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县令之女 春温一笑

1. 001

小说:

县令之女

作者:

春温一笑

分类:

穿越架空

京郊许镇,青云客栈。

整个客栈都被定襄侯府包下了,没有闲杂人等,很安静。

尤其是左上房和右上房,主人尚在沉睡,一丝声响也无。

厨房里,红泥小火炉上分别坐着圆润可爱的陶壶和雅致美丽的银壶。

两个小侍女看着炉火,小声说悄悄话。

“府里三姑娘用金壶烧水,这位才来的六姑娘用银壶烧水,看来还是比三姑娘略差了些。”

“不差了。府里姑娘们喝的水,全是用银壶烧的。三姑娘那把金壶,是二公子立了功,万岁爷赏的,别的姑娘羡慕不来。”

“也是,谁让三姑娘有位指挥使父亲呢。”

定襄侯府从前有两位公子:世子水益,二公子水巽。世子水益体弱,只在羽林卫挂了个指挥佥事的虚衔,不领实差;二公子可是金吾卫指挥使,三品大员,天子近臣,位高权重。

世子水益有四个女儿,长女水姃、次女水妦已经出嫁,四姑娘水媗、五姑娘水娫是双胞胎,今年十六岁;二公子只有一个女儿,便是三姑娘水媖了。

府里对几位姑娘一体教养,吃穿用度都是一样的,并没有偏着谁向着谁。可三姑娘的父亲是金吾卫指挥使,俸禄高,得的赏赐也多,三姑娘比姐妹们奢侈些、讲究些,在所难免。

如今定襄侯府又多了位三公子:怀县县令水兑。

水县令甚至不是进士出身。他在偏州小县长大,只考中了举人,之后连进京的盘缠也凑不齐,只好进县学当了教谕。后来才辗转升为怀县县令。任怀县县令时捕贼有功,进京接受嘉奖之时偶遇定襄侯,很是投缘,拜为义父。

三公子原名江涚,既拜定襄侯为义父,便将原来的名字拆开,姓水名兑,字悦之。

怀县县令,不过是个七品芝麻官。

三十多岁的县令,说来也算难得了,但水县令和二公子水巽同年同月同日生,水巽已官至三品,大权在握。

两相比较,水巽强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水巽的女儿水媖,定襄侯府的三姑娘,据说是这一辈姑娘当中最出色的,才貌双全,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尤其擅长画画,所作《春日乐游图》,连皇后娘娘都颇为赞赏。

三公子膝下唯有一女,便是小侍女口中“才来的六姑娘”了。

圆脸小侍女名叫小溪,有些忧心,“我听青矶姐姐的话意,咱们是要派去服侍六姑娘的。也不知六姑娘脾气性情如何,好不好伺候?”

容长脸小侍女名叫小泉,消息灵通,“六姑娘打小在江县长大,从没用过婢女,我听说昨天杏儿姐姐替六姑娘倒了碗茶,六姑娘站起来接的,还说谢谢……”

小泉实在忍不住,掩口而笑。

婢女倒茶,姑娘站起来接,可真有意思!

小溪虽也笑,却也放心了不少,“看来六姑娘好伺候。”

跟着这般好说话的六姑娘,日子肯定好混。

“六姑娘那都不叫好伺候了,她都不用人伺候。”小泉既觉得新奇,又有几分看不起,“她把杏儿姐姐等人全打发走了,自己洗漱的。”

“为什么?”小溪不解,“有人伺候不好么?”

“怕露怯呗。怕被笑话。”小泉自以为很通透,懂得很多。

“水烧好了么?”杏儿过来问。

杏儿是府里的二等丫头,比小溪小泉地位可高多了,两个小侍女忙站起身,“就快好了。杏儿姐姐,六姑娘起了?”

“还没呢。不过六姑娘翻了个身,应该快要起了。你们看好了,六姑娘若起了,洗脸水、茶水都要现成的,不可耽搁。”杏儿交代过后,匆匆走了。

小溪小泉不敢怠慢,拿扇子轻轻扇着,盼着水赶紧烧开。

……

水闲一觉醒来,容光焕发。

她十五六岁的年纪,本就精力充沛,虽然长途跋涉而来,但昨晚一夜好眠,也便恢复了体力。

芙蓉锦被,瑟瑟枕,香罗帐。

水闲从来没有这样的物质享受,眼前是一片锦绣,鼻间是若有若无的幽香。

如果她在定襄侯府长大,眼前这一切,便毫不稀奇。

但她从小便和父亲一起生活在偏州小县,粗茶淡饭,居穷守约。

“真的是义子么?”水闲心中怀疑。

父亲写信给她,只提到因和定襄侯相貌相似、性情相投,因而拜为义父,其余的便一笔带过了。

父亲是定襄侯义子,她便是定襄侯的义孙女,按说应该待遇不高。可定襄侯府直接给她包了个客栈,还派了这么多侍候的人,过份重视了。

丫头婆子们称呼她“六姑娘”,好像她是定襄侯府正经千金似的。

她和定襄侯府那些千金小姐可不一样,差别大了。

定襄侯府的千金,学的是琴棋书画,她也善画,不过她擅长的是“画影图形”的画,捉拿犯人用的。

想到捉拿犯人,水闲一骨碌起来了。

昨天进到许镇的时候,天色已晚,她看到街上有缉凶的画像,却没看清楚。

她要邀请师兄,一起过去看个仔细明白。

缉凶画像一般是有悬赏的。

怀县的养济院、孤儿院,只收女童的明珠书院,哪家都缺钱。

做为怀县县令之女,她要为父分忧,多筹些善款,在怀县境内做到“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水闲这边才有动静,侍女小余便听到了,忙轻手轻脚的过来,掀开帘账,含笑问好,“姑娘醒了?口渴么?要不要喝水?”见六姑娘两颊嫣红,眼角含笑,心中一喜。

六姑娘一点不认生呢。

另一个侍女小成拿出许多锦缎衣衫,请六姑娘挑选。

水闲要出门,不愿穿得这么华丽,还穿了自己原来的布衣布裙。

发髻随意挽就,没戴任何首饰。

“姑娘,这也太素了。”小余委婉提醒,“不合您的身份啊。”

水闲不在意,“我有什么身份?”

杏儿带着几个丫头鱼贯而入,丫头们手里或捧脸盆,或搭手巾,或捧青盐,或拿香皂盒,请六姑娘洗漱。

又来了。

水闲有些无奈。

她生长在寒门,实在不习惯这个阵仗。

本想着像昨晚一样,让杏儿等人把东西放下,她自己洗漱,但看到杏儿脸上那抹看似恭敬实则轻慢的笑容,水闲改了主意,拿起香皂闻了闻,“这玫瑰皂味道还行,不过我更喜欢蜂蜜的。”

杏儿今早特地带了六个小丫头,以为六姑娘肯定没见过这个场面,肯定会被镇住,毕竟六姑娘是会站起来接茶水的人嘛,却没想到六姑娘的评价是“还行”。杏儿脸上的笑容淡了些,浅了些,弱了些。

小余殷勤道:“姑娘先凑合着用,改天给您换蜂蜜味道的。”

水闲洗过脸,丫头奉上青盐,请六姑娘擦牙漱口。

青盐凉血明目,有很好的保健清洁效果,但水闲用不习惯,取出自己喜欢的牙膏,“这是我师父制的茉莉口味牙膏,用完口气清爽,有一股淡淡的茉莉香气。”

“这牙刷也是我师父做的,柄是我喜欢的粉蓝色,还挺好看的。”

水闲挤牙膏、刷牙,杏儿等人都看呆了。

她们也算是见过世面,却只见过用青盐擦牙,像六姑娘这样用牙刷牙膏,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姑娘,牙刷好用么?”小余忍不住问道。

“元代诗人郭钰曾有诗句‘南洲牙刷寄来日,去垢涤烦一金值’,可见是极好用的。”水闲笑答。

杏儿暗暗将“元代诗人”“郭钰”“牙刷”记了下来,打算回府后告知三姑娘。

六姑娘懂的,三姑娘必须懂,说什么也不能落到六姑娘后面。

水闲洗漱完毕,杏儿端着银壶殷勤问道:“姑娘早起习惯喝水,还是喝茶?”

“银壶?”水闲感兴趣的瞅了瞅。

杏儿的自信又恢复了不少,微笑解释,“府里几位姑娘,喝的水都用银壶烧。”

水闲不由的笑了,“用银壶烧水,果然是侯府作派。所谓‘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要沏出好茶,不光要有好水,还要有好的烧水壶。宋朝茶学家蔡襄提及烧水壶,‘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宋徽宗说的是更直接,‘瓶宜金银’,就没考虑过除金银之外的其他材质。”

水闲这番话说出来,杏儿等侍女或多或少有几分佩服。

六姑娘真有学问啊。

六姑娘说的是什么,她们都听不大懂。什么叫茶学家?什么叫瓶宜金银?

小余也不完全明白,“姑娘,那这银壶烧水好不好啊?”

水闲实事求是,“银壶天然洁水,又雅致美丽,好极了。若说缺点,只有一个,便是贵。”

“那不怕。”小余实诚的道。

定襄侯府有钱,不怕贵。

水闲客气的告诉杏儿,“劳烦替我倒杯水,谢谢。”

水闲还和昨晚一样彬彬有礼的道谢,杏儿却不敢像昨晚一样流露出笑意了,执壶倒水,恭敬奉上。

“洪嬷嬷来了,洪嬷嬷里面请。”外面的小丫头一迭声的道。

洪嬷嬷人到中年,四十多岁,很富态,锦衣缎裙,衣着讲究,面带微笑进来,问了好,挑剔的打量水闲,“六姑娘穿得这也太素了?还是换换吧。”

布衣布裙,寒酸落魄,哪有半分侯府千金的气派。

水闲不在意,“已经穿好了,换来换去的太麻烦,就这样吧。”

洪嬷嬷无奈,呈上一份菜单,“咱们来得匆忙,没带厨子,早膳要到丰乐楼去叫。六姑娘请点菜。”

水闲没点,“我要出去逛逛,早餐出去吃。”

洪嬷嬷颇为不悦。

她是定襄侯夫人的陪房,有几分体面,连侯府的几位姑娘都尊敬她,六姑娘初来乍到,却这么不给面子。

洪嬷嬷忍气,又拿出花笺呈上,“这是夫人亲笔所书,每个字寓意都很好,请六姑娘挑一个喜欢的名字。”

水闲眼睛大而灵动,扫了眼花笺上的“姝、婳、姗、媱”等字。

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好书法。

不过书法再好,她也不想改名字。

水闲推开花笺道:“‘世间尽多忙客,而我独闲’,我单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