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被赶出尚书府时,才四岁 东海日出

29. 第 29 章

小说:

被赶出尚书府时,才四岁

作者:

东海日出

分类:

古典言情

村长比儿媳们想得更多,外面虽然也难,但赵家未必那么好,苏家那么大的产业都没了。

外面要不说是被苏白卖光了为儿子求医,要不说是苏白卖光了家产补贴了大伯和堂兄。内里究竟怎么回事外人又怎么清楚呢。

单单以这次来看,赵家因为周氏跑回老家,就把苏叶一家身无分文的赶出来,便可以看出他们家的态度。

只不过人家的借口找的好。说周氏私奔,还联合外人往自家身上泼脏水,又口口声声分辨赵家和苏家,这才一怒之下把人赶出来。

这样的话表面听听说的过去,但经不起推敲。

不过,这都是人家的家事,外人也管不着。

若不是苏叶做了解释,又和自己家有了来往,村长也不会去多打听的。

村长没有拦着孩子们和苏家接触。苏叶一家都是有能耐的,孩子们跟着他们学点东西也好。

赵家都已经把一家四口赶出府了,苏家落得一穷二白,还有什么好谋夺的。

.

赵府,赵樊坐在书房内,听着下面人的汇报。

“……大爷他们去了周氏的老宅,把周氏留在宅子里的干药材全卖了,买了一辆小推车,三姐弟每日进山捡柴火,看样子应该是为过冬打算。大爷没有把脉看病,还是吃的之前买的药。”

“还有一件事,前两日进去了一个小偷,被迷晕后让大爷他们抓了,后来请了村长做主。小的找过小偷,他自己交代,说是被二姑娘半夜起床迷晕的,小人猜测可能是周氏给二姑娘防身用的迷药。周氏一直没露面……”

赵樊挥挥手让人下午,等人走了才意味不明的笑了下。

“苏怡那丫头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周氏是拿她周家的那一套在教她,还真想让这个丫头继承她的衣钵,可惜啊,那丫头可没遗传到她的特殊。”

秦管家候在下首,闻言也笑了笑。

“老爷说笑了,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神奇之人,周氏家世不好,连医术都是自学的,要不是……老奴看,周氏是真的想让二姑娘继承她的志向,这些年都把她当医者教。不像大姑娘,琴棋书画都是照着名门闺秀培养的。”

赵樊瞧不上周氏的小家子气:“你指望她能有多宽广的眼界,每天守着她的药草,若不是……你当我能瞧得上她?”

秦管家陪笑:“老爷说的是,不过这周氏也没把事情做绝,她只挖走了自己那部分药草,您指明的那部分一株都没动,想来也是念着那点香火情的。”

这些药草可以用一两年了。

“她倒是想,但她敢吗?还不是为了她那三个孩子着想,继续盯着,别打草惊蛇,说不得周氏哪日就自己现身了。”

秦管家躬身应是。

苏怡遇到了人生中第一发愁的事,发现她爹怕虫子,尤其是地龙和青菜虫这样的虫子。

如果是她两个弟弟,她肯定又嫌弃双胞胎。但因为是爹,她只能找补安慰自己可以理解。

可她爹又提了自己去抄书的事,看来是真受不住这些虫子了。

苏安良也没想到自家爹这么想逃离虫子,但也不可能同意他给书铺抄书。想了想,有了主意:“您别给书铺抄书了,我听二娃说,村里明年有七八个孩子入学,您买了白纸默写千字文和三字经卖给他们吧,让他们付定金,价格便宜点,他们肯定乐意的。”

离明年入学还有这么长时间,爹抄书不用赶时间,而且这些书也简单,费不了多少精力。

苏叶一想也可行,这样一来比抄书还赚的多点。

苏安良打开了思路,又兴致勃勃道:“等快春节了,爹可以买红纸回来写对联卖,爹的字好,对联也比外面大街上卖的有意思,肯定很多人买。”

这样的事苏叶爱干,满口应下来。

他发现自家二小子挺有生意头脑,脑子也灵活,只是商人地位低下,不是个好出路。

苏安良还不知道自家爹不想让他行商,他可是励志做一个大商人的。地位的事他想的很开,哥哥说他会当大将军,到时候有哥哥做靠山,谁敢欺负他?

更何况他姐这么聪明,爹娘不也是照着医者培养的。

医者也就是名声好听,还不是匠人,士农工商,匠人的地位也没好到哪里去。

只要有本事,能过上好生活,地位低点就低点呗,他想的很开。

这倒是他想岔了,苏叶对三姐弟的期盼就是活着,好好活着,自在有尊严的活着。

夫妻俩把苏怡往医者上培养也不是真如嘴上说的那样继承母亲的衣钵,一切不过是为了让她拥有活下去的资本罢了。

那时候夫妻俩不知道还会有孩子,就这么一个女儿,总不能指望把她培养成士吧。

农的地位说起来高,但实际上还比不上工匠实际。

正好她母亲有一身不错的本领,只要她好好学,习的一手好医术,生活必定无忧。比向大家闺秀培养更符合他们家的情况。

但两个小子不同,苏叶是希望他们从文武中选一途的。武艺能安身立命,文学能获得权柄。两个小子总要有一个可以立起来保护他们姐姐。

但双胞胎暂时还没想那么远,他们现在还依靠着姐姐,累着了还指望着姐姐帮他们呢,让他们保护姐姐……

还是等长大了有底气了再说吧。

苏怡就更没指望两个长不大的笨蛋弟弟了。

他们能顾好自己就不错了,等他们能保护她的时候,她已经不需要别人的保护了。

一大早,苏安良就和哥哥去找了二娃三娃,和村长娘子谈好了一本千字文和一本三字经的价格,收了五十文定金,约好交书的时间。

又让二娃领着他去了其他几家准备送孩子读书的人家。

有村长娘子背书,很快就达成了交易,顺便宣传了一下他爹春节前写对联卖的消息。

然后欢天喜地的揣着一包铜钱往回走。

苏怡不远不近的跟着他们,总算对他另眼相看了点。这家伙干啥啥不行,唯有一张嘴利索的很。

接了活,苏叶松了口气。

趁着村长儿子进城卖东西坐了村长家的牛车进城。

去书铺挑了笔墨纸砚,苏安良知道价格,帮着父亲砍价,多拿了一叠白纸才作罢。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苏叶在吃食上从不亏待三个孩子,所以又去了肉摊买肉。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