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璋听了贾琏的建议,将自己的院子定名为鹤鸣苑,还请匠人斫制了新匾额挂到了院子外面。
这些事情暂且不提,只说二房堂嫂李纨在年初诞下一子,按照贾珠的遗愿,李纨将这个孩子取名为贾兰。
如今贾兰已经两三个月大了,长得白白胖胖,十分可爱。
贾母对贾兰颇为喜欢。
怎么说,贾兰也是她头一个曾孙呢。
不过王夫人却不大爱她这个孙儿,只一心牵挂着她的宝玉。
毕竟贾兰是李纨后半生的指望,又不是她的指望。
孙子哪里有儿子靠得住呢?
她心里甚至还怨怪李纨和贾兰呢。
若不是珠哥儿想留个后,又怎么会早早去了呢?
反正她是一点儿也不提贾政是怎样把贾珠气死的。
不过,如今王夫人也没法子在李纨面前大摆婆婆的款儿了。
李纨为贾珠守寡,是为节妇,就连外面人都夸李家好教养、李纨好仁义,王夫人又怎么能够磋磨这样的好儿媳妇呢?
而且贾母对贾珠留下的孤儿寡母也很是照顾。
在李纨养胎时,贾母就把李纨的月钱提到十两了。
后头李纨生下贾兰后,贾母可怜她寡妇失业,又给她添了十两,如今李纨每月的月钱都和贾母平齐了。
这其中的庇护意味,王夫人却是不能装作看不见的。
而且李纨在贾珠去世后,脾气秉性也变了许多——她再没心肠奉承贾政夫妇了。
公婆爱怎样就怎样吧,她只想好好地把她的兰哥儿养大。
至于公公婆婆会不会更喜欢宝玉,忽视她的兰儿……
她根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因为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公爹的想法她尚且不知,但是婆母是必然会打压兰儿这个嫡长孙,妄图让宝玉成为二房的继承人的。
大爷还在世时,婆母就偏心宝玉……
这种心肠,是不会因为她婉转奉承就产生改变的。
不过李纨根本就不在意。
被公婆这样的人重视难道是什么好事吗?
被公爹贾政重视是会催命的,夫君贾珠就是前车之鉴。
而婆母王氏,嘴巴上说着菩萨的言语,肚子里装着
蛇蝎的心肠;大字不识一个,国法不通半条,李纨还担心她会把自己的孩儿教坏呢。
不喜欢就不喜欢,当谁还稀罕?
李纨只盼着老太太能长命百岁,这样两房不用分家,她也不必在婆母王氏手下讨生活。
日后把兰儿养大,她也就熬出来了。
自此以后,李纨自是闭门抚养贾兰,暂且不用多表。
却说贾璋通过岁考后没多久就收到了一份请帖。
尚宝寺卿陈瑞祥要举办藻园文会,邀他过去游园。
陈瑞祥此人,乃魏国大长公主之子。
去年皇帝赏了他一块地皮,他便想着要自造新园。
建园时,陈瑞祥说过,待新园建成后,定要效法古人举办雅集,好荟聚潘江翰墨、重演蕴藉风流,从而实现自家对金谷兰亭的向往之心。
蒋凤举是很支持贾璋去参加藻园文会的。
之前他压着贾璋,不许他经常参加文会,只偶尔让他出去松散松散的原因有二。
一来,县试的同年和府试的同年里头,少有能在科举这条路上走到最后的。
为了这些以后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的人浪费时间,本就不值当。
二来,贾璋这样年幼,若是遇到心机深沉者言语设计,或是遇到浮行浪子引他学坏,或是遇到吹捧奉承者后迷失本心,又该怎么办呢?
蒋凤举却不知道,他的这位小学生内里是一副成人的心肠。
哪里又会被人带坏,天真到轻易上别人的钩,甚至被别人的奉承冲昏头脑呢?
只是这转世重生的秘密,贾璋连父母都没有告诉,又怎么会告诉蒋凤举这位西席先生?
因此贾璋只是虚心接纳蒋凤举的建议,在家里安静读书罢了。
所以蒋凤举本来也不是不让贾璋参加文会。
他只是不让贾璋参加那些良莠不齐的文会罢了。
而陈瑞祥的藻园文会,在蒋凤举心里就是一场有益的雅集。
以陈瑞祥的身份,他精心举办的文会,必会邀请大儒宿老、才子翰林,或是各家各户有声名的子弟,贾璋参加这样的文会,才会能有所广益。
而且蒋凤举本人也曾做过翰林官,因此也收到了一份请帖。
贾璋可以和他一同过去。
这世上再也没有比这更让人放心的了。
更何况陈瑞祥的先考陈济出自齐国公府,后来因为尚主才分府别居。
陈瑞祥本人,正是齐国公府三品威震将军陈瑞文的堂弟。
四王八公同气连枝,贾璋参加陈瑞祥举办的文会,就算没有什么格外的好处,却也不会被人磕了碰了的。
最好的情况就是贾璋能在文会上展现自己的才学,出名要趁早,孔融四岁让梨,孝悌名声广为流传,未尝不是幕后操作、打造人设的结果。
当然,就算没有机会展现才学,去看看藻园如画风景,和陈寺卿这位世叔认个脸熟,也不是什么坏事。
贾璋两人到了藻园后,奉上帖子,施施然进去,只见园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烟柳画桥、风帘翠幕[1],果然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在游园时,蒋凤举看到了不少翰林。
他致仕前就在翰苑当差,后来去了礼部,和翰林院也有事务上的往来,因此和这些人大多都能认个脸熟。
有些翰林官还记得蒋凤举这位脾气不错的前同僚,也会上前和蒋凤举搭话。
吴编修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不但高高兴兴地拉着蒋凤举说话,见他身边跟着一个孩子,还好奇的问道:“蒋朋友这是带小孙子来了?”
蒋凤举笑道:“这孩子可不是我家孙儿,而是我的学生,荣国府的贾璋。璋哥儿,这位是翰林院的吴编修,你还不快点过来拜见长辈?”
贾璋上前去,作揖问好道:“学生贾璋拜见编修,编修若不介意,直呼学生名字就是了。”
吴编修身边还有一个在都察院当差的同年,姓叶名士高字退之的。
贾璋在吴编修介绍了此人来历后也上前去行礼拜见这位叶大人,其中言语,却也不必详述。
只说双方厮见过后,吴编修和蒋凤举便又寒暄起来。
而贾璋这个晚辈,只是在旁边静静地听他们几个大人说话而已。
吴编修的同年叶士高却在一旁思索着。
贾璋这个名字好生耳熟,他好像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似的。
想了好一会儿,叶士高才想到贾璋是谁了:“唔,你是不是去年宛平县试的案首?我看过你的文章,在你这个年纪里是很
难得的。”
贾璋连忙谦逊地道:“先生过誉,学生听了实在惭愧。”
贾璋可不敢把叶士高的客套话当真。
叶士高叶大人可是都察院的佥都御史,这样的人个个案牍劳形,哪里有时间看他的幼稚文章?
想来是这位叶大人偶然间从哪里听到了一耳朵,本人记性又好,这才想起来他曾中过宛平县案首的罢。
贾璋却没有想到,这位叶风宪真的对他本人很感兴趣,在夸了他之后又连着问了他好几个问题。
这些问题既有和四书五经有关的,也有和生活琐事有关的,乱七八糟的,什么问题都有。
但是贾璋还是细细地答了,心里却十分纳罕。
叶士高堂堂四品要员,为何对他一个孩子这般亲切,又这般感兴趣呢?
他却不知,当初府试填榜时,叶士高的师弟沈四象本是要录他做第一名案首的。
但是府尹朱城要选李阁老的侄儿、大兴县案首李程做府试案首,好给李程凑个小三元出来。
因为这个,即便贾璋的时文比李程写得好,但还是被朱城以贾璋年纪小,需要往下压压,省得贾璋生出骄矜之心的名义给按到了下面去。
若不是沈四象极力为贾璋争取,恐怕他的名次还要往后挪一挪呢。
只是沈四象不爱表功,在各位童生去拜谒宗师时也没提这件事。
更何况这事情说多了,说不得还会让别人以为师相(杨宗祯)对李阁老不满呢,所以沈四象就和师兄叶士高说了这件事。
叶士高也是因为这个,才记得贾璋这个名字。
他当时听沈四象提起这件事时,就觉得惋惜。
如今见到贾璋真人,只见他眉清目秀、唇红齿白,行步端庄、言辞敏捷,更是生了十分的欢喜。
他揉了揉贾璋的脑袋玩笑道:“小小年纪就这般规矩,真不知蒋兄是怎么教你的?他是不是很严格?若是受不了了,不如自己跑过来给我当学生,我肯定不逼你念书。”
贾璋也不躲,只腼腆着拒绝道:“蒋先生待我很好,我且没有从夫子处逃跑的意思呢。谏台大人莫要消遣我了,您头戴獬豸冠冕,案牍劳形,哪里又有时间跑去教导学生呢?”
叶士高见他这样进退得宜,虽然知道贾璋的
腼腆大抵全是装的,但却更觉得贾璋合他的眼缘了。
贾璋也颇喜欢这位叶大人。
谁不喜欢诙谐随和,又待你格外亲切的人呢?
就在几人说笑间,一个锦衣缎裤的小厮走了过来,见到贾璋后喜出望外地问道:“阁下可是荣国府长房的三爷?
贾璋心里猜测了一下对方的身份,嘴上回道:“我就是,你找我有什么事?
那小厮面上堆着笑:“贾三爷,我家老爷听人说您来了,就抱怨说老亲家的孩子来了,怎么不去找他这个世叔?
“又说他当年和令尊是极好的。只是这些年令尊不爱出门,我家老爷见他也见得少了,心里却是十分想念呢。如今知道您来了咱们家的园子,便想请您过去一见……
“您这边若是不忙,还请您赏小的一个面子,稍移尊步,去见见我家老爷吧!
贾璋看向了蒋凤举,蒋凤举点了点头。
贾璋的两个亲信小厮雪檀和黄柏都是练家子,打小就跟在高彬身边打熬功夫,有他们跟着,蒋凤举也不怕贾璋遇到什么危险。
见蒋凤举同意他去,吴编修和叶士高也不介意他中途离去,贾璋便和几人告别,带着雪檀黄柏,跟着那锦衣小厮去了。
心里暗自琢磨贾赦和陈瑞祥能有什么关系。
要按照这个小厮的话来推断,这位陈寺丞和他爹的关系应该是很不错的。
但既然关系不错,又为什么多年不见呢?
贾璋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作者有话要说
[1]景色描写来自于柳永《望海潮》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腼腆大抵全是装的,但却更觉得贾璋合他的眼缘了。
贾璋也颇喜欢这位叶大人。
谁不喜欢诙谐随和,又待你格外亲切的人呢?
就在几人说笑间,一个锦衣缎裤的小厮走了过来,见到贾璋后喜出望外地问道:“阁下可是荣国府长房的三爷?
贾璋心里猜测了一下对方的身份,嘴上回道:“我就是,你找我有什么事?
那小厮面上堆着笑:“贾三爷,我家老爷听人说您来了,就抱怨说老亲家的孩子来了,怎么不去找他这个世叔?
“又说他当年和令尊是极好的。只是这些年令尊不爱出门,我家老爷见他也见得少了,心里却是十分想念呢。如今知道您来了咱们家的园子,便想请您过去一见……
“您这边若是不忙,还请您赏小的一个面子,稍移尊步,去见见我家老爷吧!
贾璋看向了蒋凤举,蒋凤举点了点头。
贾璋的两个亲信小厮雪檀和黄柏都是练家子,打小就跟在高彬身边打熬功夫,有他们跟着,蒋凤举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