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重生之我为首辅修古董 芭蕉窗里

9. 万事成却逢不速客

小说:

重生之我为首辅修古董

作者:

芭蕉窗里

分类:

穿越架空

“你要出书?”柳看风的嘴巴张得大大的,仿佛能塞下一个水煮鸡蛋。

“我没听错吧?”柳看风上上下下地打量了英茀,询问她:“你出什么书?《巧手修古董》还是《我在废墟里拼凑历史碎片》?”

“嗯,这两个都不好,”他很快否定了想法,“书名我还得仔细给你琢磨琢磨。”

“不是我,是我父亲。”英茀趁他还没开始发散思维,赶紧打断他。

“你父亲不是去世了?”柳看风疑惑地问。

“我前几天收拾父亲的房间,发现父亲有将自己多年行军的经验整理成文章,父亲文笔不行,母亲也曾帮父亲润色过。那些手稿是我父母的心血,可现在却束之高阁,我实在不忍心父母心血就这样没了,就起了出书的念头。”

“你是想将你父亲的行军手稿整理成册出书?”柳看风几乎跳了起来,他的眼睛甚至整个人都在散发亮光。

他重重地拍了一下英茀的肩膀,“王英茀你可以啊!国朝第一神将飞羽将军的手稿,不知道出书后会畅销成什么样子!”

“畅不畅销倒是其次。”

英茀如实讲了自己的想法。

“父亲曾和我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国朝能多出几个将才,令周边蛮夷不再敢滋生事端扰民。可他终其一生也没能找到接任自己的人。我想,在他闭眼的那一刻,想到的除了母亲和我,就只剩下他放心不下的边疆了。”

她将手中几张整理好的文稿递给柳看风。

柳看风翻开来看,只见第一页写着四个大字——“战阵枢要”,应该是英茀父亲自己取的名字,字体不算好看,可运笔却十分谨慎,足见书写者的用心。

再翻开扉页,上面用小楷端端正正地写着两行字。

他念了起来:“若传此书,能启一人之心志,则余愿足矣;若能激十百人之豪情,则家国之幸也!”

柳看风的眼睛有些湿润,他郑重地放下书。

“好!英茀,这本书我一定帮你出,你只管整理剩下的书稿,别的都不用操心。”

英茀抬手摸了摸眼角,认真地道谢:“谢谢。”

起风了,院中杏花树被风吹得枝摇叶摆,几片叶子顺着风落到了屋后沟渠里,被檐角落下的水打得湿漉漉的。

杏树枝好像网住了风一样,发出了呼呼的声响,将亭中的两幅对联吹得左摇右晃。

**

待英茀拿了佛经回到王宅,就立刻去往东院的滔云阁给王承甫验看。

英茀轻轻地将包在佛经外面的布揭开,一本古旧泛黄的佛经就这样呈现在了二叔王承甫面前。

王承甫抬手,顿了一下,才缓缓翻开佛经,越翻,他的情绪就越紧张,手指也微微发起抖来。

“竟然真的是王摩诘的真迹!”他不可置信地看着英茀。

英茀微微一笑。

“不仅如此,还有这个。”

只见她将佛经移开,下面垫着一张白银制作的铭牌,铭牌上有三个篆体小字——“江左生”,字周围则雕刻着十分精细的祥云纹。

“是江左先生!”王承甫惊呼,“你竟能找到江左先生帮忙鉴定!”

不怪王承甫惊讶,江左先生作为本朝收藏及鉴定名家,在多年前开始巡游四海,行踪飘忽不定,听说他最近刚刚回京城,拜访之人络绎不绝。但他为人颇有气性,拒绝了一大波客人,没想到英茀竟能入得他的门庭,并得了他的鉴定铭牌。

英茀将铭牌轻轻放在佛经上,说:“相信加上这个,二叔可尽信了。”

王承甫想拿起佛经细看,却又忽然缩回手。

“这佛经恐怕……很贵吧?”

英茀摇头,伸出一只手示意:“二叔放心,只要五百两。”

“五百两!”王承甫再次惊呼,“王摩诘的手抄佛经加上江左先生的鉴定,居然只要五百两?”

英茀解释道:“这佛经原是一个纨绔的家传宝物,因为赌博输光家产,急需用钱。我那日逛东二档,偏生凑巧,便遇见这纨绔在街角下摆摊卖些家中藏品,因为是流动摊贩,大家都对他避而远之,没想到竟让我捡了便宜。”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但同样的,不见兔子不撒鹰,人人都想确定有利可图再付账,可又同样害怕自己一时眼拙导致钱财落空。

但英茀却不同,她自信能够辨认蒙尘珍珠。况且前世,这本佛经辗转几轮被献给了徐燕生的平妻刘氏之父刘侍郎,刘侍郎又赠与女儿作为添妆,徐燕生的母亲拿出来炫耀的时候,她曾有幸见过,再熟悉不过了。

“但其中这两页有所破损,这几天我会尽快修复,在千秋节前我一定将完整本呈给二叔。”

英茀将佛经中的两张破损页呈现给王承甫,王承甫看着佛经,眼角笑意渐渐浓了起来,看来他对这本佛经非常满意。

忽然,他又想起什么。

“对了,皇上着傅阁老为北直隶秋闱考中的举子们办一场折桂宴,这次阁部点了我参加,你觉得我带什么给举子们作为贺仪呢?”

北直隶的折桂宴在京城里举行,由内阁辅臣按各部点卯参加,邀请的都是各部人才或曾在科举考场上大放异彩的饱学之士。他科举考成绩并不算好,在工部更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官,若不是当年他父亲和大哥纵横沙场,很为朝廷打了些胜仗,他甚至连五品都不能企及,这次居然能得阁老们的垂青,他自己也很意外。

当然,也很紧张。

英茀想了想。

“二叔要不就赠弓箭吧?我们王家本来就是以曾祖父投笔从戎起家,这么多年披荆斩棘、血染沙场,这弓箭正适合我们王家祖训,恰应了科举考试中射策一科,也祝愿举子们在以后的春考中取得优秀成绩,更期诸君以后能报效祖国,为国献策。”

“好!好!说得好!”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