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这一生,如履薄冰》全本免费阅读 ggdowns.cc
第95章盛名之下,断无虚士
“当真如此?”
未央宫,凤凰殿。
听表叔窦婴说起此事——尤其是说起‘晁错是在担心自己的《削藩策》,会给吴王刘濞递上谋反的刀子’,刘荣只颇有些讶异的瞪大双眼。
“不应该啊?”
“——拿《削藩策》逼反刘濞,不早就是晁错和父皇商量好,朝野内外也都心里有数的事吗?”
“就算《削藩策》给刘濞提供了大义旗帜,不也应该早就在晁错的预料之中?”
《推恩令》:我要把你的国土,分给你所有的儿子们,再周而复始,一代一代肢解你的领土,直到你这幅员千里的大国,在子孙后代手中,分裂成千百块弹丸之地。
伱是乖乖听话呢,还是要造反?
在这个前提下,长安朝堂自是巴不得刘濞拿《削藩策》说事儿,更或是拿晁错来做举兵的大义旗帜。
便见窦婴又是笑着一摇头,再轻一点头。
起了身,也不忘再回头看一眼那摇椅,才对刘荣最后道出一句:“晁错之德,确颇有瑕缺。”
对窦婴拱手之余,不忘开口问道:“表叔说这些,是想……?”
“故而贾生,走的的师门举荐、天子‘征辟名士’的路子,举贤良方正。”
“一时心乱,又理不清头绪之下,晁错有今日那番作态,便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比如这场即将爆发的叛乱,可能涉及到的藩王数量、可能波及到的范围,都大大超出了晁错的预料。”
“事态的发展,也并没有按照晁错的预想在进行,甚至隐隐有些脱离了晁错的掌控。”
听闻此言,窦婴只嘿然一阵轻笑不止,望向刘荣的目光中,更愈发带上了一抹柔和。
吴!
楚!
赵!
齐系!
“公子,似乎完全不担心?”
“再一点点展露才能,一步步得到先帝的赏识,再得济南伏生授之以《尚书》,才被先帝征辟为《尚书》博士。”
···
“反观晁错,起于文吏,于朝堂有司磨砺多年,非但没有名士举荐,反而还顶着一个‘法家余孽’的污点。”
“自幼随北平侯研读《春秋》,待年十八,贾生之才名,便已是扬于一郡之地。”
“因为只有这样,晁错才能用自己的鲜血,为申不害、商鞅的徒子徒孙,画出一条直通长安朝堂的康庄大道。”
然后,诸侯藩王就坐蜡了。
《削藩策》:我要抢你的封土,削你的权利,让你这个兵强马壮的诸侯藩王,慢慢变成一个吉祥物,更或直接就是个超大号富家翁、土财主。
却见窦婴洒然一笑,故作淡然的拱起手,再云淡风轻道:“臣是想告诉公子,能跻身于朝堂之上的,便绝不会是庸碌之辈。”
淮南系!
外加岭南赵佗的南越,以及闽越、东越,乃至北方边墙外,说不定会横插一脚的匈奴人……
王太子被长安叫去做质子期间,莫名其妙被皇太子砸死,长安朝堂却连个说法都不给——单这一件,便足以。
在窦婴轻描淡写的提点过后,刘荣却非但没有豁然开放,反愈发感到不解起来。
答案是:一王!
仅齐王刘襄一人!
单凭着齐王刘襄一人,陈平、周勃等老臣,便成功将诸吕手中的过半兵力吸引到了关外!
“公子认为,陛下想要的是什么?”
只嘴上沉声道:“晁错。”
···
“对公子说这些,其实是想提醒公子:不要因为一个人做出了一件荒唐事,便断定这个人不值得重视。”
经验科学,始终贯穿着人类文明。
“但唯独不能是吴王太子身死——唯独不能是‘长安天子杀吴王太子’这张感情牌。”
“——贾谊贾生,是荀子门徒、故丞相:北平侯张苍的得意门生。”
“——而是吴王刘濞通过探子,刻意透露给晁父的那句:诛晁错,清君侧?”
说不通啊?
而有了《削藩策》,不管刘濞打起怎样的大义旗帜,长安朝堂都可以咬死不松口:刘濞就是想反抗中央决策,不甘心被削夺封土,才举兵谋逆!
前者是‘为子报仇,要个说法’;
后者是‘反抗中央,举兵谋逆’。
“原以为,晁错是被吓破了胆,才在今日朔望朝生了退意。”
闻言,窦婴只稍吸一口气,将那源自灵魂深处的、本能的恐惧压下,才强笑着道:“若刘濞成了事,臣这个太后族侄、窦氏子弟,便是断然没有活路的。”
“也不是那么不堪?”
“晁错要的,又是什么呢?”
如是说着,窦婴面上笑容依旧,暗下却也是下意识咽了口唾沫。
怎么个意思?
就是朝堂出了一个新政策,说:哎呀,这些年,诸侯藩王都很是不恭敬,又完全不遵守法纪啊
为了国家的和谐安定,那就一视同仁的削上一圈,警告一下大家伙儿,让大家都吹吹风、出出汗吧
这可不是针对谁啊
而是在座的各位,都有份儿……
···
“晁错呢?”
“——嗯?”
“仅凭一己之力,克服千难万险,一步步从百石的文吏,爬到如今这秩中二千石、列九卿之首的内史之位。”
“——晁父的死,当真是打了晁错一个措手不及,更是完全没有反应时间。”
从,还是不从?
当年,吕氏掌控下的长安朝堂VS齐王+朝中老臣,输了。
“若乱得平,会是‘晁错妖言惑国,险些颠覆宗庙、社稷’。”
“晁错要的,是带着天下人的崇敬、仰望,舍己身而就大义,为宗庙、社稷——为天下人而死。”
“故而在晁错看来,刘濞举兵,无论是打起怎样的大义旗帜,也都可以——甚至哪怕是打起‘皇帝杀了我的王太子’这张牌,也同样可以接受。”
“若不平,晁错更会是天下破败、宗社沉沦的罪魁祸首。”
剩下的那一半,又由周勃一声‘刘氏左袒’策反了大半,便顺利推翻了掌控长安朝堂的诸吕外戚。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削藩策》和推恩令一样,都属于阳谋。
“——譬如晁错。”
随着叔侄二人各自住了口,这方小院,便也久久沉寂了下来。
便见窦婴缓缓点点头,又轻轻一摇头:“然,也不尽然。”
闻言,窦婴笑着点点头,再问:“那晁错呢?”
而这,就显得刘荣这云淡风轻的从容姿态,显得那么的突兀……
“毕竟换做谁,得知我汉家那满共不过十六位宗亲诸侯,却足有至少十人打算举兵——尤其还是携手联军,共反长安,恐怕都会吓得心惊肉跳吧……”
——谁敢说如今的长安朝堂,比当年强大了五倍不止?
别说是朝野内外,亦或是窦婴、晁错等人了;
就算如今的长安中央,早就不能和当年,处于吕氏掌控下的朝堂中央同日而语,敌方这至少五倍以上的战斗力增幅,也仍旧让人心惊胆战。
“及冠,由当时尚还是御史大夫的北平侯张苍所举荐,遂为先帝所征辟。”
随着窦婴话音落下,刘荣也终于完全捋顺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逻辑。
现在呢?
这场还未爆发的吴楚之乱呢?
语调平和的道出这番话,窦婴只悠闲地捋着髯须,眼带欣赏的看上刘荣,面上更是满带着姨母笑。
——这玩意儿存在的意义,就是名正言顺的逼反宗亲诸侯!
“晁错想要什么呢?”
所以,与其说《削藩策》是在逼诸侯藩王做抉择,倒不如说,是长安朝堂因为吴王太子被砸死那件事感到心虚,才拿出来这么个明显的不平等条约,来逼刘濞举兵。
没有《削藩策》,刘濞举兵,那就是为死去的吴王太子报仇,虽然有些任性,但也情有可原;
而这,就显得晁错‘因为害怕《削藩策》会给刘濞提供反叛依据,而不再坚持削吴王的藩’这一说法,更加让人理解不能……
“便也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然后期望我汉家历代先皇,能庇佑宗庙、社稷罢了……”
而这个选择摆在诸侯藩王面前,也并没有什么好纠结的。
现在,较过去强大了一些的长安朝堂,即将对上至少‘五个齐王’的战力。
再一问,终是将刘荣从思绪中拉回现实,便见刘荣长呼出一口浊气,就势在摇椅上彻底平躺了下来。
“很多时候,能一举促成某件事,亦或是意外破坏某件事的,便往往会是这样本不平凡,却因做过错事,而变得‘不起眼’的人……”
想想当年,诸侯大臣共诛诸吕时,关东有几王举兵?
“都到这个份儿上了,晁错倒想起来担心自己的《削藩策》,会给刘濞提供造反的理由、借口了?”
“——身为皇长子,自然无法像表叔这般,领兵东出,为国效命,抵御刘濞逆贼。”
“如此说来,真正让晁错动摇乃至退缩的,并非是晁父的死。”
仍是躺靠在摇椅上,以食指指腹横向摩擦着唇下,目光定定撒向不知名处。
只是话刚说出一般,刘荣便不由得一愣,写满疑惑不解的目光,也随之逐渐清明。
见刘荣这么快便意识到问题的关键,窦婴自也是赞赏的点点头,更是得意的捋起了颌下髯须。
当今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刘濞肯定要造反,而且压根儿不需要再多个借口。
“——如果刘濞当真打起这面大旗,那无论成败,晁错都无法借此扬名天下。”
能和当年的齐王刘襄——和当年的齐国,在军事实力上不分伯仲的叛王,便有不下五指之数!
带着那愈发灿烂、温和的姨母笑,看着刘荣从容不迫的道出个中厉害,窦婴只愈发感到欣慰。
与窦婴稍一对视,反应过来窦婴所指为何,却是当即摇头一笑。
便见刘荣不假思索道:“自然是刘濞举兵谋逆,同时又绝口不提吴王太子的事,而是拿朝堂大政,如《削藩策》做文章。”
不知过了多久,窦婴那令人如沐春风的温和语调,才在小院内再度响起。
只需要经过简单的计算,人们便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所以,晁错推动《削藩策》,不单是想要帮助陛下、达成陛下的目的,也同样是为了借此扬名天下,从而达成自己‘复兴法家’的目的。”
···
“而晁错,自幼随张恢习读申、商之言,后又入朝为文吏。”
这《削藩策》是个什么玩意儿,作为始作俑者的晁错能不知道?
“——贾生得征辟,几乎是前脚刚学成出了学堂,后脚便为先帝直接拜以《春秋》博士。”
刘荣仍是想都不想便开口:“当然也是……”
“但唯独不能是晁父昨夜所说的那句:诛晁错,清君侧……”
你是乖乖听话呢,还是要造反?
“既是如此,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