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原来我是令贵妃(清穿) 铁剑娘子

21. 第 21 章

小说:

原来我是令贵妃(清穿)

作者:

铁剑娘子

分类:

古典言情

弘历弯腰扶她起来,瞧着她的脸打趣道:“怎么还哭了?”

富察皇后不好意思地擦去眼角泪珠:“皇恩浩荡,臣妾感激涕零,一时失态,您别笑话我。”

弘历笑了笑,道:“听说勤老太妃病了,她怎么样?”

富察皇后道:“太医说是悲伤过度,要好好调养一段时间。”

她叹了口气,柔声道:“太后和臣妾去看望的时候,老太妃躺在床上,以泪洗面,心如死灰,是听闻皇上您要把弘曕过继给果亲王,让十七叔香火不绝,才重新生出了希望,有力气起来谢恩。”

弘历听得浑身舒畅,嘴角几乎压不住:“是,虽说有宫里养老,但老人家也确实需要一个指望。”

这时,和敬公主上前,下蹲行礼:“汗阿玛,儿臣想向您求一个恩典。”

“哦?”弘历看看和敬,又看看皇后,也摆出一副严肃模样,“你说说看。”

和敬抬起脸,表情认真,口齿清晰:“昔日儿臣在勤老太妃膝下承欢,深感慈母爱子之心,如今十七叔公逝世,勤老太妃伤心,儿臣也跟着伤心,所以儿臣想恳求汗阿玛,允许勤老太妃出宫扶棺送葬,送十七叔公最后一程。”

弘历恍然。

于情于理,是应该让勤老太妃出宫扶棺送葬的。但因为前朝事多,弘曕过继也是刚刚才拟定下来,后宫的事就一时没顾得上。

不过这事,皇后跟他说一声就行了,干什么还让和敬特地求个恩典?

他看见皇后温柔含笑的眉眼,思绪一转,就都明白了。

弘历沉默片刻,笑着对和敬说:“知道你有孝心,朕准了,让勤老太妃出宫为十七叔扶棺送葬吧。”

和敬道:“谢汗阿玛恩典。”

富察皇后总算了结心头一件大事,高兴地下蹲行礼:“谢皇上恩典。”

弘历:“行了,都是自家人,不用一直跪来跪去。”

三个人又说了一会儿家常话,主要是弘历向皇后了解后宫的最近状况:太后怎么样?后宫那些妃嫔怎么样?皇子皇女们怎么样?内务府有没有尽心办事?底下那些太监宫女们有没有逾矩犯错?等等。他忙,富察氏性情温柔又能干,后宫琐事交给她,他掌握大方向就行。

吴书来上前禀告:“皇上,日讲起居注官张大人求见。”

富察皇后带着和敬公主告退,弘历道:“宣。”

起居注官,通常由翰詹日讲官员兼任,负责记录皇帝除个人私生活之外的一言一行,每天皇帝早膳前上班,皇帝晚膳后下班。

之所以是这个要求,是因为弘历经常早上去跟太后请安,晚上又去侍奉太后进膳。皇帝与皇太后之间的公开活动,属于政治活动的一部分,起居注官需得记载。

张大人进殿行礼,奉上起居注册,弘历翻开,拿起毛笔,一边看一边删。

看到最后‘和敬公主请旨恩准皇祖勤妃出宫……’时,他眉头微皱,一笔划掉,册子扔给吴书来。

“重新誊抄,再送翰林院盖章保存。”

张大人打开一看,朱红色的竖线划得整页整页都是,辛辛苦苦记录四五个时辰,皇上大笔一挥,直接砍掉二分之一。

他眼角抽搐,有心想说,按照规定,皇帝是不得查阅删改起居注的。

但是转念一想,算了,哪怕与世大夫共天下的宋代也未能阻止官家审阅起居注*,更何况现在?

他苦读半生科举入仕,好不容易进入翰林院,没必要为了这点小事丢了官帽。

张大人磕头应是,捧起起居注册到角落里重新誊抄,又奉给皇上审阅过,便把册子送到翰林院盖章封存,然后就散值啦!

他哼着小曲踏出翰林院大门,往家的方向走。

晚上吃什么呢?御膳那一品挂炉鸭子看起很不错啊,那就去吃烤鸭,再配2两酒小酌……

第二天上午,两封手谕由六科给事中抄发给中央各部院,由专人下达到阿哥所永璜处,阿哥所弘曕处,果亲王府,慈宁宫勤老太妃处,慈宁宫谦太妃处等。

慈宁宫,谦太妃接了上谕。

胡嬷嬷将传旨太监送出宫门,回来却看见谦太妃愣在原地,一动不动。

胡嬷嬷心生不妙的预感,赶紧扶住她:“谦主子,外头冷,咱们回屋吧。”

谦太妃恍恍惚惚往回走,忽然回过了神:“怎么突然把弘曕过继出去了?也没人跟我说啊。”

胡嬷嬷蓦地加快了脚步,同时扬声截住话头:“这是好事啊,是皇上记得咱们圆明园阿哥,才有了这样天大的好事。谦主子,您真是高兴傻了。”

谦太妃回到屋里,看着胡嬷嬷把年轻宫女们赶出门,不悦道:“我才是弘曕的亲娘,弘曕过继这么大的事情,都不先问我一下的吗?”

胡嬷嬷低声劝道:“我的主子唉,您小点儿声,这宫里不止住了您一位太妃,若让谁传到太后皇上耳朵里,您和弘曕阿哥还有好日子过吗?”

不同于勤老太妃和她的儿子允礼,弘曕阿哥今年才6岁,刚刚开蒙念书,母子均要在乾隆手里讨生活,半点儿底气都没有。

谦太妃气势怯了下来,委屈得眼眶都红了:“我才是弘曕的亲娘,但是现在弘曕却要认一个什么劳什子亲王福晋当娘,你要我怎么忍?”

胡嬷嬷叹了口气。

谦太妃真是被先帝惯坏了。谦太妃入宫时,先帝已经52岁了,老夫少妾,难免就宽容些。后来谦太妃又生下弘曕阿哥,老年得幼子,荣宠可想而知。当年还是熹贵妃和宝亲王的太后和皇上待谦太妃和弘曕阿哥也极好,一个对谦太妃极好,彰显后宫和睦,表达优待先帝其他遗孀的态度,一个对弘曕阿哥极好,彰显兄弟和睦,表达兄长爱护幼弟之情。

俩母子就都被惯得有些娇,一个娇气,一个娇蛮。

先帝临终前也意识到了不对,一朝天子一朝臣,两人再这么不识时务下去,落魄收场是迟早的结局。于是一方面把弘曕阿哥托付给宝亲王,让他全面担负起管教之责,另一方面令内务府寻一老成持重、资历深、见识广的嬷嬷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