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罗葛·居云随父亲入昭阳殿时,正值长安城一个起风的月夜。
夜色里的宫殿十分肃穆庄严,宫人身着素色圆领窄袖长袍在之间穿梭往来引领她行走。偶有笛声悠扬,不知从哪座灯火通明的高台上传来。
在穿过这长长的宫道时,她想起了很多事情。比如被草原凛冽风霜摧折的大片草木,比如来自中原的母亲夜夜清微淡远的琴声,比如侍女吟唱“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时悄悄拭去的眼角泪水,比如父亲在帐下观看凉州乐舞时凝目深思的轮廓。这些细碎的片段是身边讳莫如深的存在,自己对于二十年前那段岁月的种种猜想只能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如藤蔓般隐秘地生长。
同样没有人知道,这是她第一次踏足卫朝的土地,但长安的明月却已经挂在她心上十余年未曾落下。直到,她遇到了那个人。
那是一场接风的宴会,远道而来的客人与当地贵族举杯相庆。在篝火摇曳中,一名白衣使臣献上一曲《郁轮袍》。琵琶声如幽咽冷泉,流进了她的心里。
这本是小女儿不能宣于口的情思罢了,因此当父亲主动提出要把自己嫁给这名使臣的时候,药罗葛·居云有着仿佛被窥破心思的窘迫。
她是东突厥的公主,卜吐浑可汗的女儿,那年刚好十五岁。与一众兄弟姐妹不同,她有着中原血统,母亲是卫朝国公之女。因养在中原女子膝下,药罗葛·居云自幼接受了卫朝文化的教育,亦懂得《诗经》《楚辞》,衣冠华夏。而因着卫朝文人流行七言律诗,长安风物就随着人们的吟诵来到了万里之外的突厥,飘入她的王帐里。
豆蔻年华时她也曾想过自己会和什么样的男子共度一生。突厥人尚武,亦有年轻将领曾对她表露情意,但她始终觉得自己的心留了大半在对长安柳色的憧憬里,那是存在于大块文章中的母族气息。卜吐浑可汗对这个能诗善赋的小女儿十分宠爱,因着她吟诵中原歌赋的模样像极了她母亲年轻的时候。而想起自己和她母亲这一世的情缘,可汗似雄鹰般锐利的眼睛又经常陷入无边的沉默。
二十年前的事,很少有人知道全部的真相。人们只大概知道,卫朝击溃了突厥的军队,两国重新堪定边界,西域二十八国重新纳入卫朝势力范围。与此同时,新继位的突厥可汗上表自称卫朝皇弟,两国约定世代和亲。按理说被迫割裂疆土,突厥可汗应该对中原怀有愤恨之心,但卜吐浑却与那国公之女情深义重地过起日子来,与那中原当真像是手足兄弟一般。倒是战前在突厥一手遮天的摄政王在前线暴毙,半生谋划化为乌有。是故那场战争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一直是个隐晦不明的故事。
没有人知道可汗是什么时候作出那个惊人决定的,但就在那场宴会上,可汗提出要遵循和亲旧例把女儿嫁给这位中原使臣。此使臣并非寻常官宦人家儿郎,而是彻头彻尾的皇室子弟,当今卫朝皇帝兄长晋王的嫡长子周敏德。许是为着经营西域的愿景,他十分干脆地答应了可汗。
于是乎这桩婚事惊动了卫朝皇帝,他下旨邀突厥汗王父女入长安,准备亲自赐婚册封。
药罗葛·居云才有机会第一次亲眼瞧瞧母亲口中的长安城,以及,那个女人。
母亲是突厥可敦,这些年在可汗身边见过豪杰无数,药罗葛·居云却从未听她用那样的口气谈起过其他女子。那语气有怀恋,有深沉,更有抑制不住的敬重。
“你若……见到她,不,你一定会见到她,你要向她问好,就说……就说,漠北苍茫,遥祝君安。”
而此刻,那个女人正端坐在殿中央,神色复杂地看着药罗葛·居云的父亲,“可汗别来无恙。”
这本是轻轻入耳的一句话,卜吐浑可汗却如闻惊雷,二十年的沧桑岁月从眼底划过,氤氲雾气就弥漫了上来。
可汗是久经沙场的铁血男儿,何曾有过如此模样。药罗葛·居云惊骇至极,只抬眼看去,那是一张雍容优雅的面庞,乍一看仿佛整个中原的熹日悬于她的眉宇间,美丽得令人不敢直视。但细看这女子眼中却有十分清寂慈悲之意,目之所及似乎周遭的一切不过是场颠倒梦幻,令药罗葛·居云莫名想起书中所说的佛陀。
又听得那女子幽幽叹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