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红楼贾政很正经 张白纸

19. 一夜北风紧 围坐论古今

小说:

红楼贾政很正经

作者:

张白纸

分类:

古典言情

贾琏自从回了京,处处都觉得不自在。

他想找回扬州女子身上那种温婉可人的气质,只是王熙凤与平儿都不是这样的人。贾琏心中不满,就起了别的心思。

王熙凤却不惯着他。她也发现贾琏自从去了一趟扬州,回来之后总是对那些身材纤细的,楚楚动人的丫鬟媳妇不怀好意。每日晚上在床上,还要哄她摆出一副可怜样子,服侍他,求着他。

初时她都照做了,他们成亲也没几年,关系还算亲密,想来这也是夫妻情趣。

只是慢慢地就变了味,王熙凤感到贾琏要把她揉搓成另一个人,不论是在床上还是平日里。王熙凤顶喜欢自己的性格,才不愿意为了贾琏变得不像自己。

夫妻间的矛盾自然产生了。

那日,贾琏吃罢早饭就说出去有事。晚上又是喝得烂醉。

王熙凤皱眉看贾琏醉酒后躺在床上的丑态,很是看不下去。打发了个小丫鬟服侍贾琏。

她吩咐平儿叫了贾琏的小厮旺儿,几人去隔壁屋子谈话。

王熙凤问旺儿这几日二爷都去哪里。旺儿本不敢说,只是王熙凤一拍桌子,旺儿禁不住吓,全说了。

原来贾琏走遍京城的花楼,就想找那江南来的姑娘。今日那醉云坊的妈妈一见贾琏来了,就像看到明晃晃的金锭那样,忙拉了贾琏神秘说了几句。贾琏听罢就兴冲冲进去了。

醉云坊新来了江南的歌女,人又水灵,琵琶弹得又好。一口与京话完全不同的吴侬软语更是让贾琏立刻酥了身子,打赏出去的银子不知道多少,总之钱袋是空了。

王熙凤听罢,强忍着怒气,让旺儿退下了。

平儿在旁,看王熙凤动了怒,也不敢劝,只是轻手轻脚给王熙凤泡了杯茶,端到了面前。

“放下吧,我不想喝。”王熙凤揉揉眉心,不愿意冲平儿发火。

“二爷向来就是如此,奶奶怎么今日气成这样。”平儿为王熙凤揉着太阳穴,又柔声劝道。

王熙凤哪能将她近日与贾琏在床上的事情说与平儿听。只是那种感觉很细微,她也怕说了,平儿更不理解。

她压下了怒火,对平儿说“怪不得二老爷与太太日夜操心府里的账目,总是让我早做省俭。你说咱们府里一个琏二爷日日只晓得喝花酒,一个宝二爷年纪虽小,却只喜欢与姐妹们玩乐。家里后继无人,繁盛又能维持几时呢?”王熙凤难得说这些丧气话。

因为贾政的吩咐,每到月底,王夫人总是与王熙凤一起盘账。娘们俩细细分析着府上又有哪些事项是可以省俭的,因此这几个月来,王熙凤也着实看到了贾府的困窘。

若是不早做计划,银子就这么淌水似的花下去,不消十年,也就挥霍干净了。

“只是奶奶白为他们忧心,却没几个人听你的。幸好太太时常为你撑腰,不然这几个月下来,那些下人们早就要当面抱怨奶奶了。”平儿宽慰王熙凤“不是有个大小姐在宫里吗?况且二老爷最近在朝中好像也很受圣上重视呢。”

王熙凤点点头“这么大的家族,单靠二老爷一个人,怕是独木难支。”说罢又是叹气。

“可是大老爷与二爷那个性子,早就定了,奶奶再担忧也改变不了他们。”平儿虽在宽慰王熙凤,自己也有些忧愁。

“我若是个男子,必定出去立一番事业,哪里需要在这里受这些窝囊气。”王熙凤恨声道。

“奶奶若成了男子,焉不知也会像二爷那样纵情享乐呢?”平儿故意逗王熙凤。

“也有可能”王熙凤回答得却很认真,“只是那时候,起码我可以完完整整地,不受人管辖,也不会任人揉搓。”

平儿见王熙凤说得累了,不欲再开口引出她愁绪,就哄着她去睡了。

北风呼呼刮了一夜,次日一早,天完全晴了。

今日贾珠与弟弟妹妹们的学堂正式开课。

姐妹几个很早就开了蒙,识字就不用学。再说诗词歌赋,迎春平庸一些,惜春年纪小,都做不来诗,另外三个却都很有才华。

贾珠让他们每人即兴写一篇咏雪诗,不消片刻,三人就都写好了。

贾珠看了看,喜道“没想到咱们家有这么多才子才女,我这做哥哥的竟也不如你们。”

这是实话,贾珠虽自幼聪慧,早早读书进取,只是在诗词上却没什么灵气。写诗最重要便是天赋。而宝黛探三人,都很有天赋。

“咏雪太简单,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名篇佳句,先生应当换个题目。”宝玉得意说道。

“宝玉你还是收着点,不要显摆了。我看你就没有林姐姐写得好。”探春故意刺激宝玉。

“林妹妹自然是写得好。”宝玉先夸了黛玉,他口气一转,看向探春,

“我只要比三妹妹写得好就满意了。”说罢赶紧走到黛玉旁边,怕探春打他。

探春无奈哼了一声,没真的追着宝玉去。

“宝玉好好坐着,上课要认真对待,不许胡闹。”贾珠将宝玉叫回了座位。

“你们两个也不要难过,他们三个比我这个先生都写得好,我是自愧不如的。”贾珠见迎春神情低落,就安慰她们。

迎春也没说什么,她习惯了自己在众姐妹中的平凡。

惜春年纪最小,也从来不会在姐姐们跟前争强好胜。

贾珠没再让他们写诗,教了他们一些书法技巧。

教罢,就让他们学着颜体,抄一篇多宝塔碑。贾珠时不时为他们指点一下。

练字最是磨练人的性格,需要沉稳细心,这正是宝玉所缺的。贾珠也就时时看着宝玉的动向,见他也很认真,贾珠暗自点头。

姐妹几个临完了帖子,贾政进来了。见贾珠正与孩子们讲着各自的书法,就没有打扰。

“颜公其人,端方正直,他的字也是相似,端庄雄伟,与柳公权并称为颜筋柳骨。”贾珠说道,“你们年纪还小,练字需要多模仿名家,待日后写得好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就可按照喜好再学习。”

几个孩子都认真应了。

“你们谁知道颜真卿有什么事迹吗?”贾政突然开口问。

有唐一代,颜家满门忠烈,后世人皆称道。

这个问题难不到黛玉,只是她没先说话。

“我知道颜公在安史之乱时,挺身而出,不顾危难,死守河北。敌军为了逼他投降,虐杀他全家老小,而颜公均没有被劝降。”探春慢慢说道,“他在见到装有侄子头颅的棺木后,悲痛难忍,写下了赫赫有名的行书,祭侄文稿。”探春说到这里,也很动容,略有些哽咽“我看了摹本,只觉得字字含悲,那些墨点更像是颜家的血泪。”

探春喜欢书法,对这些名家的事迹自是了然于胸。

宝玉听得有些入神了,口中喃喃“我总以为那些为官为相的,不是庸俗就是禄蠹,没想到还有如此有气节的人物!”

“你不知道的还多着呢,以后不要坐井观天就是了。”黛玉轻声对宝玉说道。

探春也缓了过来,对自己的失态有些赧然。

“探春博学,这很好。不要因为自己是女孩,就先限制了自己。”贾政摸摸探春头,柔声说。

“虽然你们之后不能像男子那样争取功名,但幼时多读些书,多了解一些古往今来的人物事迹,足可滋养你们。即使不能有大成就,也不重要。从书中学到的精华在你们的脑子里,没人能限制你。日后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下,都不会轻易就放弃了自己。”贾政缓缓说道。

孩子们见贾政严肃,都郑重点了点头。

贾政说罢,又拿出了三国志递给贾珠,说“这本书你拿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