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麻拉姑听到威胁的话笑了,有多少年了,从没有有人将恐吓的话说到她面前,虽然是一介奴婢,但是孝庄太后的奴婢,更是康熙帝的蒙语启蒙老师,在后宫中地位特殊,更是抚养了皇十二阿哥…
现在一介小辈威胁她交人,否认对科尔沁不客气?!
仗着家身或者帝王的宠爱不把所有人放在眼里的人她见过了,但下场没一个好的!
她倒要看看三福晋怎么个不客气法!
“三福晋,老奴倚老卖老劝你一句,不要仗着手上有点势力为非作歹,大话谁都会说,但真正能够办成事情的,从不是那些只会说大话的人,你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你被所谓的仇恨蒙蔽了双眼,但事实的真相并非你以为的,你听老奴一言,放下你心中的仇恨,好好和诚郡王过日子,皇家不会亏待你,不会亏待有功之臣的后人!”
苏麻拉姑觉得自己良言相劝,总能把冲动的晚辈劝回来,毕竟是十四爷唯一的后人了,当年她的主子对十四爷心里是有亏欠的…
若是早点出现,比如撤三藩、收台湾、打噶尔丹的时候,你揭开身世的同时身后带着十四爷、懿靖大贵妃还有鳌拜留下的势力,,要求皇家给你公道!——还能有谈判的机会,但现在主动权在皇帝康熙的手上!
不要以为你在太和殿主动说话没人阻止就自大的认为已经说动康熙帝!
或者认为康熙帝有所顾忌,那只不过是让你有机会说说话,听听你的故事罢了!
“宗室的多尔衮当年替太宗皇帝和世祖皇帝打天下,朕是认可他的功劳的,并不会因为他有不臣之心就否定他,这话朕可以让史官记下来,流传后世”
“你的祖父鳌拜,他是先帝留给朕的顾命大臣,早年也是恪守臣道忠心耿耿,但朕处置他,问心无愧!”
“至于你的阿玛额娘和2个哥哥死因…你今日要追究,朕也可以答应你,亲自派人彻查,给你一个交代,但到此为止!”
康熙自认已经让步很多,先帝驾崩后他幼年登基,先帝并没有单独的话留给他,但翻阅先帝留下的书信、书籍、圣旨、起居注…当年多尔衮手上的势力,先帝并没有收拾干净!
他登基后忙着学习忙着亲征忙着斗权臣,忙着家国大事,那部分隐藏的消失在京城中的势力,已经查无可查!
说实话他当帝王的,有多少大事要忙!怎么会关心离开宗室的郡主和亲王后代是怎么死的、死在谁手上、死的多么冤枉…左不过是没斗过敌人,死便只能死了…
现在冤死的宗室子后代用正大光明的皇家皇子福晋身份站在他面前,美其名曰要求“遵先帝遗诏”,实际上打着幌子要求他替多尔衮和鳌拜翻案!
当帝王的嘛,绝大部分都有一个能屈能伸的本事,听了那么长时间的故事,终于不是情情爱爱仇恨那些小事!
他也想知道科尔沁要被怎么样!
但明面上还是要有帝王的风度,如果三儿媳放弃心中的打算,交出手上的势力,他是愿意给多尔衮唯一的后代一个身份上的体面和爵位的!
“到底是师生很有默契,我很荣幸,今晚再次见到皇家一唱一和的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像是劝我放弃实际上正等着我亮出底牌”
三福晋从袖中拿出一方百帕,双手拿着白帕举起,只见百帕上盖着红色的八个篆书大字,在夜色和灯火下,闪闪发亮,照耀着众人特别是康熙帝睁不开眼睛!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一个字一个字念出来的是康熙帝,全场也只有他的视线最清晰、最冷静,还能将传国玉玺的印字念出来!
“…传国玉玺怎么会在你手上?!”
突然冒出声音来的还是沉不住气的诚郡王!今晚于他太过震撼,嫡福晋几次爆出的消息让他不好消化,现在更是拿出了传国玉玺!
三福晋笑着摇头,正要说话,便听到康熙的声音在上方响起,“胤祉啊胤祉,你福晋嫁给你这几年藏了这么多东西,你竟然丝毫没有发现,怪不得她放弃扶持你上位的计划,朕也要感激你福晋,不然大清江山,怕是后继无力了”
诚郡王听得立马跪下请罪,他不应该跳出来的!但皇阿玛你的话是不是太刻薄了些!儿子对储君之位并没有想法,儿子用嫡福晋的身世发誓,真的不能再真!
“皇上,你这次是误会诚郡王了,你面前摆着的先帝爷遗诏、先帝私印、和我曾外祖父多尔衮的九龙玉佩,确实在我嫁妆中,但哪家的爷们也不会去翻阅福晋的嫁妆啊,至于这方白帕,关系重大,并非我的嫁妆,是在去年也就是大清攻打噶尔丹的军队班师回朝前,才进府的!”
三福晋将手指放在玉玺左上方并非严丝合缝的一角,“各位大人都是饱读诗书的,不用我特意解释这里的原因吧?但碍于现场还有很多未读史书的女眷和还未了解过传国玉玺的皇子们,我简单解释一下,也向众人解惑,传国玉玺是如何到我手上的”
众人竖起耳朵,深怕自己听漏了几个关键的字体,这可是传国玉玺!若是民间有人亮出传国玉玺自立为帝或者朱姓之人有传国玉玺护持汉人怕是拼死也要“反清复明”!
…不能再想了,想的多了他们都要怀疑为何太宗皇帝一脉后人找不到传国玉玺,却出现在多尔衮的后人手上!
难不成三福晋想走武则天的路子?!
不少人使劲晃着脑袋,将可怕的想法寄出脑海!
“始皇帝在位时命令丞相李斯用和氏璧雕刻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五龙钮,篆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三福晋将白帕递给奉康熙命令再次接东西的李德全手上,“四寸、篆字体,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给你的主子好好验验,不可马虎”
李德全额角冒着冷汗,但也恭敬的捧着白帕走上台阶,递给主子爷康熙帝。
“秦二世而亡,子婴在咸阳城外将传国玉玺献给刘邦,之后代代帝王、朝代传承作为帝王身份最名正言顺的信物!”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时不慎将玉玺摔损一角,用以黄金修补”
“后唐清泰三年,皇帝李从珂在玄武楼自焚,传国玉玺便从历史上失去了踪迹”
三福晋将传国玉玺的故事用几句话娓娓道来,“宋靖康元年金兵掳走徽钦二帝,金国掠走传国玉玺后彻底销声匿迹”
“那之后正经的史书上没有传国玉玺的踪迹出现,元三十一年世祖忽必烈崩后,传国玉玺突然出现在大都集市被叫卖,当时的丞相伯颜命人购得后将蒙古、元代收缴各国的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
“有人担心传国玉玺也在其中遭不测,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障眼法,传国玉玺一直好好的保存在元朝皇宫中!”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