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青衫扶苍 岭南黔首

第33章 晨炊闲话

小说:

青衫扶苍

作者:

岭南黔首

分类:

穿越架空


鸡鸣三遍,日头已爬过东厢房的屋脊,明晃晃的金光透过支摘窗的缝隙,斜斜地洒在王曜脸上。
他眼皮颤动几下,猛地睁开,下意识便要翻身坐起——往常这个时辰,太学的晨钟早已敲过,杨定那小子练剑的破空声也该响彻丙字乙号舍了。
然而触手所及,并非学舍硬板床上粗砺的草席,而是家中这张铺了软褥的旧木榻。
鼻尖萦绕的,也不是长安南郊清晨特有的尘嚣与墨香,而是混合了干草、泥土和灶膛余烬的、熟悉到骨子里的家乡气息。
他怔忡一瞬,目光扫过这间兼作书房与卧房的二楼小屋:
靠墙那排自己打制的竹简书架,窗下那张磨得光滑的书案,案头那盏陶制油灯,还有墙角那只母亲亲手编的、存放旧衣的藤箱……
一切陈设依旧,仿佛他从未离开过这桃峪村,从未去过那几百里之外的长安太学。
窗外,几只麻雀在枣树枝头啾喳争食,更远处传来隐约的舂米声和邻家孩童的嬉闹。
王曜哑然失笑,揉了揉惺忪睡眼,这才彻底清醒过来。
自己昨日傍晚便已到家,此刻正躺在桃峪村老家、自己这间小小的“书斋”里。
数月太学生涯,起居有常,竟让他身体习惯了寅末卯初起身,即便疲惫酣睡,骨子里的警觉也未尽消。
他披衣起身,推开窗户,带着山间清冽草木气息的晨风扑面而来,令人精神一振。
楼下小院中,母亲陈氏正坐在葡萄架下的石臼旁,就着晨光仔细拣选着豆种,那双布满老茧却依旧灵巧的手,将干瘪坏掉的豆子一一剔除。
灶房的烟囱里,炊烟早已歇了,想来早饭已备好多时。
王曜心中掠过一丝愧疚,连忙整理好衣衫,快步走下吱呀作响的木梯。
陈氏听到动静,抬起头,见儿子下来,脸上立刻绽开慈和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醒啦?娘看你睡得沉,就没喊你。这数月在外,定是吃了不少苦头,多睡会儿是应当的。”
她放下手中的活计,起身走向灶房,“饭在锅里温着,娘这就给你端出来。”
“娘,我自己来就好。”
王曜抢步上前,掀开锅盖,一股混合着粟米清香和腌菜咸香的热气蒸腾而上。
锅里温着金黄的小米粥,一旁陶盆里是蒸好的荞麦饼,还有一小碟淋了麻油的芥菜疙瘩丝。
简单,却是他离家后日思夜想的味道。
母子二人将饭食端到院中那张低矮的木桌上,对坐用餐。
晨光熹微,透过葡萄叶的缝隙,在桌上投下斑驳晃动的光点。
山间的清晨格外宁静,只闻鸟鸣啁啾,溪水潺潺。
陈氏不住地将荞麦饼和腌菜丝往王曜碗里夹,目光几乎一刻不离儿子身上,仿佛要将他这数月来的变化细细看进眼里、刻进心里。
“慢点吃,锅里还有。在太学里可还吃得惯?我听说那大学堂里的饭食,也都是大锅灶,油水怕是不足吧?瞧你,比离家时是清减了些,下巴都尖了。”
王曜咽下口中香甜的粟粥,笑道:
“娘,太学膳堂的饭食虽比不得家中精细,但管饱足矣。祭酒、司业待我们寒门学子颇多照拂,偶尔还有些肉食。儿子这是抽条长个子了,哪里是瘦了。”
他刻意说得轻松,不想母亲担忧。
陈氏将信将疑,又给儿子添了勺粥,状似随意地问道:
“曜儿,你昨日赶路辛苦,夜里睡得沉,娘进屋来看你时,听你梦中呓语,好似……好似在唤什么‘阿伊莎’?还有个‘**统领’?这听着像是姑娘家的名字?还有那位统领……是军中的大人吧?我儿在长安,可是结识了些什么人?”
她语气温和,带着关切,眼底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与调侃。
儿子年岁渐长,又身处帝都那等繁华之地,若有相宜的女子,她这做娘的,自然是既盼又忧。
王曜正夹起一筷子腌菜丝,闻言手微微一抖,菜丝差点掉回碟中。
他脸上倏地一热,心头莫名有些发虚,连忙低头喝粥掩饰,含糊道:
“哦,娘说的是她们啊……是儿子在长安认识的两位朋友。阿伊莎姑娘是南郊一家酒肆胡商帕沙大叔的女儿,心地善良,儿子入京时曾得他们父女救助。**统领……是抚军将军府的亲卫统领,虽是个姑娘,但为人仗义,武艺高强,儿子遇事时蒙她出手相助。但都是……都是寻常朋友,并无甚特别的关系。”
他越说越觉欲盖弥彰,声音不觉低了下去,耳根竟有些发烫。
陈氏是何等心思细腻之人,见儿子这般情状,心中已是了然七八分。
她暗自失笑,看来儿子果真是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只知埋头经史的懵懂少年。
这“阿伊莎”听起来像是胡女名字,能让儿子梦中呓语,想必绝非他口中“寻常朋友”那般简单。
还有那位“**统领”,既是将军府的亲卫统领,想必是位了不得的巾帼英雄,儿子提及她时,眼神虽故作平静,语气里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重,或许还有些别的什么。
她心下稍宽,原本还担心儿子读书读得迂腐了,不解风情,如今看来倒是自己多虑了。
只是这京师水深浪急,人际关系复杂,她又不免生出几分忧虑。
面上却不露分毫,只顺着儿子的话道:
“原来如此,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儿能得友人相助,化险为夷,自是福分。只是长安乃帝都,权贵云集,结交友人亦需把握分寸,莫要卷入不必要的纷争才好。”
她语重心长,将话题轻轻引开。
“说起来,我儿昨日到家天色已晚,只匆匆说了个大概。如今饭也吃得差不多了,正好与娘细细说说,这数月在大学堂里,都经历了些什么?可有甚趣事?或是……难处?”
王曜见母亲不再追问阿伊莎和**秋晴之事,心下稍安,也乐得转移话题。
他放下碗筷,整理了一下思绪,便从孤身赴京途中所见民生凋敝、官道惊魂说起,讲到龟兹春酒肆帕沙父女的救命之恩,初入太学时的见闻感触,与丙字乙号舍诸位同窗的相识相交,崇贤馆内与平原公的激辩,云韶阁佣书的经历,裴元略的农课教导,乃至后来平原公府恶奴滋事、**秋晴拔刀相助等事,择其要者,娓娓道来。
他语气尽量平和,将那些惊心动魄的冲突、错综复杂的势力博弈,都化作平淡的叙述,但其中的艰险、人性的复杂、同窗的情谊、师长的教诲,却已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陈氏听得极为专注,时而因儿子遇险而屏息蹙眉,紧紧攥住衣角;时而因他得遇良师益友而面露欣慰;
听到他为了生计不得不去云韶阁那等风月场所佣书时,眼中闪过一丝心疼与复杂;
当得知平原公府的人竟因儿子仗义执言而迁怒无辜、对帕沙父女下毒手时,她更是气得脸色发白,连声道:
“这些天杀的恶奴!怎可如此无法无天!那胡商父女如今可安好?”
王曜忙宽慰道:
“娘放心,阿伊莎姑娘伤势已无大碍。**统领事后处置得当,平原公府的人暂时不敢再去了。此事也让儿子更深切体会到,空有热血而无实力,在这世道中是何等无力。”
陈氏长叹一声,抚着胸口:
“我儿能平安度过这些难关,真是祖宗保佑!也亏得你那些同窗朋友和那位**统领相助。这世道,做人做事,确需谨慎,但该有的侠义心肠,亦不可泯灭。”
她看着儿子沉稳的面容,感觉这数月不见,儿子身上似乎褪去了不少青涩,多了几分历经世事后的沉毅与通透,心中又是骄傲,又是酸楚。
王曜见母亲情绪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