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京城,安宁侯府。
几个婆子和小丫鬟窝在厨房后间吃酒,就说起了近来府中的新鲜事。
一个婆子说道:“王妈妈回了一趟老家,就又在夫人跟前得宠了。”
小丫鬟:“听说她这次回老家还是因为惹了夫人不快,叫夫人打发回去的呢”
婆子:“啧,也不知在那乡下,是如何寻得这等巧匠,因着夫人这衣帽间,府上可办了好几场茶会了。”
小丫鬟:“可不是呢,前几日可把我忙坏了。”
婆子:“你们这些小丫鬟不常出门,还不知道吧,现在整个京城的夫人小姐都在找木匠做这个衣帽间呢。”
小丫鬟:“那衣帽间实在是好,昨天我去妇人屋里送衣裳,跟着桃枝姐姐进去看了一眼。乖乖,那么多衣裙,可把我看花了眼,以前都用箱笼装着,也见不到,如今全挂起来,云锦、蜀锦、织金罗……这么多华贵衣裙,美极了。”脸上也露出了向往之色。
婆子:“你这丫头,进了夫人屋子还东张西望的。”
小丫鬟:“哪里敢多看呢,我就是扫了一眼。等到过完年,咱们也寻个木匠,打个衣柜到屋里放着,把我的衣裳都挂起来。”
几人都是笑着道好,听着外面的烟花爆竹声,接着吃酒吃菜。
小丫鬟为自己新的一年立下一个小目标,攒钱做衣柜!
安宁侯府,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守岁。
一位约莫三十岁的美妇人,头戴红翡金步摇,穿着缕金白碟穿花大红洋缎窄银袄,手里捧了个青花缠枝暖炉,此时正在娇笑,“都是我那奶嬷嬷能干,回乡下探亲还寻得了这样的新奇玩意。”
她旁边站着的,赫然就是跟朱明买衣柜那妇人,她是安宁侯夫人的奶娘,大家都叫她王妈妈。王妈妈在朱明看来已经很富贵的打扮,跟这一室的富丽堂皇比起来,就显得不起眼了。
王妈妈低眉顺目地轻声说道:“都是夫人仁善,赏回乡探亲的恩典,老奴不敢居功。”
侯夫人又笑道:“说起这衣柜,王妈妈还说了一段趣事,你们猜这衣柜是何人所制?竟是一个乡野小神童,五岁的女娃想出来的。”
旁边一位贵妇人嗤笑一声:“大嫂,这想必想必是那乡间编的谣言罢了,五岁?乡下孩子怕是连话都不会说呢,这等谣言当笑话听听就好了。”
这家人后来如何交谈的就不得知了,反正衣架衣柜这两样,在京城,由安宁侯夫人这个爱美爱热闹的贵妇一显摆,风靡一时,很是火爆,满京的木匠,工作都排到几个月后了。
京城的热闹朱明不得而知,现在朱家庄的她,目前短期目标就是上学。
上学这个事,并不是她一时兴起,而是筹谋已久了。
刚有在古代创业念头的时候,朱明脑子里创业的第一步行动就是先上学,毕竟她需要一个识字的理由,况且,对繁体字不熟悉,不会写毛笔字,这些都是创业的大阻力,没文化真的很可怕。
文盲朱明,做竹编的根本目的就是,得到正式的上学机会。
她不想去学堂偷摸蹭课,不想在家让里识字的父兄教她,她想堂堂正正地坐在学堂,光明正大的习书识字。
她知道家里很宠爱她,但也不敢保证这份宠爱能与当下封建保守的观念抗衡,更何况,朱家只是一个日子稍微好过一点的农家,远算不上富裕。
她不想赌。
她要在自己天平的一段端,加重砝码,竹编生意就是她拿出来第一块砝码。让家里人明确认知到她的聪慧,让自己在家里拥有话语权,
另一个,就是让家里有充足的钱财供她上学。所有的一切,她都考虑到了,她会让朱家的天平彻底为她倾斜。
所以,此刻时机刚好,一切水到渠成,她提出了这个要求。
朱振山皱着眉头,他是个典型的封建大家长,公平正直,任劳任怨,为家里付出。但同样的,他也墨守成规,在朱明提出创业想法的时候,他并没有表态,因为这是打破他固有规则的。
而此刻,孙女提出了更大胆的想法。
上学,这是他从未为孙女设想过的。
朱立良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明娘,你为何会有这个想法?”
朱明毫不犹豫的回答:“这想法我一直都有,正好哥哥他们到了上学的年纪,我也可以一起跟着去。”
朱振山沉沉地开口:“你可知道,我们岩山镇,就没有女子上学的先例。”
朱明:“我知道,那又怎么样呢?岩山镇也没有第二个小娘子会做竹编,会画图。我觉得我必须去念书,只有这样,我更多的想法才能实现,而且我的志向也绝不仅仅只是做点竹编而已。”
朱振山定定地望向这个幼小的孙女,他知她聪慧有才华,却从不知,她还有这样的壮志,这是朱家多少辈也从未出现过的天才,有子如此,何愁家门不兴!
朱振山眼中都带了一丝湿润,说道:“明娘,你要生为男儿该……”
朱明不客气地打断他,掷地有声地说:“祖父,女儿身没什么不好的,男子能做的我一样能做,我不但能做,我还要比他们做的更好、更强。起码目前,第一步我做到了,不是吗?”
朱振山看着朱明坚定的表情,突然朗然一笑,“好,不愧是我朱振山的孙女!你以后能做成什么样,我这把老骨头等着看。”
就这样,一锤定音,朱明上学的事定下来了。
旁边的朱星朱宝被朱明的一番话激励到了,也齐齐说道:“我们也想和明娘一起去念书。”
一个孙女也是念,三个孙女也是念,朱振山第一道坎过了,后面的也就好接受多了,于是拍板,三个孙女一起上学。
三个女孩都很激动,抱到一起,开心地说着悄悄话。
几家欢喜几家愁,朱旭几人就笑不出来了,小几岁的妹妹都要去上学了,自己还能逃掉嘛!
朱家今年,三个岁数大点的少年就不去读书了,回家跟着大人做木活、种地,六个小的进学堂。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