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 凡琳

15. 扶苏刘据,卫长公主

小说:

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

作者:

凡琳

分类:

穿越架空

这是异族的名字!

明女郎显然是按时间顺序罗列的。

已知明朝的国姓是朱,这人还排在朱标后面,所以......

明之后,异族入主了中原?

秦汉唐宋都不知道元朝的存在,唯有明朝一片惶然:

汉人刚刚从“四等人制”中挣扎出来,他们不想再做回两脚羊!

朱元璋同时受到了两层暴击,面色显然并不好看。

明月一无所知,依旧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说道:

“刘据,七岁被立为皇太子。因其母姓卫,也被称为卫太子。”

“他的父皇刘彻,他的母后卫子夫,他的舅舅卫青,还有他的表哥霍去病,乃至他的孙子刘病已,都有着传奇的一生。”

“刘据本人的事迹,则经常和另一位倒霉蛋——扶苏一起出现。”

“扶苏的结局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死后,胡亥在赵高李斯的拥立下继位,矫诏命扶苏自尽。扶苏并未反抗,引颈就戮,间接导致了秦朝二世而亡。”

“而刘据吸取了前辈的教训,在被诬陷后,他心生怀疑,并不愿束手就擒,选择了奋起反抗,谁料刘彻并未如嬴政一般驾崩,那卫太子此举即为谋反,兵败后只能被迫自尽了。”

晴天霹雳,当如是也。

嬴政一点也不在乎什么胡亥扶苏、什么赵高李斯,他的脑海中只回荡着明月轻描淡写的那一句话:

秦朝二世而亡......

秦朝二世而亡!

秦朝二世而亡!!!

天幕的出现,让他“二世三世乃至万世”的美好愿景立时破灭了。

从后世自称“汉人”等等蛛丝马迹中,他又察觉到了大秦的国祚甚短。

再到如今......

纵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这样不可思议的结局出现在眼前时,嬴政也完全不敢相信。

扶苏不可置信,李斯瞠目结舌,赵高哆嗦着下跪,满朝文武有人痛心疾首,有人老泪纵横,甚至有人状似昏厥。

偌大的秦朝,根本没有人能想象到这个结局。

此时的陈胜吴广,还只是闾左的两个普通贫民,聪明机灵的脑子只能让他们的生活较之他人略胜一筹,并没有带给他们实质性的改变。

此时的汉高祖刘邦,还只是一名普通的秦吏,时任泗水亭长,家有贤妻爱女,虽胸怀大志,但英雄无用武之地。

此时的汉初三杰,张良因博浪沙刺秦而逃亡在外,韩信还在到处蹭吃蹭喝,萧何虽有王佐之才却因种种顾忌不愿崭露头角。

此时的项羽,因学书学剑都不甚用功,被叔父训斥惋惜,他却不以为意,一心只想做万人敌。

他们都是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推手,但谁也想象不到,如今锋芒毕露的秦朝会那么轻巧地二世而亡。

张良和萧何或许模模糊糊地察觉到了深藏在秦朝这艘大船下的暗流涌动,但若是让他们斩钉截铁地说出秦朝二世而亡,估计也会被人当作是失心疯。

但天幕就这样说出来了,明女郎就这样说出来了。

她那毫不在意的态度,好像在说:

这不是众所周知的吗?

这让他们反驳她的话都变得苍白无力起来。

她不是神女,也不是妖女,她只是一个通晓历史的后世女子......

“陛下,这是好事。”蒙毅迎着众人的目光上前。

他是陛下亲信,这种时候也只有自己能开口,自然不能放任不好的情绪蔓延:“先前天幕所言,多是浅尝辄止,如今一切揭晓,先前按捺住的六国人势必会立刻行动起来。”

王贲也恳切出言:“蒙上卿所言极是。陛下,臣愿请命,捉拿那汉朝先祖,以绝后患!”

附言者众。

长公子扶苏、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都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是朕之过。”嬴政收敛心神,下臣们可以对这三人避而不谈,他却不能逃避,“朕信重奸宦,过于自傲,教子无方,有愧于列祖列宗。”

对于始皇帝而言,既然已经有了结论,只要略微将这几人的性格拼凑起来,便能倒推出过程。

赵高本已犯下死罪,是他赦免其重罪并官复原职,还因此事让赵高与蒙毅结仇,与扶苏有隙。

李斯虽忠心于他,却与扶苏政见不同。他又何其可笑,竟会傲慢地以为自己在崩逝后仍能留有余威呢?

扶苏不智,胡亥不明,他反而选择了放任,前者他疏于教导,后者他过于溺爱。

又怎么不是自己的过错呢?

嬴政这样歉然,臣子们反倒更不觉是他的过错,争先恐后地宽慰起君主来。

刚刚心灰意冷的一些大臣登时打起了精神:

纵使历史上的秦朝二世而亡,但那又如何?天幕出现,不就是让他们改变原有的历史吗?

正所谓哀兵必胜,秦始皇这招以退为进,反倒让大家拧成了一股绳,朝堂上空前团结了起来。

若是明月知道嬴政这番操作,不禁要感叹起他的人格魅力了:

不愧是能说出“独忍弃寡人乎”的秦始皇,光明正大的茶言茶语用得那叫一个炉火纯青。

这下那群大臣内心估计全都是:心疼陛下,为陛下守护最好的大秦!

嬴政那边力挽狂澜,一改颓势,刘彻这边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若是说晚年的刘彻是老登,那如今的刘彻也能勉强称得上是个中登了。

他恨恨地看了一眼天幕,开始在心中暗骂:

这个明小娘子是不是学识不精?具体什么时候诬陷的没有说,谁诬陷的也没有说,怎么诬陷的更是没有说,到底有没有在认真讲据儿?

骂完天幕,他又把除了卫青和霍去病之外的朝臣都瞪了一遍:

这群蠹虫,一个个都不安好心,竟敢诬陷朕的太子!

下首的诸位被他阴恻恻的目光盯着头皮发麻,很快就跪了一地。

而刘中登思绪翻涌,又发挥了自己多疑的特质:

难道是陈氏在长门宫还不安分?

自己就不该顾及所谓的往日情分留她一命,果然斩草就应该除根。

可惜此事与阶下众臣并无直接关系,历史上用巫蛊构陷卫太子的江充,如今还身在赵国呢。

而废后,更是还没活到他的晚年,就香消玉殒了。

老刘家有一项祖传的优点:从不内耗,也没什么道德。

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错,朕是不会有错的。

卫青、霍去病虽受宠信,也不敢在这种时候撩虎须。

更深一步想,他们身为太子母族,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尚未可知。

卫霍并不知道:历史上,在这次谋逆中,他们这一对舅甥,其实什么作用都没起到。

“刘据失败的原因很多啊,直接原因是江充诬陷,有人会认为卫霍早逝是主要原因,但我不这样认为,主要原因应该还是刘据和他爹刘彻的政治主张不同。”

“围绕着刘彻的都是一些行事酷烈的官吏,天然会反对仁厚的刘据。”

“巫蛊之祸前就有许多次类似的事情发生了,比如刘据被诬陷调戏宫女、被诬陷得知刘彻病重面露笑容等等。”

“刘彻有时非常信任卫太子,有时将信将疑,但在查证之后也解除了误会。

“但正所谓三人成虎,巫蛊之祸的发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不是江充也会是别的什么充。”

“即使是父子之间小小的分歧,也会被层出不穷的蚂蚁凿成巨大的裂缝。”

“卫霍要是还活着,刘据在外戚势力上可能会好一点,刘彻的猜忌之心也会少一些,但根本上的矛盾还是存在的。”

“当然,分析原因,自然少不了皇帝和太子之间永恒的矛盾:日渐衰老、疾病缠身的父亲面对正值壮年、雄心勃勃的儿子,心怀忌惮也是人之常情。要知道,刘据可是当了三十一年的太子,人生能有几个三十一年?古代人的寿命可没现代人这么长。”

“我还发现了特别有意思的一点,刘据应该是非常重视扶苏这个反面教材的。”

“和父皇的治国思路不同,扶苏选择当面顶撞始皇,于是被发配去了上郡;刘据就不一样,人前给足了汉武帝面子,私底下继续坚持自己的想法,俗称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后面谋逆之事中,刘据做出的种种错误决定,也与他事事对照着扶苏的失败案例反向行事有关系。”

“不知道为什么,刘据在用人上确实有很大的问题。”

“巫蛊之祸前,他的家臣就敢坐着马车在驰道上行走。”

“驰道可是仅供帝王驾车的道路!刘据连这点政治敏感度都没有吗?”

“如果有人抓住这点不放,完全可以说他有不轨之心,故意为之。”

“就算往好处想,刘据也有管教不严之过,连家臣都无法完全掌控,更让人质疑他未来如何掌控偌大的汉朝了。”

“巫蛊案发后,许多公主都深受牵连,京中已然人心惶惶。”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