里的特产,给他买了好多好多东西,还给他带了一把很风光的佩剑。他刚下夫子的学堂,正想着去找皇姐,结果听见几个年轻的翰林学士窃窃私语。
"你听说了吗,我叔父他们奏章都是公主批的,之前那个什么边城贩盐案也是公主出的主意??"
"啊,那那些案子不多解决的挺好,那公主岂不是可以得到嘉奖??有这么好的公主,不是我们的荣幸吗?"
"胡说,你懂什么!这是牝鸡司晨,异想天开!朝中韩大人列大人丞相等等还有很多世家大族的长老都在弹骇公主哩??朝政怎么可以让女人掌控?"
太子越听越气。
"也对哦,还是我年纪小懂得不多??"
"你们听说了吗?皇上今天早上下诏了?"
"你们在说什么?"太子满面怒容神色也有些慌张,"给孤说,什么诏?"
"太,太子殿下?臣无意冒犯公主??"
"下了什么诏?为什么没有人告诉孤!"
"皇,皇上下旨将公主贬去封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