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阁老垂眸吧啦茶盏什么话也没说,大家心里也就有数了,又看着林家两个小子那强势的态度,心里都暗叹林家女娃好福气!
出身名门,父亲跟兄弟出息,不仅为她挣来个诰命,而且,兄弟俩都愿意为了她这个姐姐放弃一切,这若没有他们父亲的授意是不可能的。
更让人羡慕的是,林家父子三人这明显是根本没打算联姻换好处,日后嫁女所求也只会是女孩儿顺心如意。
当下,对林家有意的人家都开始暗自琢磨了,林家的态度就代表了林家女孩儿不能受一点儿委屈,若做不到,这娶回来的金疙瘩不但不能给家里带来预想中的好处,还可能结仇。
林家明显是并不在意名声,也不怕女孩儿和离给家族带来的影响,毕竟,人家上下就四口人,作为父亲的林如海就不说了,两个男娃也都明确表态了。
但反过来想,只要自家孩子一心一意的对林家丫头好,让她顺心,那林家必然举全家之力提拔,这样一想,娶这姑娘也不吃亏,可问题就是,他们也不敢保证自家孩子真的能一心一意啊。
耆老夫人等人走了之后,叹了口气问道;“玉儿今年也十岁了(虚岁),咱们这样的人家也得打算起来了,你们是个什么章程?”
林琛开口道:“师祖母,我跟弟弟商量过了,姐姐日后选的人,我们就一个原则,不能让我姐姐受屈儿就行。”
“至于家里穷富都无所谓,林家养个闲人也无所谓,就算图钱来的,只要对姐姐好,哪怕是装,只要装一辈子,我们也认。”
“不然,我们能把人扶持起来,就有能把人打落回去的能力,而姐姐,我们家也不在意什么休妻和离坏了名声,只要姐姐高兴,我们就没问题。”
耆阁老在一旁听笑了:“啧啧,你们两个小子还真是林如海的种,跟他一样离经叛道。”
为什么林如海作为耆阁老的得意门生,这么多年两人如同父子一般亲近,皇帝却相信林如海不会跟太子搅在一起,是纯正的保皇党。
这就要说起当年林如海高中探花郎的时候,林如海的文采不用说,据说当时在殿试的时候,他跟状元伯仲之间,谁也没办法定下高低,最后因为林如海实在太俊美了,被皇上钦点为探花郎。
跨马游街时,不知道勾动了多少少女心房,手绢儿鲜花差点儿将人给淹没了,其中就有太子妃的亲妹妹,东平郡王的嫡幼女沐灵儿。
东平王妃就请自己的大女儿去给做媒,结果,林如海直接就给拒绝了,一点儿面子没留不说,反手就答应了贾代善,还由皇上下旨证婚,那是直接打了太子妃的脸,连带着也打了太子的脸。
后面东平郡王府没少给林如海下绊子,也就是贾代善当时简在帝心,他们不敢做的太过,加上这里还有耆老的面子在。
本来,耆老是打算做个东,给说和一下,哪知道林如海宁愿去金陵外放也不愿意低头,甚至扬言,若官场没有立足之地,他宁愿带着妻儿去开个学堂照样能养家糊口。
当然,这里面有些外人不知道的原因,这个其中是有做戏成分在的,林如海本来早就私下里跟贾代善说好了婚事的,作为皇上钦点给太子的护臣,太子怎么可能不知道?
据说,东平郡王府的这个嫡幼女私下里跟人有了首尾,必须找借口脱身,出了林如海这事儿,她直接因情商落发出家了,然后没过多久人就抑郁而终了,至此,林如海几乎是跟东平郡王府结下死仇了。
不过,苏州一前朝重臣,如今对外宣称是书宦世家的公子低调的娶了一个美貌的姑娘,对外称是逃荒来的,但有人说,那姑娘不仅漂亮,还有大笔的陪嫁,只是这个没人能证实,只知道他们夫妻恩爱。
没过几个月,女子早产生下一女,只是女孩儿出生就体弱多病,无论请多少名医都治不好,后来有高人指点,是那女子欠了佛前因果,现在是报应在了女孩儿身上。
要么舍了女孩儿送到佛前偿还因果,要么就只能做好准备,女子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就买了丫头子打算做替身送去庙里,可惜根本没用,最后为了女儿性命,不得不将人送去蟠香寺带发修行。
女孩儿被赐法号妙玉,她的师父是一位精通术数的有名师太,对她极好,加上妙玉的母亲给她送来大笔的钱财器物,妙玉的生活很滋润。
妙玉经常跟师父四处游历,几次来京城的时候都有东平王妃来敬香,那东平王妃据说与妙玉很投缘,没少给妙玉送好东西,就连太子妃也召见过几次,给了不少赏赐。
很多人都说这女孩儿与东平王妃早逝的幼女七八分相似,等妙玉俗家父母意外去世后,东平王妃跟太子妃对她就更加怜惜了,所赏财物无一不精美适用。
这些都是多宝帮他做的背调,说实话,林璟不喜欢妙玉这个人,红楼里的女孩子里,好的坏的,林璟最不喜欢的就是薛宝钗跟妙玉,她们太假。
不过,这些都跟林家没有关系了,好坏都扯不上关系,不说有没有元春探亲,会不会建大观园,就是还有也牵连不上林家了。
毕竟,林如海现在生龙活虎的,再不济林家还有林琛跟林璟,黛玉可不是原著中待宰羔羊,林家也不可能再奉上万贯家财。
耆老夫人跟耆阁老对视一眼,确定了林家态度之后就道;“既然你们有自己的打算,我们也不好多说什么,但女孩子想要过的好,那些琴棋书画之类的东西只能作为情调,管家理事的本事才是立身之本。”
“再一个,你们家的情况,玉儿未来嫁的人家,注定不可能真的是白身,人情往来的手段是不能缺的,如今你们也出孝了,这些都得学起来,之后就让玉儿跟我身边学习吧。”
林琛跟林璟自然没有意见,有耆阁老夫人亲自教养,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但他们并没有直接应承,而是看黛玉自己的意见。
黛玉哪有不应的,赶紧俯身行礼,大家很快达成意见,黛玉之后,每隔三天就去耆府跟耆老夫人学习管家理事,偶尔跟耆老夫人去参加宴会增长见识。
同时,林琛跟林璟也到了入学的年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