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全本免费阅读 ggdowns.cc
*
苏洵慢吞吞的吃东西,顺便听俩人在旁边讨论朝廷攻打西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其实朝堂上吵的也是这些,京城街头巷尾议论的也是这些,打仗得有好处才能打,不然就是吃力不讨好,好处越少阻拦的人越多,仗也就越打不起来。
也的确是这样,自古中原都是最富庶的地方,从来只听过蛮夷寇边劫掠,没见过汉家王朝反过来打蛮夷抢东西。
汉家王朝拓土开疆多是为了保中原太平,有能力的时候可以往外打,中原内部都不稳当,只怕打下来也守不住。
打仗拼的不只是武力,还有军需粮草。
而且西夏和大宋中间隔着高山沙漠,越往西北走土地越贫瘠,军队没法在当地获得军需,只能等朝廷运粮草过去。
可沙漠里轻车来往尚且艰难,运粮的队伍只能更难走。
北魏大臣刁雍曾为薄古律镇镇将,薄古律镇是西汉时灵州设立的北方六镇之一,灵州就是如今西夏的西平府,被李继迁打下来之后就改名了。
刁雍有言:臣镇去沃野八百里,道多沙深,轻车来往,犹以为难,役车载谷,不过二十石,每涉深沙必致滞陷。【1】
所以收复西夏只军队能打还不够,还得克服万难把粮草运到前线将士们手里。
老苏慢悠悠吃了一会儿,看他们家傻儿子坚持“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心道到底还是小孩儿,太天真。
苏景殊坚持他的想法没有错,反正他怎么想都影响不到局势,还不准他做白日梦了咋滴?
他年纪小他先做梦,身在大宋也挡不住他有一颗扩张地盘的雄心。
凡是看得见的地盘就应打尽打,只有没用的官没有没用的地盘,能不能治理得好暂且放一边儿,先把地盘打下来再说。
就打就打,嘴长在他身上,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白五爷觉得他们景哥儿的话很有道理,打不打仗朝廷说了算,他们就是私底下说着玩,就打就打,朝廷管天管地还管他们做白日梦啊?
苏洵吃饱喝足放下碗筷,让人将桌上的残羹剩饭收拾下去,然后走过去给两个小傻瓜算账。
白五爷去过西夏,知道大宋到西夏的路有多难走。
只是翻山越岭也还
好,大宋境内也有很多山,山路挡不住朝廷的运粮队伍,可是翻过山后的那片沙漠怎么办?
官道狭窄,商队行人通过还行,运粮的队伍过去很容易就堵塞道路。
运粮的牛马牲畜需要草料,草料也得运粮的队伍自身携带,因此运粮的时候不能大量使用牲畜,不然草料供应不上,所以要往西夏运粮主要得靠人力。
按照一个役夫挑运六斗粮食来算,六斗粮食可以供一个成年兵丁吃一个月左右,但是别忘了,役夫本人还要吃粮,所以这个天数就得砍半。
白玉堂听的心里发虚,“一个役夫供应一个士兵也才能供应半个月的粮食,半个月够干什么?”
“这还是在后方有源源不断的役夫和粮草能供应的情况,要是后方的粮草供应不上,将士们深入西夏境内还回得来吗?”苏洵继续说道,“所以前线还得留够撤退的粮草,如此一来后方的压力就会更大。”
小小苏听的瑟瑟发抖,“然后呢?”
接下来要做数学题了是吗?
已知:役夫携带军粮6斗,一役夫一兵日耗0.4斗,兵丁日行三十里。
问:士兵最多能向前推进多少里?
是这样吗?
苏洵:……
这小子将来不去管军需补给简直对不起他这灵活的脑袋瓜。
白玉堂听的两眼蚊香圈,甩甩脑袋将那些听不懂的算术题甩出去,顺便把问题也甩出去,“明允兄,朝廷应该能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吧?”
他们现在运送军粮的确有点麻烦,但是以前汉唐打仗跑的比现在远多了,人家当时怎么运的粮食?
苏景殊举手抢答,“我知道我知道,以战养战,打到哪儿抢到哪儿,打到哪儿哪儿就是他们的粮仓。”
邻居屯粮我屯枪,邻居就是我粮仓,没毛病。
“打别的地方可以这么干,打西夏不行。”苏洵摇摇头,回道,“除非大宋的军队能直接打到兴庆府,不然深入多少里都是白搭,西夏境内贫瘠荒芜,大军根本没有东西可抢。”
白玉堂可以作证,“的确是这样,西夏境内的百姓自己都活不下去,大军想抢也没得抢。”
“所以解决办法有两个,要么增加役夫的数量,大量征调役夫保证军需,要么在西夏境内设置粮仓
,先把粮草运往西夏境内,然后再想办法送到最前线。”苏洵比划了个“二”,然后问他聪明的小儿子,“景哥儿觉得这两个法子哪个好用?”
苏景殊苦着脸,“爹,您应该问这两个法子哪个能用。”
大量征调役夫?还嫌民间的造反起义不够多啊?
先把粮草运往西夏境内?在后方和前线之间增加补给点分段运输,这主意的确可行,问题是运过去的粮草还是他们的吗?
将士越多后勤压力越大,可兵丁太少仗又没法打,打个仗怎么那么难?
小小苏蔫儿了吧唧,刚才的雄心壮志一点儿不剩,满脑子都是怎么运粮草。
昔有诸葛丞相造木牛流马,今有苏家小郎……
完全想不出来有什么法子呜呜呜呜呜。
苏洵拍拍儿子的脑袋瓜,慢慢悠悠的说道,“你能想到的问题朝中大臣都能想到,你想不到的问题朝中大臣也能想到,可以说他们有私心,但不能说他们没本事。”
甚至不用朝堂上吵架,平时雅集诗会议论起朝政也是这么吵。
吵架不光要有气势,还得有理有据,无凭无据的吵架都没有底气。
其实西夏这事儿不是最近才有的风声,早在李元昊被杀之后朝中就有趁机灭夏收复失地的声音。
西夏没了李元昊这头猛虎,大宋出了个战无不胜的狄青,此事不战更待何时?
然后那些人就被三司主管财政的官员喷了个狗血淋头。
假设大宋派三十五万大军出征,就算征调二十五万役夫也只能供应七天的粮草。
按照最好的情况来假设,大军路上不会狂风暴雨沙尘那些恶劣天气,将士们行军时不会生病受伤能日行四十里,西夏朝堂也都跟瞎了一下看不见大宋的军队在往前推进,总之就是什么坏情况都没有,即便是这样,大军也只能往前推进三百里左右。
三百里够干什么的?大军辛辛苦苦往前推进三百里然后给西夏人看笑话?
苏景殊灵光一闪,震惊道,“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接下来西夏只要坚壁清野,将所有的兵力收回兴庆府,以一国之力守国都,耗也能把大宋的军队耗死在城外。”
“是这个道理。”老苏满意的点点头,不错不错,已有几分他的机智,“西夏建国时间再
短也占据西北几十年了,党项人的骑兵和契丹人不相上下,骑兵不敢骚扰大军,三天两头去粮道上捣乱也是个大问题。就算大宋的军队真的打到兴庆府,除非有上百万的役夫源源不断往前线运粮,不然要不了多久大军就是不战而溃。”
征调上百万的役夫去支援打仗,中原的地谁种?粮食从哪儿出?
妥妥的胡闹啊!
白玉堂托着脸听他们父子俩讨论,感觉他出现在这里和这父子俩格格不入。
所以说,景哥儿是怎么从开战后大宋的粮草供应不上想到西夏要坚壁清野以一国之力守国都的?西夏人自己能想出来这么个应对之法吗?
读书人真可怕,他要找个江湖人缓缓。
白五爷告别越说越复杂的父子俩,恍恍惚惚离开苏家,转身翻进开封府。
——展昭,你肯定也听不懂对吧?
苏景殊目送白吱吱翻墙出去,然后扭头继续问,“所以爹,朝廷就放着西夏不管了?”
“怎么可能?”苏洵挑了挑眉,“你看咱们官家像是忍气吞声的人吗?”
苏景殊歪着脑袋仔细想想,然后乖乖摇头,“不像。”
上一个官家看着温温吞吞好脾气,实际上也是温温吞吞好脾气,谁给他气受他都受着,总之就是“以和为贵”。
这一个官家看着也是温温吞吞好脾气,但是却是个白切黑,目前来看好像还没人能让他吃亏。
朝中情况他不太了解暂且不说,就之前官家继位辽国使臣来京城,皇宫一炸直接把那些耀武扬威的契丹人吓成了瘟鸡。
银绢土地都不敢要了,还从此停了输送了几十年的岁币。
要不是辽国那边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官家甚至那时候就能让使臣开口把燕云十六州要回来。
西北贫瘠,燕云可一点儿都不贫瘠。
新官家看着像是奉行“以和为贵”的人,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反正肯定不是乐意吃亏的人。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物极必反。
官家窝囊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成了皇帝,再窝囊就不合适了。
咳咳,说着玩的,童言无忌,不能当真。
苏洵的表情一言难尽,“景哥儿,你觉得你还能用童言无忌这个理由来胡说
八道吗?”
十几岁的大孩子了,要胡说八道也得换个新的理由。
苏景殊眉眼弯弯,“我是爹的儿子,在爹面前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小孩儿。”
他只在亲爱的爹爹面前胡说八道,出门在外要注意形象,让他说他也不说。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个道理他铭记于心,绝对不会因为言辞落人口实。
老苏无奈叹气,“想的很好,希望你能说到做到。”
道理谁都会说,能不能做到就说不准了。
他们家三个臭小子,除了子由是个稳重的性子,剩下两个哪个都不像能安稳不惹事的。
尤其是这个小的,最会惹事的就是他。
苏洵双手负后,一边摇头一边往外走,吃饱了消消食,看天色像是要下雪,不知道这场雪下完城外会有多少房宅被压塌。
“诶诶诶,爹,您还没说完呢。”苏景殊看他爹要走赶紧把人拉住,跑题就跑题,跑完了还得再拉回来,不能跑完就扔下刚才的问题不回答了,“朝廷不会放着西夏不管,然后呢?”
他只记得后面北宋联金灭辽联翻车导致北宋变成南宋,再后面南宋联蒙灭金又翻车导致南宋也没了直接进入蒙古人统治的时期。
两次大翻车翻的太跌宕起伏,他想记不住都难。
但是西夏是什么情况他还真不清楚,对不住,西夏的存在感和隔壁辽金相比实在有点低,对上出了个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国更是不够看,他觉得他没印象也情有可原。
上辈子有没有印象都无所谓,他不是专业人士也用不着这些偏门知识,这辈子不行,人在北宋,正值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混乱时期,什么都不知道可不行。
所以万能的爹爹,您能推测一下朝廷接下来会往哪方面行动吗?
苏洵再次叹气,“景哥儿,爹要是什么都知道现在就不会在家里无所事事,而是到政事堂当宰相了。”
小小苏两眼亮晶晶,“那您就努努力去政事堂当宰相,人家富相公也没考中进士,现在不也是宰相了吗。”
富相公靠进士不中然后以布衣身份应茂才异等科考试进入仕途,是大宋罕见的没考中进士也能进入政事堂成为宰相的牛人。
他们家老爹也是个牛人,也有机会参加制举考试
,前面有富相公那么好的例子,要不再努力努力?
他思想不端正他承认,他就是想当官二代。
苏洵:手痒痒.jpg
苏景殊见状不对缩缩脑袋,“好吧好吧,您不努力,把努力的机会留给我行了吧。”
“臭小子,还挺自信。”苏洵实在拿他没办法,只能被他拉回去继续分析朝廷对西夏的策略。
找他分析有什么用?他说的又没人听。
老苏摇摇头,说来说去还是那几句话,官家有心灭夏是一回事儿,国库能不能支撑灭夏之战又是一回事儿。
在朝中的问题没解决之前,他觉得西北边关就算打也只会是小打小闹,大宋的军队不会深入西夏境内去打仗。
朝中什么问题?
这样,想想范文正公前些年想改什么,问题还不仅仅只有那些,想去吧?
老苏挥挥衣袖潇洒离开,留下一个目瞪口呆的小小苏站在原地当木头人。
包括但不仅限于范文正公改革的内容,这改得完吗?
他有生之年能见到问题改完吗?
苏景殊拍拍脑袋,第不知道多少次感觉大宋药丸。
也是,那些问题要是能改完,大宋也不至于沦落到联金灭辽最后把自己折腾成了南宋。
小小苏蔫儿了一会儿,很快打起精神恢复活力。
不管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哪怕山前拆车卖轱辘,他们是包青天世界的大宋,肯定不会沦落到正史上的下场。
文艺作品就要有文艺作品的样子,不野怎么有资格称为文艺作品?
让他研究研究范文正公当年都想改什么又为什么会失败,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失败乃是成功之母,总结失败的经验,多研究研究肯定能研究出能用的法子。
进入腊月,太学的课程没有受到天气的影响,太学生们依旧卷生卷死,好在朝廷对太学这些未来的国家栋梁很重视,厚衣炭火和补贴的发放非常及时,不至于出现“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的凄惨情况。
太学中好些直讲都是亲身经历当年那场变革的人,学堂和朝堂息息相关但是又不一样,朝堂上参与变革的大臣在失败后被贬出京,太学改制后即便后来规矩被改回来了许多也没动直讲先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