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反派将男主踩脚下求我别走 秀木成林

14.第14章

小说:

反派将男主踩脚下求我别走

作者:

秀木成林

分类:

穿越架空

秦晋沈青栖并肩往正院走去,刚进院门,先望见推开东厢走出来的静妃。她还裹着深青色薄绸披风,乌发半披,站在门前,掩嘴低咳几声。

静妃还病着,她昨夜有休息,但义庄那种地方怎可能休息得好?马车上服药后睡了过去,还是秦晋把她抱进来后,再去接张永的骨灰坛子的。

但静妃很快就醒过来了,一听见动静,她立即起身推门出来。

秦晋见了她,一个箭步登上回廊,有些不熟练又有些无措有些紧张地扶着她。静妃反手握住他的一只手,感受到他掌心那些老茧,心里一酸,但她佯装若无其事,温柔微笑地拍了拍。

静妃挥退了宫人,让守卫也退远一些,又招手让沈青栖过来。

沈青栖赶紧三步并作两步走过去。

静妃是要说正经事的,“你们进来,我和你们说些事。”

有些往事,是秦晋这个原配嫡子本来就应该知道的,都是她的错,让他在混沌中挣扎了这么些年。

秦晋沈青栖跟着静妃入屋,三人在圆桌边坐下,静妃回头看一眼门窗,就低声说起来了:“这些事情,有的是很旧的事了,但如今,却是你们该知道的。”

“郭琇其人,鳌南顶级世家郭氏家主,一呼百应,如今麾下再加寇氏、瞿氏等,拥兵得有五十余万,手底下能人死士甚多。这些都是你们知道,但你们不知道的是,他其实是秦北燕的小师叔。”

静妃看向秦晋:“我爹,也就是你外祖父,师承封都顶级世家谢氏,”她又看沈青栖:“你爹谢修文,荆南谢氏,其实是封都谢氏的旁支。”封都,也就是如今北朝的首都人称北都。

封都谢氏,殷居安年愈九旬的老师、上任家主谢守谅,还有谢守谅的两个儿子谢渠谢彬,当年为了阻止外戚加权臣司马氏篡朝,被满门抄斩九族尽诛。

荆南谢氏这个旁支之所以没事,是因为南朝已经脱离大景的统治和势力范围了。

沈青栖的生物爹谢修文是荆南谢氏的家主,皇帝秦北燕之所以让他当丞相并一直重用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谢修文带来的一封谢守谅求援、请诛逆臣的信。这封信真假不重要,重要是有了谢修文的投效和这封信,秦北燕的北征是承天顺道师出有名的。

言归正传,大儒谢守谅是个非常有德行操守的人,并未因为殷居安出身寒门而将其拒于门外,反而欣赏其聪明才智和理想,将其收入门墙,授其文武。秦北燕如今的屠龙之术,正是传自殷居安所学和他本人的理解深拓。

“郭琇是谢守谅的外甥孙,在三十七年前拜在谢守谅门下,是谢老的关门弟子。”

亲戚情面也好,怎么都好,郭琇有他的长处,就是极擅长纵横之术。用秦北燕的话说,就是三寸不烂之舌,极其了得。

“郭琇不善武,你们是知道的,但他有他的胞弟郭珞。郭琇这人判断力、决断力还有他的一张嘴,非常厉害,你们万万不能小看了他。”

静妃非常肯定且平静地说:“郭琇是想要登基称帝的。”

这点毋庸置疑。

郭琇当年,甚至来过师兄殷居安的寒山县,想殷居安支持他。殷居安当年感激恩师,大力帮扶了好几次,但很快洞悉郭琇的想法,这师兄弟二人很快就闹掰了。

“我爹说,任何理想,都是纸上谈兵,只有一统天下后才有实现的可能。”

因此,殷居安身体每况愈下,他没多久就就选定了秦北燕,将家业和乡勇和人脉都给了他。

原因很简单,他的儿子们和其他弟子都没有这个当人君一统天下的能耐展望。

况且,秦北燕也很不错,他当时是完全继承殷居安的理念的。

“我爹想肃清吏治;我爹想还世道一个清明,他说非推翻重来不可了。他还想继续推行科举,他说寒门黔首想要出头,唯有科举取士也。”

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细节、大势推演。殷居安被灵帝罢相,半生饮恨,看着世道一天比一天差,终于他临终前,等到了差不多能起兵的时候了。

“你们要注意的最重要一点是,我爹临终前,是这么嘱咐你父皇的:‘大景气数未尽,元江以北护于天险,不可攻伐也。唯独南边,余有生之年尽可取,将其肃清,期间要培养好继承人。将来北边,需那孩子静待时机’。”

当时,静妃也在病榻前,听得真真的。

殷居安是个能人,他推断的天下局势是非常准确的。

但为什么现在会这样呢?

静妃目光幽暗涩然,她轻声说:“你父皇,却是个不甘心的。他曾与我说过:‘吾不服,愿以只手来补天’。”

静妃也曾尽力去和秦北燕当一对好的夫妻,但结果如何,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她看着房间一点虚空,轻声说罢,猛地收回视线,她说:“这些年,他不知道做过些什么。我只知,粮饷物资曾经消失过好几大批,还有其他一些痕迹,但我问他,他并没有告诉我。”

秦北燕不知道做了什么,导致后面国朝局势的发展,并没有如殷居安当初料言,“司马家篡位了,司马卿驾崩之后,嫡长子死,嫡次子登基。后来,长房独子司马晏诛杀其叔父司马斌,司马晏于两年多前登基,听说是个病秧子。”

“你父皇大约做了不少事情,但都是我不知道的。”

和以前比,秦北燕变了不少,但唯一好在,他还是愿意为民生做一些实事。

静妃深呼吸两下,这样的回忆,让人情绪复杂难言:“哦对了,如今北朝的皇帝司马晏,是你的亲表弟。”

虽然两朝对战,说亲戚关系没什么意义,但该知道的就得让秦晋知道。

郭琇和秦北燕其实是老冤家,当年郭琇十几岁时,就曾怂恿师兄嫁女司马家。没错,守寡多年并已经去世的司马晏母亲,也就是篡朝的启初帝司马卿的大儿媳妇、被诛杀的乾元帝司马斌的长嫂,正是静妃的胞姐,姐妹二人年纪相差不小,但是同母姐妹。

可惜郭琇的图谋很快被殷居安看破了,不把家业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那个郭琇最忌惮的弟子秦北燕。

秦北燕太能打仗了,打破郭琇所有期待。鳌山关大战败北之后,郭琇权衡利弊,不得不接受了秦北燕的招降,先屈首,再图日后。

“你父皇是为了北征时机。”

“至于秦越,你们反倒不用过分在意,他这皇太子,其实是个无根之萍。”

郭琇是想自己当皇帝的;托举外甥称帝,只是他最最不得已的日后备用策略。

厢房很大,人都屏退了,也没有点灯,天光从大开的窗扉透进来,静妃清秀的面庞显得更苍白透明,她看着秦晋,轻声说:“娘只知道这么多了。”

对不起,不能帮你更多了。

她不敢提秦贺,眼下却更恨自己身体不争气,病还不能痊愈。

那柔和似水的目光,带着愧疚,秦晋目不转睛看着她,他咬了下下唇,立即道:“已经很多了。”

这双母子,一瞬不瞬对视。

秦晋心里也不是不难受,他第一次获得母爱,是梦寐以求的,却一切都匆匆忙忙,他根本无暇细品。

他郑重对静妃说:“您要好好养病。将来,将来若可以,我把您接出来养老。”

静妃目泛泪花,竭力忍住:“好,好好。”

……

接下来,静妃还仔细和沈青栖说了话。她不知前情,只当这是儿子极好的朋友,感激涕零说了很多很多,沈青栖只好应了又应。

之后,秦晋不想静妃母送子,更因为他担心静妃——静妃之前还是病很重的,回光返照一样的意志力让她好像一下子好起来,他担心她透支了。

中午的时候,静妃依依不舍,但还是听从秦晋的。秦晋送走了静妃离开南郊别院返回皇城的马车。

之后,秦晋带人飞马返回南都王府,接了印信,以及程南递给他三千护军的花名册。

今早早朝帝党和郭党的争吵也有人汇禀秦晋了。双方大吵一直到了午后,郭琇果然理亏,没有办法再在邾郡上阻止秦晋,但郭琇却不甘就此拱手让出北征的优先权,于是最后得出一个双方妥协过的结果,秦晋有三个月时间,若三个月时间没能把海堤顺利修补妥当,则要改封他地,邾郡一应事宜,将由郭琇之子检金将军郭明接手。

秦晋面色淡淡,只道:“知道了。”

之后琐事就不再赘述,申时初,简王秦晋自皇宫拜别秦北燕,之后直接快马出京,往北郊的元江大码头去了。

沈青栖这边已经带着人先行一步了。秦晋先前的属官、心腹、护军等已经大多在白川之战中死尽了,可用的不多,不过她现在是王府长史,她直接就安排人登船了。

一共六艘双桅红漆大战船,船舱三层,甲板极大,每艘容纳七八百人不成问题。这些护军除了青禾族之外,两千二百人都是程南等人精心挑选的,能战善战,忠诚度极高,她就按程南给的信息一一安排登船了。

秦晋赶到元江大码头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天空一大片的火烧云,黑色影子中的一排战船,停泊在大码头已经清空的左侧。

码头上,一排的马车和人,沈青栖离远见到他一行,立即用力招手。

秦晋一夹马腹,膘马加速烟尘滚滚,冲上青石板大码头,他在她身边翻身下马。

程南长话短说:“一切小心,”出发在即,他也不说晦气话,只道,“人没事就成,回来还有我们。”

“这三千人都是挑选过的,绝大部分都没问题,但你知道程三山,一切都要谨慎些。”

匆匆说过之后,程南等人退后一步,看秦晋等人登船。

沈青栖也没急着上,她把着后勤,看大家登船上去先。

秦晋先护送的是从马车上下来抱着骨灰罐子的秦正等人的家眷,还有担架上的尚在昏迷的梁绅。

侯白望的义弟侯涧是个副军校尉,这次也编入了秦晋护军,但他和秦正的妻子林氏显然是怨恨秦晋的,远远的听不清侯涧骂了句什么,秦晋沉默没有说话,前者小心抱着骨灰罐登船了,担架也抬上去了,秦晋慢慢跟在担架后,看方向是送侯涧等人和梁绅。

之后,还有青禾族留在驿馆的其他人,所有跟着来南都的都过来了,一起上船去邾郡。

青崎、小机灵百里雪,沈青栖的助手青萍青羊、百里焦,还有百里伊的母亲飞霜等人。

大家偷偷留意前面秦晋那边的矛盾,眉眼互相飞,或文静或活跃和沈青栖打招呼:“栖姐……栖哥哥!”“栖哥哥!”

又有好奇心更重的,还跑过去摸战船,百里伊恼怒呼喝声,冲过去赶紧拉人回来并驱赶上船。

“小栖。”

是百里伊的母亲飞霜,她具体姓什么沈青栖也不知道,在族里大家都喊她辛首领家的——她是前任大族长百里辛的妻子。沈青栖不大喜欢这样的称呼,从原主的记忆翻出对方被人喊过名字叫“飞霜”,于是她就叫“霜姑姑。”

第一次听见这个称呼,飞霜罕见愣了愣,良久才给反应,也默认了这个称谓,百里雪他们后来也跟着喊了。

沈青栖猜,飞霜该是喜欢的。

飞霜年过四旬,眉目秀丽,微笑和沈青栖打招呼,沈青栖赶紧挥手喊了声:“霜姑姑!”

青禾族的人上船之后,沈青栖最后一个登上,之后,大船的起锚离开了。

岸上船上的人挥手,逐渐在夕阳中,变成了一个个小黑点,再也不见。

……

西边的火烧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