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被大佬退婚后[八零] 秦朝独立的榛子

18. 年货

小说:

被大佬退婚后[八零]

作者:

秦朝独立的榛子

分类:

古典言情

陈芳华采风很有收获,回去就对投稿《花粥》的短篇进行了修改。编辑所说的青春味她在师大食堂的那场辩论赛中获得了灵感。

所谓青春味,其实就是时代气息。她的作品中一直都在努力融入时代感,但要知道,真正接地气的时代气息,非融入其中不可得。所以,她的作品其实一直都是形似神不似,之前登载的几篇本身就有创新点,这些缺陷便无伤大雅。

可投稿《花粥》的这篇是大学校园题材的暗恋文,校园文有自己的特定读者群,那就是喜欢幻想的学生群体,故事想要深入人心,就得能引起深深的共鸣,才能勾起他们憧憬的渴望。

可是陈芳华最初创作时带入的是自己熟悉的现代学生群体,现代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早熟个性,自我感知能力更强,而在这个时代,大多数学生的眼界是走进大学后才开始慢慢变得开阔的,而这种开阔需要时间的酝酿,所以比起现代学生群体,他们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天真的单纯。

陈芳华要修改的,就是用笔力表现出这种天真和懵懂。

稿子修完,再次寄至《花粥》,这次顺利过稿,整篇登载在了十二月下半月的期刊上。

杂志就是这点好,能全篇登载,不用再一期期追连载。当然,稿费也能结的飞快。

年底,各大报刊社赶在春节放假前扎帐,报刊社为了让作者过个好年,只要已经登载完的文章,稿费全部及时发放。于是,陈芳华一下子收到了三篇作品的稿酬,在1979年的尾巴尖上,小小的暴富了一把。

《文化周报》和《花粥》的稿酬,因为有《青年报》的成绩做背书,稿酬也都按照千字七元的标准结算。她揣着三张汇款单到邮局去取钱,一次性领出来了四百六十五元,几乎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

陈芳华想着这个对比,身体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冷颤。

她从中分出二十元直接在邮局汇回了家里。她能来京市,是因为陈家一家的举债托举,虽说带着不良目的,但这份恩情陈芳华并不打算忘,更何况还占了原主的身份。她有还债和照顾陈父陈母的心理准备,但她没准备直接摊牌,而是打算循序渐进。

财富迷人眼,现代时,一个普通人意外中奖几百万,最后弄得妻离子散、人财两空的新闻比比皆是。

陈芳华来京市才不过几个月,过年寄回去二十元,虽然稍显打眼但也能解释的通。

她在信里对当前的境况进行了说明,与贝家的婚约无法继续,但好在她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她告诫陈父陈母,这件事情到此为止,否则以贝家在京市的能量,真惹毛了人家,只怕她在京市再无容身之地。二十元钱,也给了分配建议,可以先拿出十五元解决一部分债务,剩下的五元足够他们过个好年。

钱汇回去,陈芳华便定心准备过年。

她第一笔稿费花的太快,在拿到第二笔前,几乎又回到了借居刘淑英家的状态。而筒子楼的年味早在腊月下旬就开始越来越浓了,人们虽然经济条件有限,但采购年货的热情不减半分,今天提半斤猪肉回家,明天提两块豆腐回家,天气足够寒冷,东西提回去,挂在廊下一个晚上就能冻实。

唯独陈芳华没什么动静。她不太外出,食堂里最近也不怎么能见到她的身影。

刘淑英还有些忧心的同丈夫唠叨,“到底没经验,挣了钱也没个成算,只怕这些日子都花的差不多了,也不知这年该怎么过。”筒子楼也不乏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可谁家也没有像陈芳华那么能花钱的,租房、请客、天天吃食堂就不说了,就那房里一件件的添置家当,跟不要钱似的。

顾卫东道:“要不三十晚上叫到家里一块儿吃顿饭吧。不管怎么说,也跟你们家乡里乡亲的。”

刘淑英听了,笑着斜瞪了一眼丈夫,“算你有良心。”

然而,两口子今天带着两个孩子去买新衣,一回来就在楼底下看到陈芳华正在指挥着人搬东西。

“芳华,这是干啥呢?”刘淑英问道。

陈芳华一回头就看到他们大包小包的提着,一边捂着耳朵跺脚,一边说道:“我找人帮忙打了张木板床,正往上抬呢。你们年货买齐了?”

刘淑英有些惊讶,“打什么床啊?那屋里不是有床吗?”

“木头年代太久了,暖气一烘就发潮,我就琢磨着自己换一张新的。”实际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