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在应和着书中的警示。
若这古籍所载不虚,眼前这场连绵不绝的阴雨,极可能是更大灾祸的前兆——水灾,以及紧随其后的瘟疫。
“不能仅凭古书臆断。”她合上书册,立刻唤来石头,“石头,你立刻去城外,沿着永定河、通惠河几条水道走一趟,仔细查看水位。”
石头不解:“姐姐,看水位做什么?”
“别问,仔细做便是。”姜绾歌语气不容置疑,“记下现在的水位刻度,最好在岸边做下不易被水冲掉的标记。每日都要去查看一次,水位若有明显变化,无论涨落,立刻回来告诉我!要快!”
“是!姐姐放心!”石头见她说得郑重,不敢怠慢,应声便冲进了雨幕中。
接下来的日子,姜绾歌一面密切关注着雨势和石头带回的水位消息,一面开始不动声色地布局。
她吩咐阿福:“阿福,分几批、从不同药行,陆续采购艾草、苍术、板蓝根、贯众这几味药材。量要大,但动作要分散,别引人注目。采购回来的,全部存入杏林堂最干燥的地窖深处。”
阿福看着清单,有些疑惑:“东家,这些多是防疫祛湿的药材,如今并非时疫季节,囤这么多……”
“未雨绸缪罢了。”姜绾歌打断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药材存放得当,不会变质。先备着,有备无患。记住,采购务必分散,别让人看出我们在大宗囤积。”
与此同时,醉仙楼的后院也忙碌起来。趁着难得的雨歇间隙,伙计们将大量鲜鱼剖开晾晒,大缸里腌满了层层叠叠的猪肉。整个后院挂满了鱼干、腊肉,弥漫着浓郁的咸香。
秋姨娘路过,看得惊奇:“绾歌妹妹,你这阵仗,倒像是要预备过冬了?还是醉仙楼要改行做干货铺子?”
姜绾歌微微一笑,找了个更易被接受的理由:“秋姐姐说笑了。只是看这雨下得没完没了,担心秋粮收成。若真有个闪失,粮价、菜价怕是要涨。咱们酒楼用度大,提前备些耐储存的干货、腌货,总归能省些成本,也能应付不时之需。”
秋姨娘点头:“倒也是你想得长远。这天气确实古怪,往年也没见七月里下这么久的雨。”
姜绾歌表面应对着,心思却全在石头每日的回报上。水位的变化,是验证古书预言的关键。
这天傍晚,石头浑身湿透、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脸色发白:“姐姐!河水涨得厉害!比昨天又高了一大截,快…快平到河堤顶了!水又浑又急,打着旋儿往下冲!”
“接近堤顶了?!”姜绾歌心头剧震。古籍的警示,石头亲眼所见的险情,两相印证,一场大水的可能性已极高。
“阿福!”她立刻下令,声音带着紧迫感,“采购速度再加快!艾草、苍术、板蓝根,能收多少收多少!价钱稍高些也可接受,但务必低调,分散来源!”
然而,如此规模的物资调动,终究难以完全瞒过有心人的眼睛。几天后,一个熟悉的身影带着宫里的气息出现在杏林堂门口——正是皇帝顾铭轩身边的心腹太监,刘公公。
刘公公脸上挂着惯常的、仿佛用尺子量好的笑容:“姜大夫安好。奴才奉陛下口谕,特来问问。听闻您近来在市面上大量收拢防疫药材?不知…是何缘故啊?”
姜绾歌心中一凛,知道顾铭轩的耳目已经察觉。她面上不动声色,语气如常:“刘公公有礼。杏林堂本就是药铺,定期补充药材库存是再正常不过的营生。近来雨水多,此类药材消耗也快些,故而多备了些货。怎么,这…也惊动陛下了?”
“哦?只是寻常补货?”刘公公笑容不变,眼神却锐利了几分,“可据奴才所知,您这‘补货’的量,似乎远超寻常呢。陛下也是关心,怕市面上有什么不好的风声,姜大夫得了消息,却未及时上达天听?”
这话绵里藏针。姜绾歌心念电转,依旧坚持:“公公说笑了。哪有什么风声?不过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