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永恒之钥 龙昭樾

第40章 无法回头的路

小说:

永恒之钥

作者:

龙昭樾

分类:

穿越架空


藏边小村的宁静,曾经像一幅被时光遗忘的唐卡,色彩古朴,气息凝滞。雪山融水的溪流声、风中飘荡的经幡声、以及偶尔响起的牦牛铃铛,共同编织成一种与世隔绝的韵律。然而,那几张由粗糙纸张印制,却带着毁灭性力量的泛黄通缉令,如同几滴突兀的、污浊的墨汁,狠狠滴落在这幅唐卡上,迅速晕染开来,破坏了所有的和谐与宁静。
脆弱的琉璃不再是布满裂痕,而是已然出现了细碎的剥落。村庄的空气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暖意,只剩下高原固有的凛冽和一种人为的、冰冷的隔阂。村民们,这些脸庞被高原阳光和风霜雕刻出深深沟壑的朴实人们,眼中原本的好奇与淡淡的友善,如今已被恐惧、怀疑和一种古老的、对“不祥之人”的排斥所取代。他们依旧遵循着老村长贡布的指示,没有挥舞着棍棒将他们驱逐出境,但这种沉默的、保持距离的“庇护”,更像是一种缓慢的窒息。
每日的食物和清水,不再由那个眼神明亮的藏族少女卓玛羞涩地送进屋内,而是被沉默地、几乎带着某种驱邪意味地放在石屋门外那块冰冷的青石板上。送东西的人脚步匆匆,仿佛多停留一秒,就会被屋内的“厄运”所沾染。孩子们被严厉告诫,不得靠近那座“被诅咒”的石屋,偶尔有胆大的孩子从远处投来好奇又恐惧的一瞥,随即就像受惊的小兽般跑开。就连那些习惯了在村中各处懒散踱步的藏獒,在经过石屋时,也会竖起颈**,发出低沉的、充满警告的呜咽。
这座临时栖身的石屋,仿佛成了村庄肌体上一个正在溃烂的创口,被所有人下意识地孤立起来。
屋内,气氛比屋外铅灰色的天空更加凝重。唯一的取暖源,那个用废旧铁皮粗糙改造的火炉,费力地燃烧着有限的牛粪和干柴,散发出的热量微弱而摇摆不定,勉强驱散着物理上的寒意,却对弥漫在三人心中那彻骨的冰冷无能为力。火光在墙壁上投下扭曲跳动的阴影,如同他们此刻动荡不安的命运。
叶舟蜷缩在火炉旁一块相对平整的石头上,借着那摇曳不定的火光,专注得如同一个入定的僧侣。他的膝盖上摊开着几张从村民那里换来的、质地极为粗糙的草纸,边缘甚至能看到未完全捣碎的草梗。他手中握着一截烧焦的树枝充当炭笔,正在纸上全神贯注地勾勒着。纸上布满了复杂得令人眼晕的图表、抽象的几何图形、以及大量潦草难辨的公式和符号。
这些并非无意义的涂鸦。有些图形,明显带着《光之书》中那些非欧几里得几何和能量符号的影子;有些公式片段,则能隐约看出牛顿手稿中关于以太、引力和预言性数学的痕迹;但更多的,是他在西藏基地那惊心动魄的短暂时间里,被AI“鸿钧”****,又在那场毁灭性的雪崩中,凭借求生意志和过人的记忆力,强行烙印在脑海深处的碎片——关于那个笼罩全球的隐形能量网络的结构参数、“过滤器”运作机制的局部模型、以及莉亚带走的那块数据晶体可能包含的核心算法逻辑。
他的眉头紧紧锁成一个川字,额头上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并非因为炉火的温度,而是源于精神的高度集中和智力上的极限挑战。存储设备的彻底损毁,切断了他与那些直观、庞大的数据海洋的联系,迫使他将所有的希望和筹码,都押注在自己的大脑之上——这座经过东西方顶尖学术机构严格训练,储存了海量符号学、历史学和理论物理学知识,却又接连被特斯拉的超越时代之预言、玛雅文明毁灭的真相深深震撼乃至重塑过的知识殿堂。他必须在记忆的废墟中,筛选、拼凑、推理,试图重新搭建起那座通往终极真相的、摇摇欲坠的桥梁。
他的手指时而快速移动,在纸上留下连贯的线条和数字;时而会突然停滞在半空,指尖微微颤抖,仿佛在虚无的空气中捕捉着那些稍纵即逝的、来自直觉边缘的灵感闪光。每一次成功的回忆和逻辑串联,都让他眼中闪过一丝异常明亮的光芒,那是在绝对的黑暗中,勘探者终于发现一丝微光时的兴奋与渴望。
“我们必须假设,‘守望者’和梵蒂冈,或者说,莉亚所能调动和影响的一切力量,已经织成了一张覆盖全球绝大多数出口的大网。”艾莉丝的声音打破了屋内长时间的沉默,带着一种实战者特有的冷静和务实。她靠在门边,身体微微侧着,用一根手指小心地拨开那块充当门帘的、厚重而破旧的毡布的一角,锐利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传感器,持续扫描着外面的一切动静。她的手中,无意识地反复擦拭着那把造型流畅、充满科技感的脉冲**,每一个部件都被她拆卸、清洁、再组装,仿佛这是一种能带来镇定感的仪式。她左臂的枪伤在特蕾莎的紧急处理和村子里的草药帮助下,已经好了大半,但某些大幅度的动作间,仍能看出一丝难以完全掩饰的僵硬和迟滞。“边境巡逻队的检查力度会提升到战时状态;全球各大机场、港口的安检系统,我们的生物信息恐怕已经被录入最**险名单,任何一点蛛丝马迹都会触发警报;甚至…那些游走在灰色地带,以往可以用金钱或特殊渠道打动的黑市偷渡线路,现在恐怕也布满了眼线和陷阱,价格会飙升到天文数字,并且随时可能出卖我们。我们现在…”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自嘲的苦涩,“就是瓮中之鳖,只是这个用高原、雪山和谎言编织成的瓮,暂时看起来还比较大一点。”
“不仅仅是物理层面的封锁。”特蕾莎坐在角落里的厚毛毡上,她的状态比前几天持续高烧、意识模糊时好了许多,至少清晰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恢复了。但她的脸色依旧苍白得吓人,如同久病初愈,嘴唇缺乏血色,眼底带着浓重的青黑。她正专注于修复她那颗受损的电子义眼,用一个从她始终随身携带的、香烟盒大小的微型精密工具包里找出的微型探针,小心翼翼地调整着义眼侧面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微型接口。偶尔,探针触碰错误的位置,会引发一丝细微的、蓝色的电火花,伴随着她一声压抑的闷哼,显然这个过程伴随着神经连接上的痛楚。“**的塑造和引导已经完成,并且非常‘成功’。我们现在是官方认证的‘****’、‘精神失常的**犯’、‘窃取最高机密的叛国者’。这个标签被全球最大的几个媒体机器反复强化,深深烙印在了公众的意识里。任何试图与我们接触、提供帮助的个人或组织,不仅会面临‘守望者’的直接打击,还会在道德和**上被彻底污名化,被视为文明的敌人。石匠会…”她提及这个名字时,语气出现了一个极其细微的停顿,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深藏的忧虑,仿佛已经预感到了这个古老组织可能面临的命运,“…或者其他可能在过去与我们志同道合、对真相有所察觉的潜在盟友,在如此高压和污名化的风暴下,恐怕也很难、或者说不敢,再向我们伸出援手。代价太大了。”
叶舟缓缓抬起头,手中的炭笔在草纸的边缘下意识地点了一下,留下一个浓重而突兀的黑点,仿佛象征着他们此刻所处的困境。“他们想做的,不仅仅是抓住我们。”他的声音出乎意料地平静,但这平静之下,却蕴含着风暴席卷前的低气压,“他们想让我们彻底孤立无援,在无处不在的恐惧和逐渐侵蚀的绝望中,要么精神崩溃自我毁灭,要么像被逼到角落的地鼠一样,仓惶冒头,然后被守株待兔的他们轻易擒获。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心理围剿。”他的目光重新落回那些潦草的笔记上,语气陡然变得锐利,“但是,他们算错了一点,一个至关重要的一点。”
他拿起其中一张画满了扭曲能量路径和复杂节点网络的草图,手指用力地点在图纸中心。“他们以为夺走了莉亚带走的那块数据晶体,就掌握了一切,垄断了通往‘过滤器’核心的钥匙。但他们忽略了,或者说低估了,知识一旦被理解、被内化,就无法被真正、彻底地夺走。尼古拉·特斯拉,在他那个时代,仅凭超凡的直觉、天才的数学计算和有限的实验观测,就能触摸到那个不可见维度的边界,感知到‘过滤器’的存在。而我们…”他的目光扫过艾莉丝和特蕾莎,眼中那团火燃烧得更加炽烈,“…我们手中掌握的碎片,无论是《光之书》的启示、牛顿的预言,还是我在基地亲眼所见、亲身体验的数据洪流,远比特斯拉那个时代所拥有的更多、更直接、更接近核心!”
他的指尖移动到草图上一个用双圆圈特别标注、反复勾勒的区域,那里被他标记了几个醒目的问号和一组类似经纬度的坐标符号,旁边还写着一行小字:“反向能量谐振?源头/漏洞?”“莉亚带走的晶体,是关键,是强大的工具,但未必是打开最终之门的‘唯一’钥匙。基地的AI‘鸿钧’在信息流中隐约提到过,‘过滤器’并非无源之水,它有其最初的‘源代码’所在地,一个物理上的锚点。古老的‘真理之板’石板,其最终指向是复活节岛的摩艾石像群,暗示了太平洋底可能存在的前代文明遗迹;而我在基地下载,后来被迫强行记忆的数据洪流中,有一段关于南极大陆的、持续且异常的能量读数,反复出现,其独特的波动模式…与我看到的‘过滤器’监测信号,存在着一种奇特的、近乎镜像的反向关联性。就像…一个是吸气,另一个是呼气;一个是约束,另一个是…释放,或者至少是泄漏。”
“南极?”艾莉丝彻底转过身,眉头微蹙,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那里只有覆盖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平均厚度超过两千米的亘古冰盖,以及少数几个各国建立的、用于极端环境科考的前哨站。环境恶劣到人类几乎无法长期生存。”
“表面上看,确实如此。”叶舟的眼神变得愈发深邃,仿佛穿越了石屋的墙壁,望向了那片遥远而神秘的冰封大陆,“但根据一些一直被主流科学界嗤之以鼻、视为边缘幻想或阴谋论的地质学、考古学推测,比如关于‘地壳位移’理论的支持者,以及某些对冰雷达探测到的异常地下结构的不同解读…再结合基地数据中那些极其隐晦、如同密码般的暗示…我怀疑,南极冰盖之下,可能存在着远比西藏基地更古老、更核心、更接近问题本质的构造。它可能不是‘守望者’的设施,甚至可能在他们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或许…是‘过滤器’本身的一个原始物理锚点,是维系其存在的基石;又或者,是前代文明——那些真正建造了‘过滤器’或者最早察觉到其存在的智慧生命——留下的、试图对抗、研究甚至关闭它的最后堡垒或信息库。”
这个猜测过于大胆和惊人,以至于让艾莉丝和特蕾莎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南极,那片被视为地球最后净土、只有极端科学家和探险家才会涉足的白色荒漠,其厚重的冰层之下,竟然可能隐藏着关乎人类文明终极命运的答案?这简直像是神话传说照进了残酷的现实。
沉默在空气中蔓延,只有火炉中干柴燃烧偶尔发出的噼啪声,以及特蕾莎手中微型工具调整义眼时细微的金属摩擦声。
就在这时,异变陡生!
特蕾莎的那颗电子义眼,突然毫无征兆地爆发出一阵剧烈的、不稳定的闪烁,淡蓝色的光芒忽明忽暗,如同接触不良的灯泡。义眼内部的微型屏幕上,肉眼可见地滚过一片密集而混乱的、意义不明的数字和符号乱码,持续了大约三四秒钟,仿佛某种强大的外部信号强行干扰甚至入侵了她的系统。随即,义眼短暂地稳定了下来,投射出一段极其简短、加密等级高到令人咋舌的信息流,直接映照在她的视网膜上。那信息的源头标识,带着清晰无误的、梵蒂冈内部只有极少数高层才能使用的最高权限印记,但信息的传递方式却极为怪异,并非通过常规的、受多重保护的加密信道,而是像某种…利用底层协议漏洞、或者某种预设的、仅在极端情况下启动的“后门”进行传输,信号微弱而扭曲,如同濒死者在生命最后一刻发出的、断断续续的最后呓语。
信息的内容只有两个字,却像两把淬毒的冰锥,瞬间刺穿了特蕾莎的心脏,让她的血液仿佛在万分之一秒内彻底冻结。
“清缴。”
这个词,在她之前接收到的、来自梵蒂冈内部“导师”的最终警告中,意味着“清除所有知情者,包括特蕾莎·西科拉本人”。而此刻,在这个时间点,以这种方式再次出现,上面沾染的血腥味更加浓烈,散发出的紧迫感和毁灭意味几乎令人窒息。这不仅仅是一个警告,更像是一份…死亡通知书的确认函。
几乎就在特蕾莎接收到这恐怖信息的同时,艾莉丝一直戴在左手手腕上、伪装成普通户外运动手环的微型通讯器,也发出了极其轻微的、代表最高优先级警报的、持续不断的震动模式。她的脸色瞬间一变,手指飞快地在手环侧面几个隐蔽的触点上操作了几下,调出了接收到的信息。那信息同样不完整,信号断断续续,充满了**扰的噪音,只能勉强拼凑出部分内容:
“网络…被渗透…遭遇…清洗…保持…绝对静默…生存…优先…”
信息到此戛然而止,无论艾莉丝如何焦急地尝试重新连接、发送确认码或者启动应急通讯协议,手环屏幕上都只显示着冰冷无情的“连接失败”字样。来自波西米亚石匠会布拉格核心安全屋的联络,彻底中断了。那份“清洗”指令,显然已经化为了血腥的现实。
石屋内,陷入了比之前任何时刻都要深沉、都要令人绝望的死寂。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冰块,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冰碴,割裂着肺叶。
“清缴”…“清洗”…
这两个词,像两座突然降临的、铭刻着死亡符号的黑色石碑,重重地砸在他们面前。这清晰地表明,“守望者”及其掌控下的强大盟友们的行动,远比他们想象的最坏情况还要更快、更狠辣、更彻底。他们不仅是在公众层面系统地污名化他们这三个“代言人”,更已经同步开始了对全球范围内所有潜在知情者、怀疑论者、以及可能持有不同意见的内部反对者的、冷酷无情的物理清除。梵蒂冈内部,那些可能曾经同情、支持甚至指引过特蕾莎的势力,恐怕已经在一次迅雷不及掩耳的内部肃清中被连根拔起,生死不明;而连隐秘、强大如波西米亚石匠会这样传承数百年的组织,也遭到了渗透和致命的打击,其成员恐怕正面临着**和追捕。
他们不仅孤立无援,甚至连外界那些他们曾经寄予一丝希望、认为或许可以暗中提供帮助的援手,也正在被迅速而残忍地一一斩断。他们真的成了茫茫大海中的孤舟,而四周的风暴正在吞噬一切可能靠近的船只。
无形的压力如同实质的巨山,压在每个人的胸口,让呼吸都变得困难。那原本就在寒风中摇曳的、名为希望的烛光,此刻火苗急剧缩小,仿佛下一秒就会彻底熄灭,将他们抛入永恒的黑暗。
在令人窒息的沉默中,叶舟缓缓地、极其郑重地放下了手中的炭笔。他小心翼翼地将那些写满了机密图表、公式和推论的粗糙草纸,按照某种只有他自己理解的顺序,一张一张地仔细叠好,然后深深地塞进了贴身内衣最隐蔽的口袋里,紧挨着他温热的皮肤。这些纸张,此刻的价值胜过世界上所有的财富,它们是通往未来的、唯一的、脆弱的地图。
他站起身,骨骼因为长时间的蜷缩而发出轻微的脆响。他走到那扇用不规则木板拼凑而成的、缝隙里灌着寒风的窗户前,望向外面。夜色已经彻底笼罩了这片高原,远处的雪山只剩下模糊而庞大的黝黑轮廓,如同一个个沉默的、冰冷的巨神,亘古以来便矗立在那里,漠然俯视着脚下渺小人类如同蝼蚁般的挣扎与悲欢。
他看到了玻璃上(如果那能被称为玻璃的话,更像是某种磨砂的、透明度极差的矿物片)反射出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