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歼10! 杆哥

第396章 美国要基于现有装备挖掘新战斗力

小说: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歼10!

作者:

杆哥

分类:

历史军事

美国人抄作业抄得很彻底。

克鲁斯完全按照东大援朝志愿航空队的编成方式来进行编成,完全照搬东大空军的战术,反复训练。

他把F-15编成12、16、20、24、28、32等六种编组方式,因为F-15的绰号是“鹰”,因此命名为鹰之墙。

克鲁斯发现,暴龙之墙战斗力强悍的关键有三点。

第一,预警机的指挥、探测、信息处理能力。

第二,歼-10CE所使用的PL-15远程空空**性能。

第三,与地空**部队之间的高效联动协作。

这三点缺一不可。

克鲁斯是技术型战斗机飞行员出身,他善于分析数据,从中找到关键点,分析出关键环节。

把这三点高效连接起来的是东大空军先进的战术数据链系统,而美国空军类似的系统,还在实验室里呢。

克鲁斯的做法是——基于现有装备挖掘新战斗力!

东大军人:这种做法似曾相识……

曾几何时,美军需要学习对手、挖掘老装备新战斗力了?

在固有的印象里,这不是东大军队的“专利”吗?

时过境迁,今时不同往日。

东大海军还比不上美国海军,可是东大的空军、陆军已经全面超越了美国空军、陆军。

尤其是东大的空军部队,是全方位超越了美国空军,在体系化作战这块,至少领先美国空军十年!

克鲁斯是现实派,他很清醒也很明智,只要能赢对手,学习对手的办法不是丢脸的事情。

他设计的鹰之墙战术,结合半岛战场的实际情况,将16架编组作为重点训练战术。

半岛战场东西宽度不过400公里,16架F-15C一字排开成战术横队,彼此之间间隔距离不超过25公里。

这个距离是F-15C使用的响尾蛇**的最佳攻击距离,而机头指向的北方,则可以使用AIM-120远程空空**来进行攻击。

韩彩云采用的暴龙之墙编组数量是12架歼-10CE,间隔距离不超过35公里,这是因为这个距离是PL-10的最佳攻击距离。

显而易见,克鲁斯对暴龙之墙是有过深入研的,而不是简单地

学了个皮**。

自从暴龙之墙首先在第五次中东战场上出现,就引起了美国空军的高度重视,从那个时候开始,美国空军就开始重点研究暴龙之墙了。

他们发现,这种战术几乎是完美的以少打多的现代空战战术。

世界空战样式是在第一次半岛战争中进入喷气时代的,双方的喷气式战斗机在半岛上空频繁厮杀,动辄数十架规模的机群空战。

在此之前的二战时期,许多空中行动,动辄出动数百架战机。

在人们的印象中,谁出动的战机数量更多,谁就能掌握更多的优势。

而自从歼-10CE正式亮相于战场之上后,一次出动十几架战机竟然便能牢牢掌握了制空权,这种打法是闻所未闻的。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第三代战斗机的性能较之二代机有了全面的提升,中远程空空**的出现使得交战距离被拉到了视距之外。

而西太平洋空中大冲突、九日战争这种双方一次出动近百架战机同时交战的情况,一来是因为战场面积非常大,二来是因为交战双方都具备组织大机群作战的能力,可以说是极为罕见的。

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之后,美国空军做了针对性研究,可是他们发现,当时的F-15基本型战机很难把暴龙之墙战术发挥出来。

鉴于此,美国空军向道格拉斯公司提出要求,针对歼-10CE的特点,来对F-15进行改进。

于是便有了性能全面提升的F-15C。

完全针对歼-10CE的性能特点来改进,换上了探测距离更远、精度更好的APG-70脉冲多普勒机载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达到了150公里,可以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且对其中6个目标进行攻击。

然而,这些数据在使用相控阵机载雷达的歼-10CE面前,仍然不具备优势。

而为包括F-15C研制的AIM-120远程空空雷达,在测试中其打出了最大115公里的射击距离,与其宣传的最大射程120公里差不多。

然而,在东大空军眼里,这种性能空空**,只能算做是中程空空**。

PL-15E的最大击落距离为135公里,最大射程超过了150公里,这还是出口型的。

东大空军自己用的改进型PL-15,最大射程提升到了200公里,在测试中多次成功击落了180多公里外的目标。

尽管如此,美国空军仍然是有了很大的进步。

克鲁斯一不做二不休,同样采取了三段式编组,鹰之墙顶在前面,后面另有12架F-15C组成的第二梯队跟进,最后是6架F-15C作为替补的备份。

和韩彩云采用的暴龙之墙编组一模一样。

鹰之墙的关键节点是在备份梯队后面几十公里外高空盘旋的E-3大型预警机,此外,备份机群和E-3预警机之间的中低空,安排了两架E-2C预警机对中低空的探测进行补充,指挥最多24架F-16组成的两个梯队,守住中低空空域层。

以上这些作战单元,全部由E-3预警机用专门的通讯频段来进行指挥,形成一个高度协作起来的空中作战系统。

克鲁斯进行了足足一个月的训练。

在他们宣告完成训练形成战斗力的时候,第二次战役结束了。

联军失去了春川地区以及整个江原道,汉城地区成为了突出部。

在没有战场制空权的情况下,联军难以挡住如潮水一般涌过来的北韩军队。

第二次战役以联军失败而告终。

而北韩军也打不动了,双方默契停下来,再一次舔舐伤口,继续积蓄力量,准备再一次大打出手。

第一次战役进行了半个月,到第二次战役进行了整整一个月,从中可以看得出来,双方都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都在稳扎稳打,双方都明白,谁都无法用闪电战击败对方。

日本自愿军损失了超过5万人,是南韩军的两倍。

5月初,日本自愿军扩编,其兵力一口气增加了20万人,和南韩军的做法一样,他们也从全球范围内招募雇佣兵。

至此,加上残存的5万多人部队,日本自愿军参战规模达到了25万人。

其中,日本自愿军空军部队扩编到了500架飞机,以F-16J、F-15J为主力,全部配备了AIM-120远程空空**,其中包括了2架E-3“望楼”大型预警机、4架E-2C“鹰眼”预警机。

日本政府再一次声明,日本自愿军属于非官方组织,该组织的行为

不能代表日本官方,撇清日本自愿军与日本官方的关系。

同时,日本政府要求日本自愿军不得采用“日本”为前缀冠名。

次日,日本自愿军宣布改名为东亚自由军。

这些掩耳盗铃的伎俩令人恶心。

东大、苏联向日本、东亚自由军发出警告,东亚自由军不得使用日本本土的任何军事基地,同时宣布将东亚自由军列入恐怖势力武装名单。

从法理上扫清了打击东亚自由军的障碍。

而美国方面,则宣称东亚自由军是抵抗北韩侵略的自由和平武装力量,表示将会继续为该武装组织提供必要的物资援助等等。

但是,美国人并没有对“东亚自由军不得使用日本本土的任何军事基地”这一点提出反对意见。

他们很清楚,东亚自由军一旦使用了日本本土的军事基地,那么这些军事基地将可能遭到苏联和东大的打击,这个结果是他们不能承受的,并且有直接和东大、苏联直接对抗的风险。

这与他们刚刚做出的战略决策是相违背的。

如果战火扩大到日本本土,美国失去东亚地区的控制力只是时间问题。

这个结果是李庚政府无法接受的,一旦无法维系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接下来可能会是东南亚地区、中东地区、非洲地区,欧洲地区。

5月5日,东亚自由军20万部队渡海登上了釜山地区,克鲁斯率领的白善烨部队转场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