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心惊胆颤 橙橙是牛牛

14. 泥土般的故事——婴儿汤

小说:

心惊胆颤

作者:

橙橙是牛牛

分类:

现代言情

看完‘小曼’的故事,我靠在工学椅的软垫上,指尖下意识地摩挲着冰凉的金属电子烟杆。

薄荷味的雾气在口腔里弥漫开,带来一丝提神的凉意,却压不住心底那股沉甸甸的寒意。

文字构筑的画面太过真实:

孤儿院腐朽木地板的吱呀声、孩子们营养不良的苍白小脸、护工身上那股廉价肥皂混合着消毒水的味道、院长办公室里昏黄台灯下漂浮的灰尘……尤其是那场屠杀的细节,血腥味仿佛透过屏幕直冲鼻腔。

这绝不是靠想象力能堆砌出来的,它带着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在场感”,要么是顶尖恐怖作家的神来之笔,要么……就是某种烙印在灵魂里的记忆。

“有点意思。”我低声自语,职业性的探究欲被彻底点燃。

习惯性地吸了一口电子烟,让清凉的薄荷味在舌尖打了个转,试图驱散那点不适。

随即,我点开了论坛的个人主页搜索框,干净利落地输入了那个ID——“小曼”。

回车键敲下。

页面刷新,结果栏一片空白。

“该用户不存在或已被注销。”

系统提示冷冰冰地弹了出来。

我手指一顿,烟杆悬在半空。

账号不存在?

这不可能。

那篇投稿明明还在论坛首页挂着,点击量和回复都在实时跳动。

是系统延迟?还是……某种更诡异的情况?投稿成功后账号瞬间消失?这不合常理,也超出了普通论坛故障的范畴。

稳健和耐心是我为数不多自认的优点。

我压下心头那点异样,没有立刻刷新或尝试其他操作。

一个凭空消失的投稿人,一篇逼真到令人窒息的恐怖故事……线索并非全无。

故事里清晰地锚定了一个地点——“西郊云隐山麓”,以及那个承载了所有绝望的核心——“爱心孤儿院”。

打开新的浏览器标签页,调出H市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得益于我工作带来的一些特殊渠道权限,能接触到更详尽的历史档案)。

输入关键词:“H市”、“西郊”、“云隐山”、“孤儿院”、“历史档案”。

时间范围设定在……故事背景大约是八十年前?即1960年代左右。

经过几层筛选和权限验证,一条来自“H市地方志·未解密悬案卷宗(部分数字化)”的条目跳了出来。

条目本身很简短,状态显示为“数据修复中/部分损毁”,但关键信息清晰可见:

> **档案编号:HX-HS-194X-001**

> **事件名称:西郊云隐山麓“爱心孤儿院”特大凶案**

> **发生时间:约194X年(具体年份字段损毁,推算为1940s末期至1950s初期)**

> **简述:** 位于现H市西郊云隐山自然保护区边缘(原云隐山麓),曾存在一所名为“爱心”的私立孤儿院。

据残存档案记载,该院于上述时间点发生恶性案件,院内人员(包括孤儿、护工、院长等,具体人数记录缺失)几乎全部遇害。

案发现场描述因过于惨烈且年代久远,原始记录模糊不清,仅提及“非正常死亡”、“现场混乱”、“无明确财物损失”。

唯一可确认的是:案件发生后,五名犯罪嫌疑人失踪,至今未归案。

此案因线索匮乏、时代动荡,后被列为悬案封存。

——

我的呼吸微微一滞,连电子烟都忘了吸。

烟杆前端微弱的蓝色指示灯无声地亮着,映着屏幕上那几行冰冷的文字。

**名字、地点、性质——孤儿院灭门、凶手失踪……核心要素与小曼的故事高度重合!**

一股寒意悄然爬上脊背,下意识的摸上碗上的念珠。

这绝非巧合能解释。

一个八十年前就被封存、细节几乎被时间抹去的悬案,一个普通的网络论坛投稿者,怎么可能掌握得如此详尽?甚至比残缺的官方档案还要具体、生动?

“真实事件改编?”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更深的疑虑瞬间覆盖。

改编需要素材。

八十年前的旧案,信息极度匮乏,连官方记录都语焉不详。

普通作家就算想改编,去哪里找那些浸透在字里行间的细节?

地板的声音、空气的味道、人物的神态、行凶的疯狂节奏……小曼的文字,更像是一份第一视角的、带着体温和战栗的现场记录!

逻辑的齿轮在我脑中冰冷地转动:

1. **故事细节:** 真实到令人发指,远超“道听途说”或“艺术加工”的范畴,具备强烈的亲历感。

2. **投稿者:** ID“小曼”在投稿发布后立刻“查无此人”,如同人间蒸发,技术层面极难解释。

3. **历史事件:** 存在高度吻合的真实惨案,但关键细节早已湮灭在历史尘埃中,公众几乎无从知晓。

那么,“小曼”的身份就成了一个巨大的、散发着不祥气息的问号。

**她是如何知道这一切的?**

假设她是当事人……一个在那场浩劫中幸存下来的人……

我的目光死死锁住屏幕上那个模糊的年份:**约194X年**。

心脏的跳动似乎沉重了几分。

**即使假设“小曼”在惨案发生时,只是一个孤儿院里的孩子,年龄在8到12岁之间……**

我默默地进行着最简单的推算:

取中位数,假设惨案发生在1950年(194X年范围取中),她当时10岁。

那么到2040年的今天……

**她应该已经整整100岁了。**

一个百岁老人?这本身并非绝无可能。

但一个百岁的老人,能够如此熟练地使用现代化的网络论坛界面,精准投稿?

能够写出结构如此清晰、文笔流畅(甚至可以说具有相当文学张力)、细节丰富到令人窒息的长篇恐怖故事?

这其中的矛盾感强烈得让人头皮发麻。

可能性似乎只剩下两种:

代笔/团队操作:她通过他人(后代、助手)代笔,口述了故事。

但这无法解释账号的瞬间消失,以及口述能否达到那种身临其境的、浸透个人感官体验的文字精度?

而且,动机是什么?

一个百岁老人,为何要以这种方式,在一个灵异论坛讲述自己尘封的童年噩梦?

或者……

我没有继续想下去。办公室内恒温系统运作的微弱嗡鸣声似乎消失了,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一丝难以察觉的、源自心底的阴冷感悄然弥漫开来。

我抬手想吸一口电子烟,却发现不知何时,烟杆前端那点幽蓝的指示灯,已经无声无息地熄灭了。

金属外壳触手冰凉,如同握着一块刚从深井里捞出的石头。

无奈我只能将念珠摘下放进手里。

屏幕上,“该用户不存在或已被注销”的提示,与那份残缺冰冷的档案,像两块沉重的冰,压在我的心头。

那丝莫名的阴冷感并未散去,反而如同附骨之疽,缠绕在办公室里。

指尖无意识地转动起念珠,冰冷的触感传递着死寂的凉意。

小曼的身份之谜,已然成了一个逻辑的死胡同。

百岁老人?技术、精力、文风,三重不可能的大山,将这个可能性碾得粉碎。

代笔?动机不明,且无法解释账号的瞬间蒸发——那更像是某种规则之外的力量,强行抹去了她在网络上的存在痕迹。

剩下的答案,带着刺骨的寒意,呼之欲出。

被害人。夺舍。滞留在原地的灵魂。

这个念头一旦成形,先前故事里那些令人窒息的细节瞬间被赋予了新的、更恐怖的含义。

那字里行间浸透的绝望、恐惧、无声的控诉……那不是旁观者的记录,那是受害者本身在尖叫!

小曼,或者说,那个曾经名叫“小曼”的女孩,早已在那场八十年前的炼狱中死去。

她的身体或许被某个充满怨毒的亡魂占据、驱使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