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竖起耳朵又仔细听了听,确实没有再听到猫叫,也没有屋顶瓦片翻动的声音,可能是被众人脚步惊跑了。
“该是走了,你们也先着睡会吧。”
“奴婢陪着娘子一起。”她们都想陪着我。
没有再多说,有她们在好,夜里也不孤单,我回去跪下,时不时给灯倒油。
出殡当日,除了父母备的陪葬品我也早早让人将本被祖父裱好挂在墙上的那幅【南征北战图】,和祖父脱落的牙齿等物件一起放入棺木。
头上戴了块纻麻巾,整个过程都按丧俗礼仪进行,祝者手执功布,从东面上来,走到殡位的南面,面朝北边,三声“噫嘻”。
“谨以吉辰启殡!”
既告,此时所有人要开始大哭,祝者也把记载着祖父平生的铭文安置在青铜器上。
四周都设有帷幔,祝者手执功布盖在灵柩上,我从南进入席上,站在帷幔的东边,周身满是啼哭声。
祝者与另外两名拿瓷器和陶器长者在席上酌酒祭奠祖父。
出殡时,灵车停在北面。
我已经可以平静的站在兄长后面跟着灵车进入庭院,祖父曾经的同僚也都前来吊丧,前一秒高谈阔论,后一秒个个哭得撕心裂肺。
在这个充满哀悼的葬礼中,主祭的祝者引领着一位手持酒壶的老者,位于灵车的东边,准备开始庄重的仪式。
祝者小心翼翼地将酒倾倒入祭器中,作为对逝者的最后敬意,然后在北面的位置跪下,用肃穆的声音诵读祭文:“永迁之礼,灵辰不留,谨奉旋车,式遵祖道,尚飨!”
紧接着,祝者缓缓起立,登上了灵车。
灵车的牵引者慢慢拉动绳索,引领着灵车以及跟随其后的送葬队伍缓缓地向前进发。
雾气飘荡,朦朦胧胧,京城如蒙上一层轻纱般,缥缥缈缈,犹如仙境。
放有祖父的棺木被台起来,锣鼓声天,和音奏乐,白色纸币漫天飞舞,所到之处皆是白茫茫的一片。
丧车到了墓地,下柩。
就这样,看着祖父被他们一点点藏进尘土。
把土覆于棺上为坟。
奴仆拜辞,我还是忍不住躲在帷帐内侧低泣。
父亲向神像磕头跪拜,拿过灵柩前的长旛,标识在墓穴门内。把门关上,上锁。
以后想您,就只能来这里了。
刀子和我说,您交代过外面的房子留给丫头,我让他替我守着,您为我种的梨树,等梨熟了他就会给我送过来,还有您的那份孙女也没忘了。
小时候,一次摔跤嚎了很久,祖父当时怎么哄都哄不好,就跟着坐在地上说要陪我哭。
当时懵了,看着祖父,不知不觉就停住了眼泪,但喘不上气,不停的打哭嗝,祖父让我别这样,当时可委屈了,瘪着嘴:“也不想,但停不下来呜呜呜…嗝…嗝嗝…。”
后来这件事没少被祖父拿来笑话。
在我这里,年幼及年少时祖父给的远比父母要多。
那时他们忙,让我有了被抛弃的错觉。
以至于离开祖父与父母相处时感到陌生有距离感。
微妙的,就像是此前兄长和盼之随口的撒娇言语,我思虑半天都出不了口。
还有父亲母亲与他们相处的随意却在面对我后突然僵硬。
他们对我好,送我到祖父身边也是为了我的身体,却无法避免因此我们之间这段感情的缺失。
沐浴以等待虞,斩衰者沐而不栉。
去浴所的路上,看着母亲的手紧紧攥着父亲的手,许多人盯得眼红,他们从小一起长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父亲不善言辞,贯不会表达。
但母亲每次都能懂他,她懂父亲的重情重义,也明白,他的难过不在面上,在心里。
他可以乐呵呵的招待客人,但不可能乐呵呵的接受自己没了父亲。
像是感应到了什么一样,父亲用另一只手轻轻的拍了母亲的手,在说我没事。
这就是他们的默契,独属于他们的。
兄长和嫂嫂也多次前来安慰,我都以微笑应对,告诉他们我没事。
这次办理丧事,已经让大家费心劳力,嫂嫂忙前忙后,还要抽空来安慰我,实在没必要再为我操心。
三郎也一反常态地变得沉默寡言,似乎在努力理解“逝世”这个他从未真正接触过的概念。
我们家不同于其他家庭,父亲和母亲感情甚笃,一直和睦相处,几乎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争执。
亲人的离世,对于一个认知尚浅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时间转瞬,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不知不觉节气都过了好些个。
可能是看我这段时间情绪不高,茉莉猴精将几个古朴的木盒带到我面前:“有楚将军送来的,搁置这么久,娘子不看看?”
我挑了个小的轻挪到正前方,打开,一块和田玉手镯和一个竹蜻蜓安安静静地躺在上边。
把玉镯拿出来,一阵端详。
“这玉配娘子。”
和田玉中的碧玉粉青,玉质温润细腻,脂粉浑厚,入手出油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